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猪发生中暑后会突然表现出精神沉郁、步态不稳、全身出汗、结膜充血或暗红、心跳增强、呼吸急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41~42℃。重症者兴奋不安、全身颤抖、痉挛、虚脱死亡。一、降温迅速将患猪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凉水浇或用冷湿毛巾敷头部,冷敷心区,也可以用凉水喷洒全身或进行冷水浴。  相似文献   

2.
夏季,天气暑热,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羊的中暑。 羊中暑主要症状:病羊精神倦怠,头部发热,出汗,步态不稳,四肢发抖,心跳亢进,呼吸困难,鼻孔扩张,体温升高至40℃~42℃以上,黏膜充血,眼结膜变蓝紫色,瞳孔最初扩大,后来收缩,全身震颤,昏倒在地,如不及时抢救。多在几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一、临床症状中暑的家兔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烦躁不安,步态不稳,头部摇晃不定,四肢分开,喜卧不起,头向后扬;食欲减少,甚至拒食;体温升高,全身出汗;呼吸困难,喘气明显,心跳急速;口腔、鼻腔、眼结膜充血,潮红,甚至出现黏膜发绀,眼球突出,鼻流血水,唾液黏稠并带有血丝;发病后期家兔体温达40℃以上,虚脱,四肢痉挛或抽搐,间歇性发抖;有的家兔表现兴奋,盲目奔跑,尖叫,昏倒不醒,心力衰竭窒息而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4.
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是引起9周龄至6月龄幼兔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临床症状 1.急性型病兔突然精神沉郁、废食,呼吸迫促,体温升高到40℃以上,鼻孔流出浆脓性分泌物,有的下痢.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经1天左右死亡,也有的经1~3天或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5.
●早发现病人通常以发热(体温38℃以上)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并可持续1至2周以上,可伴有寒战或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全身酸痛和不适、乏力,部分病人在早期也会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发病2至7天后,病人会有干咳、少痰、呼吸困难,少数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约1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14年7月9日,五华县水寨镇养猪专业户黄某饲养的商品猪中,有11头70-120斤的中猪从7月4日至9日出现陆续死亡;经现场检查发现,发病猪体温升高(40.7 ~ 41.5℃),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菱形、有热感、指压退色的疹块,眼睑有出血点,食欲下降,粪便干硬、呕吐,个别病猪出现全身紫斑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去年某地曾有89头耕牛,因放牧时误饮含亚砷酸钙(消灭钉螺药剂)的沟水,发生中毒。但经抢救,除因病情严重及药械未能立即赶到,死亡21头外,其余68头都分别于三至六天内痊愈。现报道于后,以供参考。一、临床症状患畜饮用含亚砷酸钙的沟水后,经10—24小时便陆续出现病状:体温37.5℃—38.5℃,结膜充血发绀,鼻、耳、四肢  相似文献   

8.
牛过量使用有机磷作驱虫药或因误食富含有机磷草料就会中毒。病牛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神经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一、临床症状病牛可视黏膜发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但无咳嗽,流涎且含泡沫,肠蠕动音增强,反刍停止,体躯下部或全身出汗,胃髂肌无力和麻痹,大便呈水样粪或腹泻。  相似文献   

9.
现在正是炎热的夏季,羊的中暑现象也时有发生。此现象主要是由于天气闷热和通风不畅造成的。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如果管理稍有不当,极易造成羊的中暑,给农牧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预防并减少此现象的发生。1中暑的临床症状病羊精神倦怠,头部发热,出汗,步态不稳,四肢发抖,心跳亢进,呼吸困难,鼻孔扩张,黏膜充血,眼结膜变蓝紫色,瞳孔最初扩大,后来收缩,全身震颤,体温升高到40~42℃以上,严重的则昏倒在地,如不及时抢救则可迅速死亡。2羊中暑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1出血性败血病又叫巴氏杆菌病,冬春季流行。急性型:出血性败血症(出败)传播快;一般出现症状后12~48h死亡。临床表现精神沉郁,停食、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到41℃以上,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鼻液,有时腹泻,经常打喷嚏,死亡前出现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11.
《云南农业》2006,(1):21-21
一、临床症状 产后低钙血症主要表现为病犬常无先兆而突然发病。且多为产后10—25天高产仔母犬,初期表现不安,食欲降低,对外界刺激敏感,反复咀嚼和吞咽,意识异常,但呼吸时有反应,体温高达40℃以上。继而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心音增强。眼球上翻,运步蹒跚,步样强拘,全身震颤,肌肉强直性或间歇性、持续性痉挛,后期严重者可表现为卧地不起甚至角弓反张.口角处大量流涎。体温持续升高至43℃以上。  相似文献   

12.
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兔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典型症状为:最急性病例突然抽搐尖叫几声后猝死.有的嘴内吃着草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体温升到41℃以上,精神萎靡,不喜动,食欲减退,饮水增多,病程12~48小时,死前表现呼吸急促,兴奋,挣扎,狂奔,啃咬兔笼,全身颤抖,体温突然下降.有的尖叫几声后死亡.有的鼻孔流出泡沫状血液,肛门松弛,周围被少量淡黄色胶样物沾污,粪球沾有淡黄色胶样物.慢性的可耐过、康复.剖检以全身器官瘀血、出血、水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症状 患病猪只病初体温40.1~41.9℃,食欲不振,皮肤苍白,精神沉郁,眼角有浓性分泌物,少数病猪腹泻和便秘.部分病猪耳廓边缘呈浅红至暗红色.重病猪背部、腹部、臀部以及后躯两侧皮肤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紫色斑块状丘疹,已形成痂皮,病猪尿液呈现血尿或浓茶水色,流脓性鼻液;个别病猪出现抽搐,原地转圈等神经症状;濒临死亡的病猪体温38.1~38.7℃,全身出现高度贫血症状,皮肤淡黄苍白,眼睑、臀部轻度水肿,背部皮肤出现类似出血稀皮结痂现象,四肢从膝关节以下出现小疱块凸起,压之较硬.耳静脉采血,可见血液稀薄似水.  相似文献   

14.
一、临床症状。1.死亡牛多为体质强壮、膘情较好的青壮年改良牛。病程极短,有的1—2小时死亡,有的清晨放牧时,发现死于圈内。病牛临死前表现体温升高近42℃以上,出现短时间的兴奋不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继而突然倒地死亡。有的病牛体温升到40-42℃以上,死前迅速下降,并常有寒战。有的病例表现精神沉郁或昏迷,食欲废绝,心悸亢进,呼吸困难。大便初干燥,迅即发生腹泄,粪便中时而带血,小便暗红。  相似文献   

15.
一、温度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伤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出汗窒息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出汗雏鹅在低温环境中很快着凉感冒。若不及时调整室温,就会引起死亡或造成大批弱雏。鹅位温度达到32℃以上,雏鹅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6.
耕牛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在炎热夏秋季节里,劳役过度或长途运输急跑,容易发生肺炎。症状:可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肺炎,食欲反刍突然废绝,精神沉郁,毛松颤抖,迅即发热,烦躁不安,体温40-41℃以上,呈稽留热型。呼吸困难,气粗喘促,前肢张开,腹式呼吸明显,咳嗽阵发,咳声重浊。鼻镜  相似文献   

17.
贾宝岭 《农家参谋》2008,(12):22-22
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18小时,成年猪感染后出现水泻症状,泻粪初为灰白色,渐带黄绿色,腥臭难闻。腹胀,呕吐,体温初期升高到40℃~41℃,一旦泻通体温即降。口渴喜饮。10日龄以内仔猪突然呕吐,接着水样腹泻便中有凝乳块。治疗不及消瘦死亡。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有效率96%以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5岁,干部,因反酸、嗳气在本单位医务室就诊,予雷尼替丁胶囊0.15g口服,患者服后5min即感头晕、心悸、全身皮肤瘙痒,旋即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全身出汗,遂送来急诊。体查:体温37.5℃,脉搏140次,呼吸30次,血压...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工复制小白鼠弓形虫病、临床现状观察、腹水滋养体测定、病理剖检,结果表明:每只小白鼠以腹腔注射600~1100个滋养体攻毒后第2d人可见到滋养体,临床有体温反应并伴随轻度全身症状。体温平均升高0.3℃,第4d病情加重,体内滋养体增加到6250个/mm^3,体温平均升高0.97℃,最高1.1℃,并稽留。主要脏器受损严重,肠淋巴结可见大量巨噬细胞。有83.33%平均7.6d死亡。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7,(4)
<正>1.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症)(1)临床症状巴氏杆菌病即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多见,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多发于青年兔和成年兔,哺乳仔兔很少发病。败血型多呈急性经过,多在1~3天内死亡。病兔精神沉郁,废食,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呼吸急促,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死前体温下降,全身颤抖,四肢抽搐。鼻炎型症状多流出浆液性、粘液性或脓粘性鼻液,时有咳嗽、喷嚏等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