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为研究湿地-干草原植物多样性沿生境梯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该文采用样线法从东、东北、西、西北4个方向沿着湿地-干草原生境梯度进行样方布设,4条样线共计布设样方123个.在物种多样性软件(BioDiversity Pro)及统计软件(Microcal Origin)的支持下,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处理,并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量,对宁夏盐池湿地-干草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同一条样线的不同植被带(按照生境特征及植被类型分为湿生带、交错带和干旱草原带,简称“三带")间物种多样性差异很大,无论是反映物种数量和种类的丰富度指数R,还是综合反映物种多样性的综合多样性指数Y,交错带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这正是交错带的边缘效应的体现.均匀度指数旱生带大于交错带,这与盐池草原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和荒漠化逆转、优势群落逐渐形成的实际状况相吻合.4条样线物种多样性计量结果表明:东样线和东北样线由于受人为干扰比较小,同时所处地形抬升比较小,使交错带拦截的物质、能量相对较多,所以东样线和东北样线各种多样性指标都高于其他两条样线,尤其东北样线的Simpson综合多样性指数D比最小的西北样线高39.9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不同林型鸟类群落特征,2005—2006年夏季对其天然次生林夏季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鸟类8目17科36种,天然次生林鸟类占该地区夏季鸟类总数的49.32%。其中,鸟类优势种为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 hellmayri),常见种为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 orientalis)、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 orientalis)和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 inornatus),天然阔叶林有鸟类24种,天然混交林有鸟类27种,天然混交林具有最大的鸟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天然阔叶林和天然混交林鸟类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有4种鸟类的密度在两种林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对丰富交错带鸟类群落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保护天然次生林,以促进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宁夏干草原、荒漠草原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宁夏干草原、荒漠草原的自然生态状况,提出利用生态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恢复、重建植被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和2006年7月,对红花尔基草原—森林过渡带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到鸟类6目13科25种。其中:鸦科(Corvidae)、鹀科(Emberiz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的鸟类占观察鸟类总数的69.34%。树鹨(Anthus hodgsoni)、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沙即鸟(Oenanthe isabellina)、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白头鹀(Emberiza leucocephala)为本地区的优势鸟类,占观察鸟总数的72.99%。3种边缘类型生境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鸟类物种数是18种,多样性指数为2.4245;草甸草原—天然樟子松成熟林鸟类物种数是14种,多样性指数为2.234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鸟类物种数为11种,多样性指数为1.9485。但是树龄长的草甸草原—樟子松成熟林生境内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最高,为0.838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显示最低,分别是1.9485、0.7841。对不同边缘距离鸟类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边缘50m的范围内,3种边缘类型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显示最高。随着边缘距离的加大,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鸟类群落显示出显著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个是从生态分区的角度,分析湿地周围环境、湿地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之间交错带的边缘效应情况,得出过渡地带合理的植物设计思路;另一个是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借用"斑块-廊道-基底"模型去对应分析湿地中活动区、景点、道路系统对湿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保护、恢复湿地生境为主,阐述植物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个是从生态分区的角度,分析湿地周围环境、湿地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之间交错带的边缘效应情况,得出过渡地带合理的植物设计思路;另一个是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借用"斑块-廊道-基底"模型去对应分析湿地中活动区、景点、道路系统对湿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保护、恢复湿地生境为主,阐述植物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景观格局,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Tm遥感影像,采用尺度占优聚合后多尺度分析各景观指数的方法,筛选确定交错带景观特征尺度,并在特征尺度下对交错带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2个景观指数中,有9个景观指数随尺度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且拐点十分明显,其中有6个景观指数在510m处发生转折,景观在510m尺度处具有等级结构,510m为交错带景观特征尺度。特征尺度下交错带景观格局表现为其他类型(包括裸地、居民区、公路等)面积最大,其次是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地,水体面积最小;斑块形状复杂性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草地水体其它;森林斑块数量大,为研究区景观斑块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景观基底性质;景观聚集程度高,蔓延度低,破碎化程度低;景观以少量较大斑块为主体,同时还包含很多小斑块,景观类型较单一;水体数量少且面积小,破碎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的21种禾本科牧草的发芽率、越冬率、抗逆性、适口性、品质及产草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59、731、710、552、616等品种可作为干旱区退化草场恢复重建优良品种。利用筛出的牧草新品种和深耕、移栽和补播草场修复重建技术对天然草场进行改良,可使天然草场的产草量提高20%~55%,植被覆盖度增加8%~20%,草畜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4.29%~54.74%。改良后土壤pH值和含盐量略有下降,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各草场修复重建技术提高土壤肥力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深耕移栽补播未改良。  相似文献   

9.
祁茹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119-120
对宁夏荒漠草原畜牧业现状进行考察,发现目前草场因过度放牧而遭到严重破坏,沙化严重。沙化草场难以恢复。提出应严格控制栽畜量,实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保证草场有充足的时间恢复生态,使牧草资源有固定的生长与利用周期,落实草场分区到户政策等措施,以实现荒漠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德华  王云  向国红  涂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23-4127
通过对洞庭湖洲滩湿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调查发现,该地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183种,隶属55科,141属。其中5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蓼科、苋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豆科、唇形科、玄参科、菊科、禾本科等;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蓼科、菊科、唇形科、禾本科等。对8种分布广泛、蕴藏量大且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野生药用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介绍,为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宁夏干旱风沙区水肥耦合对羊草产量、品质及种子产量的影响,为羊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中科2号羊草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灌水量处理,设900,1 800,2 700 m3/hm2 3个梯度,在羊草返青期和抽穗期分2次进行灌水,每次灌水量为总灌水量的1/2;副区为肥料处理,设N-P2O5-K2O 为0-0-0 kg/hm2(F1),75-60-45 kg/hm2(F2),150-120-90 kg/hm2(F3),225-180-135 kg/hm2(F4) 4个梯度,F2~F4处理N-P2O5-K2O的比例均为5∶4∶3,肥料在返青期随灌水一次性撒施。在羊草种子成熟时,测定穗长、穗宽、小穗数、小花数、种子产量和千粒质量,统计分蘖数和生殖枝数,计算抽穗率;测定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干草营养成分;分别计算种子和干草的灌溉水利用率(iWUE)和肥料偏生产力(PFP);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和空间分析法得出最优水肥用量。【结果】灌水量对羊草种子产量、干草产量、相对饲喂价值(RFV)、种子和干草的PFP和iWUE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量对羊草干草产量、种子和干草的PFP、干草iWUE、粗蛋白(CP)和RFV均有极显著影响;水肥耦合效应对羊草干草产量、干草iWUE、干草和种子的PFP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灌水量为900 m3/hm2、施肥量为540 kg/hm2时羊草种子产量最高;灌水量为1 800 m3/hm2、施肥量为540 kg/hm2时干草产量和饲草品质(CP和RFV)最高。【结论】在宁夏干旱风沙区,羊草种植以种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时,灌水量为855~900 m3/hm2、施肥量为342~513 kg/hm2;以干草产量和饲草品质为目的时,灌水量为1 710~1 800 m3/hm2、施肥量为342~513 kg/hm2。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宁夏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分布、分类及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和宁夏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取得的成果,根据湿地资源特点探讨了保护管理举措,以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宁夏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对宁夏盐池沙化草地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草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盐量、pH值、容积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草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缺乏状态;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极度贫乏,速效钾的含量丰富;从评价指标的空间变异系数看,pH值最小为2.45%,全盐量最大为65.39%,其余土壤各项指标均呈中等变异强度;土壤质量评价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积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速效钾、pH值、全盐无显著相关关系.容质量与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全盐量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关联度大小表明研究区总体土壤质量水平属于中等,这与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影响宁夏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因子,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年均温度(℃)、4~9月平均温度、≥0℃年积温(℃)、年降水量(mm)、4~9月降水量(mm)、年蒸发量(mm)、湿润度、日照时数(h)以及无霜期(d)等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宁夏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综合因素为水分因子、热量因子、光照因子和干燥因子,贡献率分别为50.17%、21.82%、11.84%和8.80%,其中热量因子为负效应,干燥因子的作用无足轻重;影响半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综合因素为积温-光照因子和水分因子,贡献率分别为63.76%和31.50%,积温-光照因子为负效应.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形成是自然因子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水分是影响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积温、光照是影响半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宁夏中部干旱带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尽快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的饮水安全问题,宁夏完成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通过参加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现状评估,调查中部干旱带农村供水基本情况,了解到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分布区域,提出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工程规划的主要思路,阐述了从组织领导、水源水质管理、资金筹措、项目管理和建后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保障措施.通过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改善中部干旱带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进一步提高中部干旱带农村饮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宁夏盐池荒漠草原植物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宁夏荒漠草原的植被特征及生长状况,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在宁夏盐池县吴纪圈对荒漠草原植物的生态位进行了计测.结果表明:2010年达乌里胡枝子、丝叶山苦荬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是该区的优势种;2011年,由于种间竞争、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该区的优势种是达乌里胡枝子、阿尔泰狗娃花、丝叶山苦荬.2010和2011年的生态位重叠度结果均表明,在荒漠草原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与其他物种的重叠度指数不一定大,即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和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度之间并无直接的线性关系.与2010年相比,2011年7~8月降水量较大,植物长势好,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总体比2010年大.可见,在西北荒漠草原区,生长季的降水量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植被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宁夏盐池县草地植被类型和滩羊采食习性,采集该地区20种代表性牧草,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脂肪酸含量.宁夏荒漠化草场代表性牧草总脂肪酸含量为8.61~31.32 g·kg~(-1),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1.44%~89.09%;饱和脂肪酸总量为3.25~8.96 g·kg~(-1),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4.06~23.34 g·kg~(-1).影响羊肉风味的脂肪酸主要有亚麻酸、油酸和硬脂酸.白刺花、拐轴鸦葱和马齿苋中亚麻酸含量较高,均大于10 g·kg~(-1),而苦豆子、藜、草木樨状黄耆中的亚麻酸含量较低,均低于0.1 g·kg~(-1);柠条锦鸡儿和马齿苋中油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97和2.48 g·kg~(-1),其他多数牧草中油酸含量均低于1 g·kg~(-1);白刺花、披针叶野决明、苦豆子和马齿苋中硬脂酸含量相对较高,均大于1 g·kg~(-1).  相似文献   

19.
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长期影响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从根本解决干旱问题,保证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才能进一步实现该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首先阐述宁夏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以甘农4号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覆黑膜(HM)和覆白膜(BM)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连续2年(2016-2017年)测定不同覆膜处理下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2016-2017年平均结果显示,HM和BM处理苜蓿的株高分别为105.75和104.77 cm,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38和8.40 cm;HM和BM处理的每株花序数为493.77和501.85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2.12和90.20个;BM处理的每花序结荚数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3个,HM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HM和BM处理的每荚种子数分别为6.12和6.92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8和1.6个;HM和BM处理苜蓿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358.95和494.7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58和193.33 kg/hm2。由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可知,苜蓿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提高每株花序数间接地实现。【结论】覆白膜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