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水稻新型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氮肥后移",推迟分蘖肥的施用时间,减少前期基蘖肥施氮量,增加中后期穗粒肥施氮量。为探究该技术在直播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于2015年在江西省新建区恒湖垦殖场开展了此试验,以期为直播双季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氮肥调减施氮量及施肥时期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调减施氮量,减少基蘖肥比例和推迟分蘖肥施用时期,能有效地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而人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氮磷钾比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控苗"是指通过控肥,控制无效分蘖和高峰苗数,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指通过控肥、控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危害而达到高产稳产。2015年浮梁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庄湾乡仓下村龙船湾畈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氮磷钾比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控苗"是指通过控肥,控制无效分蘖和高峰苗数,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指通过控肥、控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危害而达到高产稳产。2015年浮梁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庄湾乡仓下村龙船湾畈进行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能降低单季稻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有效穗和群体质量,从而增加产量,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每667 m2"三控"处理总施纯氮量、基蘖肥施纯氮量分别为10.275,6.825 kg,比常规处理下降20.5%,35.8%;有效穗为12.68万穗,比常规处理增23.2%;产量为632.0 kg,比常规处理增产12.6%,且增收74.9元。  相似文献   

9.
在化肥减量增效背景下,研究了氨基酸水溶肥、硅肥和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对甬优1540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20%的处理相比,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10%~20%配施氨基酸水溶肥、硅肥和微生物菌肥的处理具有增产作用。其中,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10%配施氨基酸水溶肥的处理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也有明显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基于田间示范效果集成了适合试验地的甬优1540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即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10%(折纯N 270 kg·hm-2)+氨基酸水溶肥叶面喷施,钵苗机插,"三防两控"综合防控,干湿交替灌溉等。  相似文献   

10.
都昌县2011年早稻“三控”施肥技术简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比试验是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统一安排的2011年水稻生产技术试验,以控制施肥量和合理施肥比例为切入点,以肥控苗,以苗控病虫害,减少施肥总量10%,实施前氮后移,调节施肥比例,增施穗肥和粒肥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水稻病虫害,增加产量,最终达到节本增效,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比试验是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统一安排的2011年水稻生产技术试验,以控制施肥量和合理施肥比例为切入点,以肥控苗,以苗控病虫害,减少施肥总量10%,实施前氮后移,调节施肥比例,增施穗肥和粒肥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水稻病虫害,增加产量,最终达到节本增效,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单季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以龙泉当地传统施肥习惯为对照,研究了控肥技术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控肥策略具体包括减施氮肥、氮肥后移及氮磷钾协调使用。结果表明,控肥区氮肥和磷肥比对照区分别减施29.0%和25.0%,钾肥增施42.9%;控肥区比对照区有效穗减少,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控肥区比对照区增产2.5%;控肥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显著比对照区减轻,少施杀虫剂3次。控肥试验减少了药、肥及其他成本,增加了水稻产值,合计增收2 925元·hm-2。应用控肥技术有效地减少水稻氮、磷肥的施用量,降低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增产增值的同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施氮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8个基、蘖、穗肥施氮数量与比例处理对毕粳37号的试验结果表明:将蘖肥提前作基肥深施比其表施效果好。以适宜施氮总量的70%~80%作基肥深施,20%~30%视苗情作穗肥施用为最佳施氮模式,既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和氮素利用率,又减少损失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实现稳产;增加施氮量不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而氮素损失却更加严重。于1997~1998年利用该模式在贵州织金、纳雍、毕节三县(市)共示范1985.75h  相似文献   

14.
在合浦县应用"新农科"水稻控释肥进行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新技术多点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前每667m2一次性基施水稻控释肥42.0~50.0 kg,完全可以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要;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相比,采用一次性施肥新技术可减少氮、磷施用量18.6%和40.4%,每667 m2平均增产稻谷35.8 kg、增收节支87.4元。该技术在合浦县稻作区增产节肥效果好,技术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新会区的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在江门市新会区开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三控"施肥法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减少17.64%、38.81%和20.79%;肥料总量及其成本分别比对照减少23.56%和25.24%;增收节支20.54%,产投比提高52.88%2年的示范推广均取得了省肥抗倒、节本增效的明显效果.为"三控"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PASP)尿素对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变化的综合影响,以聚天门冬氨酸钙盐(PASP-Ca)与尿素复配为供试材料,通过水稻大田试验研究基于减量施氮下PASP-Ca尿素对水稻生长、氮吸收利用及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PASP-Ca尿素的控污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量处理相比,减量施氮处理降低了水稻田面水氮素浓度,尤其在施基肥、蘖肥后第1 d,田面水总氮(TN)浓度降低了12.70%、17.23%。减量施氮后,水稻产量增加了0.78%、氮累积吸收量增加了0.39%,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9.3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减量施氮处理满足了水稻生长的养分需求,节约了氮肥,保证了水稻稳产。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减量施氮下各PASP-Ca尿素处理降低了田面水氮素浓度,尤其施基肥1~7 d内,基、蘖肥和穗肥施氮比例50%、30%和20%处理的田面水铵态氮(NH4+-N)浓度降低了24.94%~68.66%,其中第5、7 d显著降低。施蘖肥1~7 d内,基、蘖肥施氮比例80%、20%处理的田面水NH4+-N浓度降低了2.72%~51.30%。施用PASP-Ca尿素有利于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提高,使水稻产量增加了0.87%~7.27%,氮累积吸收量增加了7.05%~35.20%,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6.11~30.26个百分点,其中基、蘖肥施氮比例80%、20%处理的籽粒氮吸收量显著增加了30.08%,秸秆氮吸收量显著增加了46.27%,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了30.26个百分点。综合评价水稻产量、氮吸收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田面水氮素浓度,减量施氮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减量施用PASP-Ca尿素处理效果优于常规尿素,且最佳基、蘖肥施氮比例为80%、20%。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氮肥用量过高,尤其是前期氮量过多,造成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致使水稻贪青晚熟。而“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作到了在氮肥总量适宜的基础上,减少基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的施氮量,不但不会造成贪青晚熟,反而能够使水稻提早成熟,显著提高了产量,并明显增强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实现了寒地水稻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和生态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推动绿色稻米产业的发展,探索水稻高产以增加基本苗,减肥稳健生长,少攻蘖成多穗,中穗型夺高产的新途径,研究了双季晚稻氮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关系。结果表明,在亩施纯氮量13 kg水平基础上调减10%~20%的施氮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基蘖肥比例,适当推迟蘖肥的追肥时间,可提高氮肥利用率,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节本增效,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三控”施肥的优势与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三控施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施肥技术。是指控肥、控苗、控病虫,能有效控制水稻的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水稻的产量,确保水稻食用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直播是上海郊区单季晚稻的主要栽植方式.1996、1997年我们连续两年进行直播稻氮化肥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施肥和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比近年生产上实际施氮量可减30%以上,说明通过技术攻关,市环保计划三年内要求把农田氮肥施用量减少1/3的目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