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瘫痪的症状,尤其是高胎次奶牛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代谢病,在奶牛分娩之后,容易产生舌、咽、肠道的麻痹、卧地不起、四肢麻痹、精神忧郁、食欲不振、体温降低等症状。本文对高胎次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产后瘫痪症状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结合生产实践对奶牛围产期护理技术探讨进行综述,从营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围产前期护理要点、接产技术要点、产后护理以及产后瘫痪、子宫炎和乳房炎的防治技术要点。以期为提高广大奶农的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桂芳 《现代农业》2011,(5):193-193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常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1发病原因 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日粮营养失衡,钙磷比例不当,在干奶期饲料中钙含量过多,磷含量不足或正常,血钙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娩前后由于血钙突然下降,甲状旁腺活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能大量分泌并动员骨钙入血。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舍饲不运动等也是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文章从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本文从营养、产后护理等方面论述了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并阐述其临床症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 ̄8龄(3 ̄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干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小时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奶牛业发展迅速,但奶牛产后瘫痪严重影响了高产奶牛产量的提高,为进一步防止此病的发生,应了解其发病原因,有针对性的加强饲养管理,日粮中应掌握好钙的含量及钙磷比例,同时在临床作好与酮病、产后截瘫、低血镁病的鉴别诊断,采取积极有力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奶牛尽快的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某养牛专业户饲养的牛产后发生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观察,确诊为母牛的产后瘫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观察某养牛场有2头奶牛分娩后1~2d发生瘫痪。开始时病牛呈爬卧姿势,头颈向一侧弯扭,意识抑制、闭目昏睡、瞳孔散大、对光反映迟钝、四肢肌肉强直,之后呈现无力状态不能起  相似文献   

12.
黑白花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黑白花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黑白花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表现是卧地不起、体温低、血Ca降低、血清CK升高。其病因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低血钙和肌肉损伤。治疗用钙剂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奶牛的干奶期是指母牛从停止挤奶到分娩前的这段时间。低产奶牛临产前常自行停奶,高产奶牛此时常常还有较高的产奶量,在临产前必须进行人工干奶.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和乳腺组织的周期休整,同时使母牛储积营养,恢复体质,以减少产后代谢病的发生,为下一个泌乳期高产打好基础。干奶期是奶牛饲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时的饲养管理水平与胎儿的发育、母牛的健康及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目前大部分奶牛养殖者对干奶母牛的饲养管理重视不够,错误地认为干奶母牛不产奶。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溽热、分娩低钙血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 1发病情况2008年5月,某乡一奶牛养殖户饲养的一头母牛产一牛犊。当日母牛无异常症状,第二天挤奶时,其母牛已倒卧于圈中。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和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易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发生在产后12~72小时,且发病率较高.患牛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天津奶牛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研究表明:提高规模化程度,有助于降低原料奶生产成本,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增加奶农收入。在影响奶农收入的诸多因素中,牛奶销售价格居于首位,生产成本居于其次;各因素对奶农收入的影响与饲养规模相关;主产品产量和牛奶销售价格对农民饲养意愿的影响较为突出。为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增加奶农收入,建议对原料奶实行优质优价和地方最低保护价,合理确定奶牛养殖总存栏量和布局,鼓励适度养殖,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应用,持续提高奶牛单产,率先实行"蓝箱"政策试点,加大补贴力度,用好"黄箱"政策,充分发挥奶农协会和奶农合作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由于食草动物养殖效益提高,养牛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奶牛缺钙性产后瘫痪疾病的发生有所增加,特别是小养殖场(户)由于饲养管理不严格更易发生本病。据笔者调查,在当地由于发生母牛产后瘫痪不能及时治疗而淘汰的繁殖母牛占淘汰繁殖母牛总数的30%以上。此病以3~6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发。多数产程正常,犊牛发育良好,患牛膘情良好。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类疾病 ,引起发病的原因很多 ,如机械、物理、化学及病原微生物 (致病因子 )。其中病原微生物侵入乳房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常引起乳腺实质和间质组织发生炎症 ,进而影响奶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 ,由此造成产后 2~ 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奶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 ,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因此 ,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应受到重视。1 病因分析通过对云南省种畜场奶牛干奶期发生乳房炎病例的统计分析发现 ,此期间由于妊娠后期的奶牛在停奶时未采取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牛奶牛,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奶牛被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笔者从营养缺乏、产道损伤、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并阐述其临床症状,提出详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也称乳热症。本文分析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有效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