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饲养条件对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影响,优化饲养技术,提升规模化饲养效率。本文研究了人工饲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探究不同产卵介质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0.5)℃时,产卵量最高为291.24粒,(28±0.5)℃幼虫期最短为14.76 d,产卵前期和幼虫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湿度在(70±5)%时幼虫和成虫存活率最高分别为36.67%、48.00%,产卵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周期在18L∶6D时,成虫产卵前期最短(9.30 d),卵的孵化率最高(52.22%),产卵前期和幼虫期随光照时间延长呈缩短趋势。七星瓢虫在甘蓝叶上产卵量最高(306.20粒),在保鲜膜上产卵量最低(230.38粒)。综上,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适合条件为温度28℃、湿度70%、光周期18L∶6D,成虫为温度25℃、湿度70%、光周期16L∶8D,且在甘蓝上产卵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室内人工扩繁七星瓢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影响喙尾琵琶甲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喙尾琵琶甲及该属昆虫的人工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从饲养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和基质含水量等方面比较研究雌虫的平均日产卵量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饲养温度为20℃、室温(平均温度:21.8℃)、15℃、25℃时单雌日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790、3.919、2.151、1.568粒,20℃时雌虫的产卵量极显著高于15℃和25℃饲养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室温时的产卵量极显著高于25℃饲养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15℃时的产卵量。温度达到30℃时出现大量死亡;采用小颗粒产卵基质(30目)时雌虫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基质颗粒过大(30目)时的产卵量,基质颗粒40目、30~40目、20~30目、10~20目、无基质时单雌日产卵均值分别为2.525、2.412、1.418、1.266、1.519粒;在含水量为10%~15%基质中的产卵量远多于其他含水量组,占总产卵量的68.49%。同时发现,喙尾琵琶甲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00:00-06:00时间段,占全天产卵量的73.48%。【结论】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及含水量多少对雌虫的产卵量影响较大,雌虫对产卵环境具有极强的选择偏好性。20℃左右、小颗粒产卵基质(30目)、基质含水量10%~15%等条件较适合喙尾琵琶甲产卵。喙尾琵琶甲在长期的进化选择下更偏好于在静谧的深夜产卵。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对吉富罗非鱼产卵量的影响。对一口试验塘的36个网箱内的吉富罗非鱼亲鱼分组投喂不同价格及营养水平的3种饲料,进行为期99d的跟踪取卵,并记录不同组别平均每个网箱的产卵量。结果发现,3种不同饲料对吉富罗非鱼产卵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试验阶段内,价格、营养水平最低饲料的产卵量最高,单位卵量的饲料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多杀菌素对小菜蛾的低剂量应激效应,采用多杀菌素LC25和LC50处理敏感小菜蛾3龄幼虫,比较其对小菜蛾及其子代雌虫的产卵量、卵体积及生殖力.结果表明:LC25和LC50处理后,小菜蛾雌虫的产卵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产卵量(110.19粒/雌),差异达显著水平,LC50处理的卵体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的(0.980 7×10...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明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与南亚实蝇Bactrocera.tau(Walker)对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及2种实蝇的种间竞争。【方法】2015年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黄瓜、佛手瓜、丝瓜、番茄、南瓜、西葫芦、苦瓜7种寄主果实,进行2种实蝇的产卵选择性研究;选择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寄主果实,进行2种实蝇种间竞争研究。【结果】在不同寄主果实上2种实蝇的产卵选择性有所差异,瓜实蝇在完好寄主上的产卵量为黄瓜苦瓜丝瓜西葫芦佛手瓜番茄和南瓜,在去果皮寄主上的产卵量为南瓜黄瓜苦瓜西葫芦丝瓜佛手瓜番茄;南亚实蝇在完好寄主上的产卵量为西葫芦丝瓜黄瓜苦瓜佛手番茄和南瓜,在去果皮上的产卵量为西葫芦南瓜丝瓜苦瓜黄瓜佛手瓜番茄。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在不同寄主、不同密度条件下,其竞争性存在差异,低密度时,2种实蝇子代羽化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瓜实蝇与南亚实蝇的密度为8∶8时,取食黄瓜的瓜实蝇子代羽化数量显著高于南亚实蝇(P0.05),取食西葫芦和南瓜的南亚实蝇子代羽化数量均显著高于瓜实蝇(P0.05)。【结论】在实验条件下,不同寄主果实和寄主果皮完好与否,瓜实蝇与南亚实蝇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差异;南亚实蝇的竞争能力较强于瓜实蝇。  相似文献   

6.
半人工繁殖技术是黄鳝规模繁殖的必然趋势,1999~2005年在室内外成功实现了黄鳝的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室内试验表明,在密度为686.7~707.4g/m2的条件下,亲鳝分4次产卵,并且表现出强烈的领域行为,领域面积为0.30~0.35m2。黄鳝未经冬眠同样可以繁殖产卵,弱光(小于250 lx)和静水环境则抑制黄鳝的繁殖。采用不同方法对卵进行孵化,滴水孵化率(94.7±2.1)%极显著高于静水孵化率(26.7±7.7)%(P<0.01),在滴水孵化时出苗慢,但其孵化出的小苗卵黄消失速度快。室外试验表明,3~5月投放亲鳝的单位面积产卵量(181±81)粒/m2明显大于6~7月投放亲鳝的单位面积产卵量(77±45)粒/m2(P<0.05),黄鳝产卵对水草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每年总有部分繁殖池(20%~70%)不能产卵,并且每个产卵池单位面积产卵量差别悬殊(20~300粒/m2)。对黄鳝进行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能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虾繁殖性状的相关分子遗传标记一直是甲壳动物中研究极少的部分,为了筛选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性状(产卵与产卵量)相关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子标记,为凡纳滨对虾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选择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基因作为筛选基因。本实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VG基因进行SNP位点筛查,并与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150个凡纳滨对虾样品中,VG基因的4个结构域一共可以检测到37个SNP位点,8个能引起蛋白质氨基酸的同义突变,3个错义突变,26个无义突变。(2)对37个位点进行分析,发现4个可能的SNP候选位点。(3)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4个候选位点都在中等多态水平,多态信息较为丰富。(4)对4个候选位点与产卵次数、产卵总量、平均产卵量和单位体质量产卵量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位点3 839与总产卵量和单位体质量产卵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他位点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5)。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螺旋藻粉(A组)、玉米粉(B组)、面粉(C组)和发酵猪粪(D组)四种饵料对成体瘤背石磺摄食、成活、产卵量和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饵料对亲本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各组成活率均在90%以上,面粉对亲本瘤背石磺具有较好的诱食性,发酵猪粪组的瘤背石磺摄食量较小;(2)B、C两组亲本的产卵总量明显大于A、D两组,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每只亲本7.27×104个和6.79×104个,A、D两组亲本的平均产卵量仅为B、C两组的70%左右.B、C两组亲本的产卵高峰出现在8月26日左右,而A、D两组则出现在8月28-30日之间;(3)A组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孵化率达73.97%,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C组孵化率次之(38.26%),D组胚胎孵化率最低(7.71%),且胚胎发育不同步,孵化时间长达19~22 d.由此可见,面粉和玉米粉有利于提高瘤背石磺亲本的产卵量,螺旋藻粉组亲本的胚胎具有较高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饲料配方对米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4种不同饲料配方(A.70%玉米面+20%麦麸+7%白砂糖+3%酵母;B.94%水稻米糠+3%白砂糖+3%酵母;C.94%水稻米糠+3%大豆粉+3%酵母;D.100%水稻米糠)对米蛾生长发育及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A繁育的米蛾发育历期(34 d)明显短于饲料C和D,且平均出蛾量(1 169只)显著高于饲料B和C;而且饲料A繁育的雌蛾平均体质量达41.9 mg,明显高于其他饲料。饲料A繁育米蛾的产卵量最高(561.9粒),羽化后5 d内的累积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92.1%。在筛选出饲料A适合米蛾繁育的基础上,测试了其在不同接种密度下的繁殖量。结果表明:米蛾在接种密度为5,10,15粒/cm2时,始见蛾期、出蛾数量和雌雄比差异均不显著,但在10粒/cm2时的平均单蛾产卵量显著高于接种密度15粒/cm2,与接种密度5粒/cm2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诱导木数量及空间大小对花绒寄甲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诱导木数量及空间大小对花绒寄甲成虫产卵的影响,利用不同大小的塑料盒饲养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成虫并放入不同数量的诱导木段诱导其产卵.结果表明,4组不同处理对成虫平均产卵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处理3(大养虫盒3块诱导木段)与其余3组试验相比在产卵量方面能诱发成虫保持持...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螺旋藻粉(A组)、玉米粉(B组)、面粉(C组)和发酵猪粪(D组)四种饵料对成体瘤背石磺摄食、成活、产卵量和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饵料对亲本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各组成活率均在90%以上,面粉对亲本瘤背石磺具有较好的诱食性,发酵猪粪组的瘤背石磺摄食量较小;(2)B、C两组亲本的产卵总量明显大于A、D两组,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每只亲本7.27×104个和6.79×104个,A、D两组亲本的平均产卵量仅为B、C两组的70%左右.B、C两组亲本的产卵高峰出现在8月26日左右,而A、D两组则出现在8月28-30日之间;(3)A组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孵化率达73.97%,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C组孵化率次之(38.26%),D组胚胎孵化率最低(7.71%),且胚胎发育不同步,孵化时间长达19~22 d.由此可见,面粉和玉米粉有利于提高瘤背石磺亲本的产卵量,螺旋藻粉组亲本的胚胎具有较高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两广二号杂交原种的产卵规律及最适交配时间,为有效缩短蚕种卵龄差及改进蚕种制种管理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两广二号杂交原种4个品种(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的母蛾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品种在不同时间点交配其母蛾在各时段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百分比及单蛾产卵量和不良卵率,找出两广二号杂交原种不同交配形式的产卵规律.[结果]同一品种不同时间点交配的产卵规律有所不同.中系品种(芙蓉×932和932×芙蓉)拆对后产卵有明显的产卵高峰期和产卵低谷期,产卵曲线呈波浪形,其中于8:00和9:00交配的母蛾产卵不集中,产卵时间跨度长;而于10:00和11:00交配的母蛾拆对后迅速产卵并达产卵高峰期,产卵相对较集中.日系品种(湘晖×7532和7532×湘晖)各时间点交配的产卵规律基本一致,产卵趋势较平稳,均在拆对后迅速产卵,每个时段的产卵量随产卵时间的推进逐渐减少.4个品种不同时间点交配对其单蛾产卵量、不良卵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各品种间的单蛾产卵量、不良卵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间点交配对产卵高峰期和产卵集中度有影响,对单蛾产卵量和不良卵率无明显影响,但其发生规律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家蚕母蛾产卵规律适当调整母蛾交配、拆对、投蛾和收蛾等的时间点,蚕种保护及浸酸也可参考母蛾产卵规律进行相应处理,减少卵龄差,提高蚕卵孵化整齐度及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
吕亮  李培涛  罗举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641-5642
调查稻飞虱在几个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产卵部位等特征,结果表明,稻飞虱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生态位分布,偏向于距叶鞘基部20 cm以上的叶鞘及距叶片基部10~20 cm的叶片上产卵.在叶鞘的平均产卵量明显高于叶片,说明叶鞘更适合于稻飞虱产卵.  相似文献   

14.
池养美洲鲥亲本强化适应培育及产卵受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7年和2018年采用强化培育、水流刺激、水温调控等方法,观察和研究了池塘培育美洲鲥亲本的强化适应培育及产卵受精规律和趋势。结果显示:池塘培育美洲鲥雌雄鱼2龄达到初次性成熟,繁殖期为5—7月份;美洲鲥亲本强化适应培育成活率为69.4%~92.9%,卵巢Ⅴ期的产前雌鱼体长(34.62±2.90)cm、体质量(844.11±134.78)g、肥满度2.07%±0.42%、卵巢质量(232.22±73.42)g、卵巢性腺指数27.59%±6.47%(17.39%~35.20%)、卵巢腔内游离卵的数量和质量分别为(3.226±2.734)万粒和(114.83±73.42)g。2017年和2018年产卵持续时间分别为35 d(5月17日—6月21日)和89 d(5月4日—7月31日),产卵总量分别为277.96万粒和471.48万粒,日均产卵量分别为8.18万粒和5.30万粒,受精卵总量分别为18.58万粒和74.47万粒,平均受精率分别为6.68%和15.80%。美洲鲥产卵(2018年)可分为产卵稳定期(第1、3、4、5和6旬)、产卵高峰期(第2旬)和产卵停滞期(第7~9旬)3个时期,随时间(旬)的推移,日产卵量旬均值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受精率旬均值呈现显著的双峰波动趋势,而日受精卵量旬均值呈现微弱的双峰波动;总体上说,日产卵量、日受精卵量及受精率随产卵持续时间(日)均呈现有顶点、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抛物线(P0.01)。研究建议,美洲鲥促产交配适宜水温为16~20℃,促产期间投喂高营养价值的饲料,产卵持续60 d后结束促产调控。  相似文献   

15.
首先研究了稻水象甲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选用13个水稻品种,分别在各供试水稻品种上饲养稻水象甲成虫50d,经对产卵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稻水象甲的产卵量存在极显著差异(F=14.527,df=12,104,p<0.0001),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产卵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叶片化学成分含量与稻水象甲产卵量的关系.测定13个水稻品种叶片的还原糖、总糖、含水量、可溶性白质、非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总酚、类黄酮及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间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F=18.312,df=12,26,p<0.0001).稻水象甲成虫取食后产卵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的3个品种辽粳294、IR16和T03在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越高,稻水象甲成虫取食该品种后的产卵量越多.  相似文献   

16.
烟粉虱繁殖力的寄主适应性评估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平均产卵量(m)和样本的方差(V)为参数建立了1个烟粉虱产卵量的寄主适应性评价模型(0=m/lnV),并利用这个模型评估了烟粉虱在37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适应度.结果显示,烟粉虱虽然在供试的绝大多数寄主上都能够产卵,但寄主植物能够显著影响雌虫的产卵量.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可将37种寄主植物分为3个类别:嗜好寄主、适宜寄主和非适宜寄主,聚类分析的结果与适应域假说不一致,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类分属于不同的寄主类别.通过配对样本均值比较的分析发现,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种群具有明显差异,而相同生物型的种群,虽然取食经验不同,却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玉米田二代棉铃虫产卵部位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玉米抽雄期棉铃虫的主要产卵部位在中上部叶片 ,占总卵量的 6 9.2 % ;吐丝期、授粉期主要产卵部位在花丝上 ,其产卵量分别占总卵量的 71.6 %、93.5 %。产卵量增长曲线符合逻辑斯蒂 (logistic)曲线 ,并拟合出玉米田二代棉铃虫产卵量动态模型 :N =2 10 .5 379/ (1 e3.384 6 - 0 .2 6 99t) ,可为棉铃虫短期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重庆地区松褐天牛的食性、产卵寄主、产卵选择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喜欢在马尾松、雪松、湿地松上栖息、取食和产卵,对罗汉松、园柏和柳杉取食相对较少,对怪柳和水杉几乎不取食;室内观察显示,成虫产卵前期为(5.74 0.27)d,产卵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约1.5个月),而产卵始期和末期时间较短,雄虫寿命(65.11 13.37)d,雌虫寿命(75.78 15.41)d;成虫一生的产卵量(155.89 67.22)粒。对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的发生危害和松材线虫病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蔓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黄光和绿光对灰茶尺蠖成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光谱对灰茶尺蠖成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为灰茶尺蠖的绿色无公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5代的灰茶尺蠖成虫为材料,设置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3个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白天(07:00―19:00),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灰茶尺蠖成虫均用普通日光灯照射(光照强度150~200 lx)12 h;夜间(19:00―07:00),黄光组成虫用黄光(波长590~595 nm)持续照射12 h(光照强度为50~100 lx),绿光组成虫用绿光(波长520~525 nm)持续照射12 h(光照强度为50~100 lx),对照组成虫黑暗12 h,分析不同光谱处理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情况、寿命以及卵孵化率和成虫羽化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组、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的总产卵量分别下降了24.05%和32.97%,且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单雌最高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均显著下降。黄光和绿光处理对灰茶尺蠖成虫的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但其平均产卵期显著缩短,分别较对照组缩短3.01和3.25 d。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灰茶尺蠖成虫的单雌产卵量高峰均出现在第4天,此时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雄虫和雌虫的寿命均显著缩短,但2种光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黄光和绿光处理后,灰茶尺蠖成虫的羽化率分别下降了45.18%和29.76%,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波长光谱对灰茶尺蠖的生物学习性有明显影响,于茶园内夜间提供黄光或绿光照射,能扰乱灰茶尺蠖的发育节律,减少其种群数量,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晚季在水稻田内系统调查白背飞虱,褐飞虱,黑尾叶蝉在稗草和水稻上的着卵量及其卵寄生情况。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卵晚稻中期数量大,后期数量极少。田间稗草和田埂稗草上产卵量大,其卵量分别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即呈直线负相关,R 分别是-0.826(P<0.05)和-0.779(P<0.05),而且消长趋势较一致(T=0.0003,P>0.1)。(2)褐飞虱卵量消长是中期数量少,后期数量突增,水稻上产卵量更多。但在水稻收割期,则更趋于稗草上产卵,尤其是在田埂稗草上产卵。(3)黑尾叶蝉卵量也是中期数量大,后期数量极少。田间稗草和水稻上产卵量较大,卵量和时间呈函数关系,直线相关系数分别是-0.779(P<0.05)和-0.958(P<0.01)。两直线斜率差异不显著(T=0.013,P>0.1)。(4)稻田稗草有较多的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卵,而且卵平均寄生率很高,分别为48.6%和78.9%;卵出蜂数量也比田埂稗草和水稻高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