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玫烟色拟青霉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广州地区玫烟色拟青霉16个分离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及其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株的菌落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对烟粉虱2龄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经过综合比较,筛选出PF01 N4和PF01 N8两个优良分离株,它们具有产孢量大(2 8×109和2 95×109个孢子/ml)、孢子萌发率高(89 06%和87 7%)、致病力强(7d后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致病力分别为99 22%和97 79%)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Bj085-1菌株分生孢子配成1.1×104~1.1×108孢子/mL的5个处理浓度,以京郊尚未喷药的温室采集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试材,采用点滴法对其2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浓度为1.1×104孢子/mL的Bj085-1分生孢子对烟粉虱若虫的LT50为11.568 d,且随浓度增加其杀虫速度加快。浓度增至1.1×106孢子/mL时,杀虫速度最快,尔后,随着浓度增加速度又有所下降。此外,将Bj085-1菌株经大米培养基培养所得分生孢子配成1.1×107孢子/mL的处理浓度,分2次(间隔7 d)对田间置于纱笼罩栽植的清洁番茄苗上3个不同虫口密度的烟粉虱若虫进行低量喷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Bj085-1菌株对室外笼罩中的烟粉虱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温室白粉虱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引进的 6个蜡蚧轮枝菌的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和对温室白粉虱若虫侵染致病性的研究表明 ,6个菌株在 10~30℃下均可生长 ,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 25℃ ,但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菌株V4和V5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 ,14d的产孢量分别为 2.6×109个 /皿和 2.3×109个 /皿。菌株V4V1的菌落直径累计增长量和日增长量显著地高于其他菌株 ,分别为43.7、2.85mm和43.1、2.84mm。温度对孢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15℃时孢子萌发缓慢 ,萌发达 90%以上时需 24h ,20~30℃下菌株V2 孢子萌发速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 ,10h萌发率达 90%以上 ,30℃下 ,菌株V6萌发速度明显延缓。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致病性 ,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V2V4接菌后第 5天若虫死亡率分别为 70.2%和 63.5% ,综合其菌丝生长、产孢量、萌发率和致病性表明 ,菌株V2V4可作为生物制剂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25℃下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各龄若虫的选择性;不同温度对寄生蜂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和生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三龄和伪蛹初期的烟粉虱寄生率最高,小蜂发育速度也最快。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和雌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存活率以25℃中最高、15℃最低,但不同温度下丽蚜小蜂的生育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将蜡蚧轮枝菌Vp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3℃黑暗培养,分别于第5、15、20、25、30天后采收。将不同时间采收的分生孢子置于2%葡萄糖培养液内培养,16 h后检测其萌发率,结果表明,采收于第5天和第15天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达到89.76%和94.98%,显著高于采收于第25天(30.27%)和第30天(6.12%)的孢子的萌发率;在PDA培养基培养5 d和15 d的分生孢子在相同浓度下对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分别达到83.40%和74.44%,显著高于培养了30 d的分生孢子的致病力(8.76%)。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的蜡蚧轮枝菌对烟粉虱的作用效果,通过继代培养方法测定JMC-01、JMC-02菌株的产孢量、对烟粉虱的毒力及其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JMC-01、JMC-02菌株在添加蝉蜕和烟粉虱的PDA培养基中连续培养5代的产孢量、对烟粉虱的毒力、几丁质酶活性均高于无添加的PDA培养基,且JMC-01菌株的各项参数均高于JMC-02菌株。JMC-01菌株在添加蝉蜕的PDA培养基中T_1和T_3代的产孢量最大,均为1.279×10~7个/mL,T_3代对烟粉虱的毒力最大,为88.33%,T_5代的几丁质酶活最高,为0.268 3 U/mL;在添加烟粉虱的PDA培养基中,JMC-01菌株的最大产孢量、对烟粉虱的最高毒力和最高几丁质酶活分别出现在S_2、S_4和S_5代,分别为1.270×10~7个/mL、88.33%和0.325 4 U/m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JMC-01、JMC-02菌株几丁质酶活性与烟粉虱校正死亡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且拟合优度较好。本试验表明JMC-01、JMC-02菌株均对烟粉虱具有较强的毒力,添加蝉蜕和烟粉虱的培养基可以维持菌株生长特性、增加产孢量、延缓菌株退化、增强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为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菌株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液体和固体产孢等试验,综合评价了8个高毒力蜡蚧轮枝菌菌株用于工业发酵生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一株来自中国福建北部山区果园,主要寄生粉虱的菌株CA-0319,萌发特性较好,12h萌发率达90.1%;菌落生长速率为0.385cm/d;液体摇瓶培养72h产孢1.091×109个/ml;固体培养7d产孢5.525×108个/皿.另一来自北京,主要寄生蓟马菌株LB-035,12h萌发率达到94.5%,菌落生长速率为0.356cm/d;液体摇瓶培养72h产孢1.210×109个/ml;固体培养7d产孢达3.806×108个/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蜡蚧菌与新型生物农药混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本文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菌BNCC336750分生孢子。采用浸渍法对大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选取最佳防治效果的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与亚致死浓度的化学农药35%吡虫啉悬浮剂和生物农药0.3%印楝素乳油、0.5%苦参碱水乳剂进行混配。结果表明,大豆蚜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随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为108孢子/mL时对大豆蚜毒力最高。菌药混用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蜡蚧菌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或亚致死浓度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都要好。其中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与印楝素混用效果最好,处理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达到94.16%。与苦参碱和吡虫啉混用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6.13%和80.29%。田间试验表明,印楝素混配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效果最好,7 d后防治效果达到89.47%。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取食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对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Billberg)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虫态的烟粉虱时,红星盘瓢虫从卵到成虫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取食不同虫态的桃蚜时,红星盘瓢虫一、三和四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和四龄幼虫的成活率差异显著。分别取食烟粉虱的混合种群(卵、各龄若虫和蛹)和桃蚜的混合种群(卵和各龄若虫)时,瓢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d和15.7d、81.1%和70.0%。红星盘瓢虫取食烟粉虱和桃蚜的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但成虫寿命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显著,分别为64.6d和86.0d、389.4粒和960.4粒。红星盘瓢虫捕食烟粉虱和桃蚜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967和0.0964;净增殖率(R0)分别为118.7573和355.3586;世代平均历期(T)分别为49.4d和60.9d;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015和1.1012。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螺旋粉虱3龄若虫在感染蜡蚧轮枝菌后几种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螺旋粉虱在感染蜡蚧轮枝菌后不同时间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螺旋粉虱的SOD、GST和EST比活力在感染36 h后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比活力,分别为对照组的1.21、1.27倍和1.47倍;感染后36 h和48 h,CAT的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比活力;而感染后不同时间的POD及MFO比活力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的比活力也无显著性差异.初步判断,螺旋粉虱感染蜡蚧轮枝菌后,其体内的防御机制与SOD、CAT、GST及EST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与POD和MFO活性关联不大.  相似文献   

11.
蜡蚧轮枝菌对害虫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蜡蚧轮枝菌V-816菌株致病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对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蚜、棉红蜘蛛有较强的致病力。随浓度增加 ,杀虫效果明显提高 ,对幼龄幼虫致病力比老龄幼虫强。温度对该菌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影响 ,其适温为25~30℃。试验表明该菌不侵染七星瓢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5~2010年应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以及烟粉虱的饲养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临海地区年可发生11代;其越冬的临界温度为旬平均气温8.5℃。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成虫逐渐向上部叶片转移,并形成植株自上而下为成虫(初产卵)、若虫和蛹壳(伪蛹)的虫态垂直分布状态。其全年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中夏峰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秋峰期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素有种群基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洪涝淹没等。其中关键在于气温条件,即烟粉虱虫口密度(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其线性关系模型为M=0.607T-4.064 5,n=36;r=0.682 6**;其曲线关系模型为M=0.007 1T2+0.351 3T-2.218 8,n=36;r=0.684 6**。当旬平均气温在8~10℃时种群处存活临界状态;当旬平均气温在10~20℃时种群数量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处20℃以上种群数量增速较快,并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旬平均气温处30℃以上时种群数量有所回落,并出现相对低谷期。随后种群数量又回升成峰,并对秋季蔬菜产生较重为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芹菜Apium graveole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防控机理,以盆栽芹菜和辣椒Capsicum annuum为试材,以不同密度进行间作,分析间作芹菜对辣椒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以及辣椒叶片中抗烟粉虱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芹菜对辣椒上烟粉虱若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有显著影响,芹菜密度越大,辣椒上烟粉虱若虫的发育历期越长,存活率越低,当辣椒与芹菜以2∶1、2∶2和2∶3的密度间作时,辣椒上烟粉虱从卵到伪蛹的发育历期分别较对照显著延长了5.47%、9.76%和16.64%,存活率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0.85%、16.65%和54.15%。间作芹菜对辣椒体内抗烟粉虱相关生化物质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影响,芹菜间作密度越大,辣椒叶片中可溶性糖、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越高,脯氨酸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当辣椒与芹菜以2∶1、2∶2和2∶3的密度间作10 d后,辣椒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0.23%、19.72%和29.98%,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升高了23.92%、30.20%和37.25%,类黄酮含量分别较对照升高了15.70%、24.92%和27.08%...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紫外线对蜡蚧轮枝菌原生质体及分生孢子的诱变,获得了3个产孢量比对照提高10倍以上的菌株,其对桃蚜及绣线菊蚜的致死率比对照菌株提高30~50%。连续三代培养、保藏半年的突变菌株,其产孢量及对蚜虫的致死率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0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色泽、胞外物质对麦种萌发抑制率和致病力,用SPSS软件分析了其产孢能力、生长速率、色泽、对麦种萌发抑制率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的产孢能力、色泽与致病力呈正相关;对麦种萌发抑制率与致病力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菌株的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呈负相关。其中,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力呈中度相关;色泽、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吉林本地自然越冬代罹病的水稻二化螟幼虫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两个病原真菌JL003和JL005,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分析,并采用浸渍法研究了2个菌株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毒力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L003和JL005分别为渐狭蜡蚧菌和球孢白僵菌,其中,渐狭蜡蚧菌侵染水稻二化螟为国内新近报道。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渐狭蜡蚧菌JL003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53.0%和46.0%,球孢白僵菌JL005对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94.0%和93.0%。对低龄和高龄二化螟幼虫,菌株JL005对二化螟的致死率均明显好于菌株JL003,表现出更大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7.
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为明确刀孢蜡蚧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条件,本文对一株刀孢蜡蚧菌HFLP006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种类、初始接菌量、培养温度、供试碳源和氮源对该菌株产孢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SDAY液体培养...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刘春来  王爽  刘亮  李新民 《植物保护》2018,44(5):199-205
利用大蜡螟诱集法,从黑龙江地区不同类型土样中筛选分离到一株虫生真菌FZZ菌株,经形态学及18S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KY419576)。通过对平沙绿僵菌FZZ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龄幼虫的致病性及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FZZ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产孢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30℃孢子萌发率最高,但48h也仅为48%。浓度为1.0×109个/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5d后校正累计侵染率为78.33%。FZZ菌株对7株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丝抑制率最高,达45.45%,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率最低,为36.31%。FZZ菌株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较强抑菌活性,抑菌带宽直径达2.93cm,对其余6种病原菌未表现出抑制效果。此结果对筛选高效平沙绿僵菌及扩大其生防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是为害我国苹果、海棠和红叶石楠等果树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抗性。本研究测定了本实验室研发的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YJ007油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YJ007油剂500倍稀释液(4.0×105孢子/mL)处理2、3龄和4龄若虫,药后7 d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17%、92.94%和97.04%。4龄若虫在处理后2 d行动迟缓,处理后3 d,足和头部出现白色菌丝且大量幼虫死亡,最后菌丝布满试虫体表并产出大量孢子。YJ007油剂500倍稀释液对苹果黄蚜7 d的田间校正防治效果为86.78%。因此,YJ007油剂在苹果黄蚜生物防治中具有极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寄主植物对玫烟色拟青霉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茄子、黄瓜和节瓜三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LC_(50)和LT_(50)值,评价了寄主植物对玫烟色拟青霉致病力的影响。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的第8~14天,不同寄主植物上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LC_(50)值差异显著;茄子、黄瓜和节瓜上烟粉虱的LC_(50)最小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分别在处理后的第14、10、12天。当玫烟色拟青霉的浓度为1.0×10~5和5.0×10~5分生孢子/mL时,黄瓜与茄子、节瓜上烟粉虱的LT_(50)值差异显著;当浓度为5.0×10~6~1.0×10~8分生孢子/mL时,三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LT_(50)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