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缺乳仔鼠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含量来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板蓝根多糖(RIP)对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RIP可增加缺乳仔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对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效果最好的RIP剂量随日龄增大而减小。②RIP可以增加缺乳仔鼠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数量。7~28日龄时初乳组(A组)、缺乳+中RIP组(C组)和缺乳+高RIP组(D组)3组CD3+ T淋巴细胞含量与缺乳组(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21日龄时初乳组(A组)、缺乳+中RIP组(C组)和缺乳+高RIP组(D组)3组CD4+ T淋巴细胞含量与缺乳组(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CD3+、 CD4+、CD8+ 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有所下降。适宜剂量的RIP可促进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发育,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金银花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NDV雏鸡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以及B淋巴细胞的影响,本试验以21日龄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感染组、中药治疗组、空白组。中药治疗组饮水给予复方金银花制剂。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金银花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NDV雏鸡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腔上囊)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以及B淋巴细胞的影响,旨在揭示金银花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NDV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金银花复方制剂能够提高人工感染NDV雏鸡免疫器官胸腺及脾脏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使CD4~+/CD8~+T淋巴细胞值升高,提高免疫器官脾脏及腔上囊B淋巴细胞百分率,表明金银花复方制剂能够提高雏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肉鸡生长期内免疫前后的细胞免疫反应,本实验采用CD3/CD4/CD8三色流式细胞术、MTT法和Griess法依次检测了AA肉鸡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和非免疫状态下外周血、胸腺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相对含量、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对PHA-P的增殖反应能力和诱导巨噬细胞NO分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非免疫状态下,AA肉鸡外周血CD4+、CD8+、CD3+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在7日龄时均为最低,脾脏中CD4+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在整个试验期一直呈下降趋势,免疫后外周血、脾脏和胸腺中CD4+、CD8+、CD3+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均明显高于非免疫组,且脾脏CD4+T淋巴细胞呈阶段性上升状态;各时期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值和巨噬细胞NO分泌量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还表明:肉鸡在7日龄时细胞免疫水平最低,灭活疫苗可以激发肉鸡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免疫抑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人工接种1日龄及7日龄SPF雏鸡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模拟先天感染及早期感染,检测ALV-J不同感染时间对机体的影响。对感染鸡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组织病理学、血细胞、CD4+及CD8+T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LV-J对免疫器官抑制显著,尤其是中枢免疫器官,1日龄感染组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7日龄感染组。免疫器官的抑制是产生体质量抑制的根源。病理学观察发现,1日龄感染组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流失严重,间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而7日龄感染组在3周前表现为免疫细胞增殖,在3周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坏死流失,其他器官主要表现炎性浸润及出血,未见肿瘤增生灶。血细胞检测发现,ALV-J感染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均有下降,但对粒细胞的影响更加明显,1日龄感染鸡更为严重。对胸腺和脾脏CD4+及CD8+T淋巴细胞检测发现,CD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而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说明机体的免疫抑制和这两种细胞的变化高度相关。无论是1日龄还7日龄感染,均在4周龄时达到免疫抑制最低值,因此可以确定ALV-J感染在体内潜伏期约为3~4周的时间。ALV-J造成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为肿瘤的形成及混合感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鸡脾脏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组化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脾脏中的发育过程。研究发现,CD3+和CD8+T淋巴细胞最早出现在18日龄鸡胚,CD4+细胞出现在20日龄鸡胚。随着日龄增长,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在21日龄雏鸡脾脏中达到稳定。CD3+和CD8+细胞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和红髓中大量分布,而CD4+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中。脾小体中也存在CD4+细胞,但不存在CD8+细胞。CD4+细胞数量始终少于CD8+细胞,两者的比值基本维持在0.3~0.5。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初期,脾脏的细胞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6.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固始鸡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含量来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糖萜素对固始鸡免疫器官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500、700 mg/kg糖萜素组的免疫器官指数及CD4+/CD8+比值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因此,一定剂量的糖萜素可以促进固始鸡免疫器官发育,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雏鸡淋巴细胞变化规律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研究鸡在出孵1个月左右时间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状况,将SPF雏鸡分别在3、5、7、9、11、14、17、22、27、32日龄时取血液、脾脏、法氏囊及胸腺,分离并制成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检测Bu-la^+B淋巴细胞、CD3^+、CD4^+、CD8^+和TCRγδ^+CD3^+T淋巴细胞含量及血液淋巴细胞的凋亡规律。结果:在出孵1个月内T、B细胞处于分化发育阶段的初期,除胸腺外,呈上升趋势,但T细胞亚群的变化无规律,B细胞在法氏囊中和T细胞在脾脏中3~9日龄发育最快;血液淋巴细胞凋亡趋于下降,尤其是在9日龄以后:此间不断有成熟的淋巴细胞产生,不断进入血液和脾脏,使其数量有上升趋势。但是,血液中第7日龄时Bu—la^+B淋巴细胞和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最低,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第7日龄时都最低,并在17日龄时进入水平较高的又一个低谷。TCRγδ^+CD3^+T细胞则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研究了CD3+T淋巴细胞及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在鸡盲肠扁桃体中的出现、迁移、组织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发育过程。结果显示:CD3+、CD8+T淋巴细胞最初于11胚龄时出现,而CD4+T淋巴细胞在15胚龄时出现。在定位分布变化上,CD3+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中,CD4+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CD8+在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上皮内都有大量分布。在数量变化上,1~7日龄雏鸡各种阳性细胞的数量都骤然增加;而到7日龄时,雏鸡CD3+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CD4+、CD8+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从21日龄开始直到35日龄,雏鸡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持续增加。试验证明,鸡在出壳后初期十二指肠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9.
外源性核酸对感染IBDV雏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0只20日龄健康海兰白雏鸡随机分为6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Ⅵ为试验组,Ⅱ、Ⅴ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1%核酸,Ⅲ和Ⅵ组分别添加0.2%核酸,Ⅳ、Ⅴ和Ⅵ组于27日龄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分别于30,33,36,39,42日龄心脏采血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的吞噬率,SOD、GSH-Px和CAT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鸡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时处死雏鸡,测定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脾脏指数,观察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核酸均可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淋巴细胞数,法氏囊和脾脏的相对质量均明显增加,并能促进法氏囊和脾脏的快速发育,提高脾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改变CD4+/CD8+比值促进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可显著提高鸡血清中SOD、GSH-Px和CAT活性.IBDV感染组与病毒感染加核酸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显著,感染IBDV组可使上述指标明显下降,感染IBDV加核酸组的上述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说明核酸能补偿IBDV对雏鸡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而且能促进雏鸡修复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连翘对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60只7日龄健康岭南黄鸡随机分为Ⅰ、Ⅱ、Ⅲ和Ⅳ组,每组40只,Ⅰ为正常对照组、Ⅱ为感染病毒组、Ⅲ为中药复方治疗组、Ⅳ为中药复方制剂组,Ⅱ、Ⅲ组均于8日龄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Ⅲ、Ⅳ以20g&#183;kg^-1单剂量灌服中药复方连翘汤。分别于试验后第7、14、21、28日龄采外周血及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脾脏,测定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流式细胞仪测定鸡外周血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T细胞的含量;放血致死称体质量、脾和法氏囊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在感染IBDV7d后取脾脏和法氏囊组织,制备组织样品进行组织学及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连翘制剂可使雏鸡外周血细胞的吞噬能力、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法氏囊和脾脏的质量明显提高,对感染IBDV后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脾脏有明显的改善和恢复作用,提高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改变CD4^+/CD8^+比值促进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感染病毒组的上述指标显著下降,中药复方连翘治疗组与感染病毒组相比能显著提高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培养、MTT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通过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增殖能力及其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数量的检测,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21日龄SPF雏鸡后,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法氏囊)T细胞增殖能力及其亚型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IBDV感染SPF雏鸡后,其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于病毒感染后3~7 d显著降低,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于病毒感染初期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法氏囊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病毒感染初期迅速增加,而后持续低于对照雏鸡.表明SPF雏鸡感染IBDV后,其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而作为病毒侵袭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在病毒感染初期有大量T细胞浸润,该项研究为进一步阐明IBDV的免疫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3组,A组灌服1 mL的紫锥萄、黄芪合荆,B、C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服7 d.21日龄时A、B组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雏鸡胸腺、小肠中CD4+、CD8+T淋巴细胞动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用药组和攻毒对照组相比较,CD4+T淋巴细胞差异显著(P<0.05),但是CD8+T淋巴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4+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胸腺、小肠中24日龄时CD4+、CD8+T细胞数量较其他日龄差异显著(P<0.05).总试验期胸腺中CD4+、CD8+含量是所测总数的60%.表明紫锥菊、黄芪对机体免疫有显著增强作用,以胸腺中CD4+、CD8+含量多于小肠,能显著降低IBDV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动物胸腺发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试验以健康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形态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日龄小鼠胸腺的形态特点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小鼠胸腺髓质逐渐增宽,胸腺小体增多,结缔组织增加并分隔胸腺形成明显的小叶结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可见小鼠到50日龄时胸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免疫功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雏鸡脾脏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定位分布的影响,从组织学角度评价ASPS对脾脏的免疫调节作用,试验将1日龄海兰褐公雏饲养至7日龄时选取15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SPS低剂量组(ASPSL)和高剂量组(ASPSH),每组50只,所有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天。免疫后的第7、14、21和28天分别取其脾脏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免疫注射后21天和28天时ASPSL组和ASPSH组CD4+ 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且ASPS能够促进红髓中CD4+ T淋巴细胞向动脉周围淋巴鞘迁移,从而使单个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ASPS对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ASPS能够通过影响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的定位分布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这对于进一步揭示ASPS的免疫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鸡回肠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规律,本试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研究鸡回肠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出现、迁移、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CD3+、CD8+T淋巴细胞最初于18胚龄时出现,CD4+T淋巴细胞于出壳后1日龄时出现.在定位分布上,CD3+细胞在黏膜上皮内以及固有层中均匀分布,CD4+细胞以固有层中的分布为主,黏膜上皮内的分布较少.CD8+细胞最初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随后,CD8+细胞逐渐向上皮内迁移;最终,黏膜上皮内出现广泛的CD8+细胞浸润.在数量变化上,CD3+、CD4+及CD8+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第2周时阳性细胞数量稍有下降,21日龄时显著增加到达较高水平后保持稳定.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回肠的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并在21日龄时到达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xycholic acid, TCDCA)对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影响。试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用CD3+、CD3+CD4+ 、CD3+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剂量(0.20 g/kg)TCDCA组、低剂量(0.10 g/kg)TCDCA组、CsA+高剂量(0.20 g/kg)TCDCA组和CsA+低剂量(0.10 g/kg)TCDCA组小鼠脾脏中的CD4+/CD8+的比值均得到极显著提高;与环孢素A组相比,CsA+高剂量(0.20 g/kg)TCDCA组和CsA+低剂量(0.10 g/kg)TCDCA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D3+CD4+、CD3+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脾脏中CD3+ 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因此,TCDCA通过提高机体中CD3+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调整CD4+/CD8+之间的平衡来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恢复由环孢素抑制的小鼠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140只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组外,分别于10日龄和20日龄时每只鸡以3000、5000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免疫,其中各用药组于首免时及24,29,31日龄胸部皮下注射牛膝皂苷(Achyranthes Bidentata Saponin,ABS)1次,30日龄时以6万卵囊攻毒,并于攻毒前后各用药1次。分别于18,25,32,39日龄采血。通过MTT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并检测了不同时期试验鸡增重及脾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BS能够提高球虫免疫鸡的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升高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这提示注射用ABS能够促进球虫免疫鸡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IL-2)对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将重组IL-2蛋白和禽流感灭活疫苗联合免疫14日龄SPF鸡,免疫后每周测定一次血清抗体效价﹑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最后计算攻毒保护率。试验结果表明:重组IL-2蛋白具有增强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提高了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增加了脾脏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数量。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摄食黄曲霉毒素(AF)后,死亡受体通路活化对雏鸡胸腺细胞过度凋亡的信号调控机制。将9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和AFB_1日粮(在对照日粮中添加0.6mg·kg~(-1) AFB_1)。于7、14和21日龄时,检测雏鸡胸腺的脏器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凋亡率及死亡受体通路上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转录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FB_1组雏鸡胸腺的脏器指数降低,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减少,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死亡受体通路上RIP1、Caspase-8、Caspase-9、Caspase-3、Fas、FasL、ASK1、IKIP和JNK的mRNA相对转录量升高,Bcl-2、NF-κB_1和Bid的mRNA相对转录量降低。本试验中,雏鸡胸腺细胞凋亡上调的过程中,死亡受体通路上的三条下游信号途径均有参与:(1)通过Fas-FasL-FADD-Caspase-8-Caspase-3途径直接诱导凋亡;(2)通过Fas-ASK1-JNK-Bcl-2途径,并在线粒体的介导下,启动下游调控因子Caspase-9和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3)通过TNF-α-RIP1-IKIP-NF-κB_1-Caspase-3信号途径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 ,BALB/C鼠缺乏VB6会影响其细胞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比率。VB6未添加组中鼠的胸腺及脾脏的CD4 + CD8- 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占的比例高于B6添加组 ,但B6未添加组的CD8- /CD4 + 比值比添加组低。在体外用伴刀豆球蛋白A刺激脾细胞 ,使其产生白细胞介素 5与白细胞介素 10 ,B6缺乏鼠产生的浓度更高。对这些鼠的血浆皮质酮浓度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结果表明 ,VB6是维持胸腺及脾的细胞因子水平与淋巴功能的必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