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全 《中国蜂业》2007,58(9):19-19
长白山区蜂群的秋季管理是指蜂群采完椴树蜜以后到培育越冬蜂结束前的蜂群管理,是一年养蜂的关键环节。蜂群管理的好坏关系到蜂群是否以强群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春季群势的强弱。  相似文献   

2.
北方中蜂越冬一直是困扰养蜂的一大难题,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秋季蜂王丢失或损伤、取蜜过晚、蜂群群势较弱、保温不当、蜂种不适、带病越冬、饲喂不当或饲喂过晚、越冬饲料不足、秋季发生盗蜂、忽视巢门的调控、暖冬或极寒等因素。而要想蜂群安全越冬就要加强蜂群的秋季管理如更新蜂王,培育适龄越冬蜂适时取蜜,防止盗蜂和胡蜂危害,保证蜂群健康,正确合理饲喂。并采取饲养当地蜂种,保持合理群势,选择合适的越冬场所,合理保温,适时调节巢门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9,(9):26-27
<正>养蜂季节性和时间性非常强,秋季管理是一季管两年,一年之际在于秋,是养蜂的开始,是繁殖蜂群的继续。培育出更多适龄越冬蜂,越冬蜂寿命长,群势才能强壮。越冬饲料充足、品质优良,蜂群无病虫害、死亡率低,为来年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蜂群的秋季管理秋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强大群势,采集荞麦蜜、粉,留足越冬蜂蜜,注意保温,培育幼龄越冬蜜蜂,预防盗蜂,做好越冬准备。(一)培养强群采集荞麦蜜,留足越冬蜜:荞麦是陕北最后一个蜜源,只有维持强大群势,才能在荞麦花期采到商品蜜,备足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冬季寒冷漫长,蜂群越冬长达130~140天。由于群势弱、蜂种越冬性能较差、越冬环境不良等因素,常导致越冬蜂群饲料消耗量大,个体死亡率高,蜂群严重削弱,影响了来年的春繁和经济效益。为了探索降低越冬蜂群体消耗的技术,我们进行了不同群势、不同品种蜜蜂越冬性对比以及改善蜂群越冬环境条件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秋季蜂群管理的好坏,影响蜂群的安全越冬和来年蜂群的繁殖。为达到群强蜜足、无病害,使蜂群安全越冬和来年早春繁殖,我们在秋季管理着重抓: 一、抓越冬适龄蜂的繁殖。在我们山西地区,蜂群约有4个月的越冬期,采过荆条蜜的蜂是过不了冬的,只有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蜂王产的卵培育的新蜂,才是越冬适龄蜂。这时的作法是:①奖  相似文献   

7.
蜂群經过秋季之后,群势大大减弱。为了蜂群的安全越冬并能在鴨脚木花期采到商品蜜,必須注意下列几点: 1.检查蜂群:把全場蜂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好强弱群的登記,不到两框蜂的要进行合并,以保存实力。  相似文献   

8.
秋季分蜂群及其对策[美国]莫尔斯,R在美国各地,有些蜜蜂群往往在秋季分蜂。围绕秋季分蜂有许多秘密。绝大多数分蜂群活不过冬天,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筑巢。储存越冬食物和养育冬季所需幼蜂。甚至在南佛罗里达(译注:北纬30°以南)都有些蜂群可能在9月和10...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地区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7.9~9.2℃,极端最高气温为40.1℃,极端最低气温为-21.3℃,无霜期160~180天。年降水量200~350 mm,春季较长,秋季较短,且年际变化较大。我地区进入秋季就要开始培育越冬蜂群,壮大群势,促使蜂群蜂王优、幼蜂多、群势强、饲料足。为此,蜂群的秋季饲养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培育越冬蜂群流蜜期发现蜜压子卵圈时,  相似文献   

10.
高寿增 《中国蜂业》2001,52(4):38-38
越冬蜂的群势是直接关系到蜂群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因素。在东北地区 ,蜂群安全越冬的最起码群势应在 5框蜂以上。但在养蜂生产中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常造成越冬蜂群势强弱不均 ,相差悬殊。这就需事先有计划地进行平衡 ,使弱群也能达到最起码安全越冬群势。下面介绍几种蜂群越冬前平衡群势措施。一、在繁殖越冬蜂之前 ,逐步完成平衡群势工作对于子脾少蜂多的小群 ,利用强群的蛹脾加强。如果外界有丰富的蜜粉源 ,强群中撤走 1张蛹脾 ,再加上 1张空脾或巢础 ,蜂王产上卵 ,保持该群的子脾数。而弱群中补充的蛹脾出房后 ,蜂王接着产上卵 ,不仅保…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些蜂群秋季群势较强,但到了春季,在蜂群没有明显病害的情况下,蜜蜂大量削弱,甚至陆续死亡。其原因是:培育的越冬蜂不适龄、蜂螨寄生率高、越冬饲料质量差、晚秋及早春管理不当、春繁过早等。一、越冬蜜蜂不适龄繁殖越冬蜂过早或过晚都不是适龄越冬蜂,所谓适龄越冬蜂就是越冬前出房的幼蜂进行过两三次排泄飞行,并未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特别是未分泌过王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地区出现买蜂热,大部分购蜂者都是蜂群越冬死亡严重,蜂群弱小、无力繁殖,以加强和补充群势为目的。那么,2013年蜂群越冬死亡严重的原因何在呢?笔者通过了解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越冬蜂数量少,质量低2013年秋季雨水多,气温低,作物不流蜜或流蜜很少,有时即使晴天也难保繁蜂用饲料,蜂群处在饥饿状态下繁殖导致越冬蜂数量少,质量差。  相似文献   

13.
蜂群的秋季管理,主要是为蜂群的越冬打好基础。在云南的广大地区,秋季蜜粉源丰富,且冬季不冷,是主要采蜜期之一,应加强生产。秋季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一、培养适龄越冬蜂 越冬蜂是那些在秋季出生很少或者没有哺育过幼虫的蜜蜂。它的任务是渡过冬季,延续蜂群的生存。培养越冬蜂要选择秋天外界气温较  相似文献   

14.
话越冬     
饲养强群虽是每一位养蜂员的心愿,往往由于越冬蜂群“先天”就弱,越过冬的弱群,必待“后天”来培养,它要占用正常蜂群的生产时间来恢复群势,势必影响当年产量。早春最佳群势应该是6~7框蜂,当越冬蜂更新之后就直线进入蜂群增殖阶段,蜂群发展快,投产早。凡是不足6框蜂的蜂群,都要经过群势恢复阶段,群势越弱,恢复期就越长。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蜂场都是不同程度的弱群越冬,弱群繁殖,虽然丰收年框产不算低,一旦遇到灾年,就有入不抵出的危险。为此,要抓好越冬蜂的培养,才能为下一年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东北林区的蜂群,大部分是定地饲养,因林区中,晚秋花粉奇缺,严重地影响着培育越冬适龄蜂而使秋季群势急剧下降,苕条(胡枝子)花期十多框蜂的蜂群,到9月初只剩下5~6框蜂,而到越冬初期,仅能有4框蜂左右,形成了弱群越冬;东北林区越冬期长达5个月甚至半年,气温较低。那么,在蜂群弱、越冬期长、温度低这三个不利因素下是否能采用省力、省时、省成本的室外越  相似文献   

16.
林凤秋  孙烨 《中国蜂业》2007,58(12):20-20
蜂群越冬最关键的两大问题是蜂群群势要强,贮蜜要足。在北方,5~6框蜂以上的群势最好,低于4框蜂,越冬不安全。实践证明,强群越冬蜂群损失约1/10左右,而弱群要损失1/2以上,相差悬殊。因此,只要消除不利蜂群越冬的环境条件,蜂群安全越冬才有保障,现将不利蜂群越冬的条件总结为  相似文献   

17.
胡元强 《蜜蜂杂志》2012,32(2):19-19
历年来,蜂农用白砂糖作为蜂群的越冬饲料。2010年秋季,白砂糖价格大幅上涨到8 000元/t,蜂农难以承受,改用价格较低的淀粉糖浆(3 400~3 500元/t)喂蜂。多数蜂农反映:喂糖浆蜂群的蜜蜂寿命缩短,越冬群势差,早春繁殖慢;部分蜂农反  相似文献   

18.
秋季是蜂群越冬的准备时期。在秋季要注意培育越冬适龄蜂,更换老劣蜂王,留足越冬期间蜂群所需的饲料,防治病虫害和预防盗蜂的发生。强壮的蜂群在越冬期间比弱小群消耗饲料少,蜜蜂的死亡率低,越冬  相似文献   

19.
养蜂者把金色的秋天看成是一年养蜂的开端,蜂群在秋季的繁殖、更新、调整将决定蜂群的安全越冬和下一年早春强群的组成。秋季对蜂群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明年丰产的关键。现将刘伯瑗的经验介绍如下:一、培育越冬蜂。他认为越冬蜂以3—4框为宜,约3市斤,2.5万只蜂左右。越冬  相似文献   

20.
正越冬前喂足越冬饲料通过蜂群越冬情况的观察发现,凡越冬前(11月份)喂足越冬饲料的蜂群,越冬后群势削弱20%~30%,蜂群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1框蜂。而越冬饲料不足的蜂群,群势削弱率达到50%~70%。浙江有个蜂友说今年早春蜂群群势5框左右,较往年要多1~2框蜂,分析原因,因为年底有事最后一次枇杷蜜没摇,蜂群内饲料充足的缘故。贵州开阳县画马崖中蜂场周蜂友也深有体会,他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