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选育经过 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6号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于1995年以I-10作母本、以NS51—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实生籽,1996年进行实生苗培育,1997年选种圃进行单株选择建立株系,1998年进入鉴定圃,后经品系预备试验、品比试验、国家西南组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薯2008002。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新品种凉薯8号是由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于1995年用凉薯97作母本,A1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杂种实生籽,经1996年实生苗培育,1997年选种圃鉴定建立株系,1998年株系圃鉴定入选,编号961-8。经品系、品比预试、品比试验、省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品质、抗病鉴定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06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正>1选育经过1999年用Serrena作母本,Apat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杂种实生籽,2000年实生苗培育获实生薯,2001年选种圃鉴定建立株系,2002年株系圃鉴定入选,编号011-28。经品系、品比试验、州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品质检验、抗病鉴定、原种质量鉴定、田间技术鉴定选育而成,于2008年3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川凉薯1号。  相似文献   

4.
“凉薯1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品种来源凉薯 17是我站于 1982年选用 10 5 16作母本 ,Schwalbe (燕子 )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原系谱代号为 82 2 17。 1986年在本站进行实生苗培育获得实生薯块 ,1987、 1988两年经选种圃、株系圃鉴定得以入选 (编号为 82 2 17) ,1989年进行品比预备试验 ,1990~ 1991年品种比较试验鉴定筛选参加区试。 1997~ 1998年通过凉山州植保植检站癌肿病抗性和田间晚疫病鉴定 ,2 0 0 0年通过原种质量鉴定。 2 0 0 1年 9月经第四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命名为凉薯 17。2 区试结果1993~ 1994年参加区试 ,在美姑、布拖、昭觉…  相似文献   

5.
宜香7633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D44B/N542杂交后代与D44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与自育恢复系宜恢7633(81136/宜恢1号//CDR22)组配而成的优质香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05—2006年进行品比和多点试验,2007—2009年参加四JJI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6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稻2010002。  相似文献   

6.
川杂棉21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优质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高产恢复系R193作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配制的抗虫核不育F1代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8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03号]。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棉2009001]。  相似文献   

7.
川杂棉32(选育代号SCH43)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抗虫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抗虫丰产新品系R343作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配制的高优势F1杂交种,于2010—2011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试,2012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并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2)第133号。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棉2013005。  相似文献   

8.
优质丰产抗病高优势杂交棉川杂1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杂 1 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采用新育成的抗枯、黄萎核不育新两用系抗A2作不育系 ,墨西哥半野生棉转育后代 (川 73— 2 7×墨西哥棉 ) F10 优系 2 0 69作恢复系。该组合 (原代号 930 5)于 1 993年进行品比试验 ,1 994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 ,1 995~ 1 996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棉花 B组区试 ,1 997年通过生产试验 ,并列入四川省科委 1 997~ 1 998年资助的优良新品种配套栽培研究及高产潜力示范品种 ,1 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审定 ,并推荐为主推品种。1 品种特性1 .1 丰产性。川杂 1 1号皮棉产量优势突出 ,产量…  相似文献   

9.
鄂马铃薯5号(原系号T962-76),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1996年利用CIP抗晚疫病杂交组合实生种籽筛选的优系392143-12作母体,以新型栽培种轮回选择优系Ns51-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培育实生苗,从中筛选高抗晚疫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单株,1998年进入选种圃,1999年升入鉴定圃,2000年进行品系预备试验,2001年、2002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3年、2004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通过多年筛选鉴定,在湖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5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鄂马铃薯5号。1主要…  相似文献   

10.
<正>1 选育过程川芋早(801—5)是用四川农科院作物所创新的早熟、高产、休眠期短的7032—2作母本,引进的燕子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无性系选育而成.1980年培育实生苗,当代表现早熟、块大、单株产量为0.31公斤,1982年加入选种试验,1983~1984年参加品比试验表现优异,1985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同期进入生产试验.经多年试验结果,其产量、品质、农艺性状等均超过或优于大面积栽培品种.1991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通过,定名川芋早.2 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11.
优质、抗病马铃薯——晋薯1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亲本来源原品种名称:同薯15号(系谱号9909-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11号作母本,9424-2作父本杂交,经1999年实生苗圃,2000年株系圃,2001年升入品鉴圃,2002 ̄2004年在高寒作物研究所内参加品比试验。由于表现突出,2004年同时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次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通过8年的抗病、抗逆、产量等性状鉴定后,2005年完成育种、区试程序,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晋薯15号”。  相似文献   

12.
1 选育经过 宏宇杂3号系四川省遂宁市宏宇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优质丰产品系H0-77作母本,2103作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杂交配制而成的强优势杂交组合.2002年测配组合,2003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该组合田间试验编号为256号.2004-2005年通过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四川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川审棉2007001).  相似文献   

13.
南夏豆46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2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23003。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特殊类型套作大豆自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451.7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0%;2021年参加套作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62.05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4.5%。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5.4%,粗脂肪含量16.7%,属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种皮黑色,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套作审定的黑皮大豆新品种。2021年参加四川省净作大豆品种展示比较试验,平均产量2 227.5 kg·hm-2,较对照南夏豆25增产9.2%,增产显著,适宜净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套作和净作种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恢  尹江  张希近 《中国马铃薯》2007,21(3):192-192
<正>1选育过程1990年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杂交组合720087×X4.4的实生种子,当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编号坝90-2-10,1991~1992年入选种圃,1993~1995年进行鉴定圃试验,1996年进行品种预备试验,1997~199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国家马铃薯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1选育过程原品种名称同薯2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7号作母本,7xy.1×R22-3-13作父本杂交,1999年培育实生苗选择单株,编号SE-11,2000年进入株系圃,2001年升入品鉴圃,2002~2003年进行品比试验,2004年进行试验推广。2005、2006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6同时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新陆早61号(原代号新石H4)属早熟陆地棉品种。2003年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HB8为母本、早熟棉品系013为父本配制组合,经南繁北育、病圃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13年10月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13年39号。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新品种新陆早5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陆早5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60—2[新陆早17号(9908)×辽棉16(辽205)]为母本、新陆早8号为父本杂交,经南繁北育、田间及自然病圃鉴定筛选而成。2010年申请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花品种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3年7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2017,(1):80-81
花优9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花香A与自育恢复系R926配组育成的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10—2012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籼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3.8%。于201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3009)。  相似文献   

19.
鄂马铃薯12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CIP晚疫病水平抗性群体材料后代选系395049.59作母本,393160-4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育种程序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4年1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4001。该品种属早熟品种,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低山平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 739.5 kg/hm2,比对照品种南中552增产21.3%。该品种适宜湖北省低山、丘陵、平原地区种植,属早熟鲜食型品种。  相似文献   

20.
1 选育经过鄂马铃薯3号是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自育品系791433作母本,59586作父本,1988年杂交,经实生苗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系预备试验,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等按育种目标鉴定筛选而成。1989年在实生苗阶段对该组合(编号88P55)进行晚疫病接种鉴定,结果选留健康植株所结块茎进行块茎性状(薯形、芽眼深浅)初步评估,并以尿糖试纸法对块茎的还原糖含量进行初步分析,从中选留薯形好、芽眼浅、还原糖含量低的单株进入选种圃继续鉴定。1990年将88P55组合入选的单株每株一个块茎按间比法种入选种圃,对植株的综合性状、病害抗性、块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