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刘海霞 《北方水稻》2012,42(5):53-54
优质稻米具有好看、好吃、营养好、卫生好等特性,影响其品质的因素包含于整个水稻生产加工过程之中。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移栽前准备、科学移栽、本田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优质米水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米具有好看、好吃、营养好、卫生好等特性,影响其品质的因素包含于整个水稻生产加工过程之中。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移栽前准备、科学移栽、本田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优质米水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论证了良好的生产技术在水稻优质米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良种与良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品种搭配、耕作改土、早育稀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适时收割、精细加工等方面,提出了关键性的生产技术措施。并指出了耕作中年度间的轮耕、深浅交替、插秧中的少本移栽,施肥中的氮肥施用时期适当后移,收割时期的黄化完熟率等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勃利县水稻优质米产业化生产策略,提出依靠科学技术、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品牌战略、助推优质米水稻产业化、依托订单农业,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证了良好的生产技术在水稻优质米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阐明了良种与良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品种搭配、耕作改土、旱育稀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适时收割、精细加工等方面 ,提出了关键性的生产技术措施。并指出了耕作中年度间的轮耕、深浅交替、插秧中的少本移栽 ,施肥中的氮肥施用时期适当后移 ,收割时期的黄化完熟率等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水稻优质米生产要以当地安全成熟的优质米品种为前提 ,以旱育壮苗为基础 ,依据叶龄跟踪 ,以肥水管理为手段 ,以安全成熟为中心 ,确保结实率和粒重 ,达到安全成熟 ,改善米质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优质米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肥除草等各个环节入手,详细地介绍了优质米水稻栽培的关键技术。提出浸种消毒、适时早播、炼苗阶段注意补水、脱粒时严禁品种间混杂间等可行性建议,有利于稻米品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发展优质稻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绿色食品是二十一世纪食品发展方向。福建是缺粮省 ,邵武是福建的“粮仓” ,发展绿色食品优质米是邵武的一个特色 ,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邵武调整水稻种植品种结构 ,提高稻谷品质 ,抢占闽中南粮食销区优质米市场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 ,保持农村稳定的内在要求。那么 ,邵武如何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优质米呢 ?笔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处理好五个关系。这五个关系是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粮农与农业部门粮食部门的利益关系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绿色食品优质米市场与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3.
日本育成的主要优质米水稻品种及其亲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水稻优质米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与稻米消费国。全国有 2 /3的居民以大米为主食。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面积和总产量 30 %和 40 %。在我国 ,粮食生产是以占世界 7%耕地解决世界2 2 %人口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 ,食以稻为先”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稻米需求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已从单纯追求最大产量转变为重视稻米品质 ,这不但适应了消费者需求也提升了大米市场的竞争力。1 我国稻谷生产现状1 1 种植面积减少1 980年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 3388万hm2 ,1 990年为 330 6万hm2 ,2 0 0 0年为 2 996万hm2 ,2 0 0 1年为 2…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绿色水稻生产环节与传统水稻生产的主要区别;阐明了绿色水稻的生产要以转变观念、巩固树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的思想为前提,指出了绿色水稻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气候奈件、土地资源、水利设施、栽培管理技术、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盘锦市发展优质米生产的优势,并提出了发展优质米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利设施、栽培管理技术、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盘锦市发展优质米生产的优势,并提出了发展优质米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