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玉米品种灌浆期抗旱性及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以辽宁省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灌浆期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了玉米品种间抗旱性指标的关系,并筛选出抗旱性强的品种,以便指导旱区玉米生产。试验结果:5个玉米品种在水分胁迫下穗部性状及产量均下降;抗旱指数由高到低顺序:郑单958、铁单15、丹玉39、沈玉21、辽单145,其中郑单958抗旱指数最高。在水分胁迫下,灌浆期玉米品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水分利用效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上升;通过函数隶属值法进行综合分析,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郑单958、铁单15、丹玉39、沈玉21、辽单145,这与产量的抗旱指数顺序结果相一致。郑单958抗旱性强于其他品种,可认为是抗旱性较强品种;铁单15、丹玉39、沈玉21可认为抗旱性中等品种;辽单145可认为抗旱性较弱品种;郑单958可做为干旱地区首选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5个主要玉米品种于2010-2011年不同地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分析,利用AMMI模型检验各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先玉335的平均产量最高,丰产性和稳定性也最高;丹玉39丰产性较高,但稳定性却较差,沈玉21与之趋势相同;郑单958和辽单565丰产性均较差,但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郑单958、辽单565、沈玉21、先玉335、铁研24和中地77这6个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在5个不同播期处理下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相关性状和抗病性的分析表明,适时早播能延长生育期,使大多数品种获得高产,沈玉21的品种播期适应性很强,在各个播期的产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铁岭地区玉米杂交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8个玉米杂交种于2006、2007年两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8085.1—11494.7kg/hm^2,东单16、华单208、铁单18、东单60、沈玉17和辽单43分别比对照丹玉39增产10.6%、8.7%、5.8%、3.3%、2.3%和1.7%;其余参试品种比对照减产,富友9、郑单958、丹科2157减产幅度较小,在1%以下;丹玉99、丹玉88和农大364减产幅度在2%.5%,沈玉1"8和金刚12减产幅度7%~10%,铁单24、辽单565和辽单33减产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5.
多雨年寒地覆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传永  赵明  董志强  张宾  朱平 《玉米科学》2007,15(1):088-091
研究了多雨年间不同熟期品种四密25与郑单958在覆膜条件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高于露地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品种间茎、叶、鞘等玉米器官干物质转移量与转移率存在差异,转移率四密25>郑单958,转移量郑单958>四密25;覆膜条件下玉米产量高于露地栽培产量,而且郑单958>四密25。中熟品种产量受覆膜影响小,晚熟品种覆膜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以中晚熟品种郑单958和晚熟品种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和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品种与密度、品种与种植形式互作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在二比空种植形式60 000株/hm2下产量最大,为11 726.71 kg/hm2;丹玉405在二比空种植形式49 500株/hm2下产量最大,为11 092.03 kg/hm2。郑单958和丹玉405在各自产量最高时,百粒重、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两个品种在二比空种植形式下功能叶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选用3个不同株型品种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在辽宁省5个地点设6种密度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沈阳和铁岭具有相同的适宜密度,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48000、57000、67500株/hm~2;在朝阳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的适宜密度分别为57000、57000、57000~67500株/hm~2;在大连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000~57000、67500株/hm~2;在丹东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 000、48000~57000、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区夏玉米两类熟期品种子粒灌浆动态和产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豫北高产灌溉区、豫中补灌区和豫南雨养区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域20个试验点,试验选用中熟郑单958和中晚熟豫单998两个品种,系统观察和测定花后气候资源分布和子粒灌浆过程以及产量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品种一般在花后40~60d成熟,灌浆速率中熟品种郑单958比中晚熟品种豫单998均值高,花后30~40d豫单998有一个较明显的灌浆高峰期。子粒灌浆曲线在不同生态区表现不同,北部和西部呈线性变化,东部、中部和东南部呈曲线变化。中熟品种郑单958的出籽率和经济系数高于豫单998。在豫西和豫北区域,选用中熟品种较为适宜,而中部、豫东和豫东南区域选用中晚熟品种较为适宜。为充分利用花后气候资源,选用较长灌浆期、较强灌浆速率和较高经济系数的特征品种是各生态类型区域鉴定和选用适合品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适宜最大叶面积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产量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达到最高产量时所需的密度不同,叶面积动态变化不同。连玉16的适宜最大LAI为4.08左右,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的适宜最大LAI为5.62左右,紧凑型品种郑单958的适宜最大LAI为6.78左右。  相似文献   

10.
海城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庆成 《杂粮作物》2010,30(4):288-288
1 播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1.1 品种选择 选用抗性强、活秆成熟、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稳产高产的中晚熟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海城市主要选用辽单565、铁研124、铁研31、东单5号、郑单958等。  相似文献   

11.
张丽丽  王璞  李少昆  景希强  刘旭  杨海龙  付俊 《玉米科学》2015,23(1):139-142,148
通过不同品种、不同密度配置研究春玉米生育进程、物质生产水平以及产量构成,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在辽东南地区产量及生长特性,探讨提高产量的关键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丹玉405等稀植大穗型晚熟品种在3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郑单958、农华101等紧凑中熟、中晚熟品种在45 000~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密度增加,各品种千粒重下降,穗粒数降低,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辽单 565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特征特性 :辽单 565为中熟杂交种 ,春播生育期为 12 0d(沈阳地区 ) ,夏播生育期为 90~ 95d ,与本育 9号和郑单 958相当。株高 2 60cm ,穗位 96cm ,株型紧凑 ,果穗筒型 ,穗长 2 2cm ,穗粗 5.5cm ,穗行数 14~ 16行 ,千粒重 450g。红轴。高抗玉米各种叶部病害及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和茎腐病 ,抗倒伏 ,活秆成熟。产量表现 :适应性广 ,产量稳定 ,在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域试验中 ,12个点平均产量 1110 6.0kg/hm2 ,比对照品种四单 19增产 9.1% ,比本育 9号增产 9.7% ,居全部参试组合的第 2位。在辽宁…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玉米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银华  田涛  王妍 《杂粮作物》2010,30(1):30-31
试验以郑单958和辽单565为试材,分4个播期播种。结果表明:在适宜播期内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不大,过早过晚播种千粒重、穗粒数、穗长、穗粗都相对减少,秃顶长增加,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决定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通过在辽宁省内的沈阳、铁岭、丹东三地种植连玉16、丹玉39、郑单958两类不同株型品种,系统比较了玉米产量、品质的密度效应以及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连玉16、丹玉39、郑单958这3个品种的产量、总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在3个地点之间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3个品种的产量以沈阳试点最高,铁岭试点次之,丹试点东最低;3个品种的粗脂肪含量为沈阳试点>丹东试点>铁岭试点;粗蛋白含量丹东试点>沈阳试点>铁岭试点;总淀粉含量为铁岭试点>沈阳试点>丹东试点。三地光照、积温和降水量的不同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玉米子粒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通过品种、密度等调控措施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可实现辽宁省玉米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单565、辽单145、东单90等10个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品种发芽率、苗高、苗干重、根长及根干重等各项生理指标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品种各项生理指标随温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出现在33℃的温度处理。将10个品种的5个温度敏感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东单90为不耐低温品种;辽单565、辽单120、丹玉39为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辽宁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密植品种郑单958和稀植品种丹玉39为试材,通过不同土壤量的盆栽试验来模拟不同的土壤生态容量,研究不同耐密植玉米品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生态容量以及土壤生态容量对玉米植株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生态容量的增加,玉米株高、茎周长、叶面积、穗位叶光合速率、单株子粒重以及百粒重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土壤生态容量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限制性因子。不同耐密植型品种对土壤生态容量的响应不同,12.5 kg土量处理的土壤生态容量可以满足耐密植型玉米品种郑单958的产量需求,郑单958的自我调控机制强,可以更好地适应较低的土壤生态容量,可能是其耐密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采用3点3神密度3次重复的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两个品种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均适宜当前的生产,但在不同地区间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先玉335更适宜本溪和北京点生产,郑单958更适宜北京和郑州点生产。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周期性脉冲Logistic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舒怡  傅俊范 《玉米科学》2011,19(3):141-144
以郑单958、辽单565和丹玉39为试材接种玉米纹枯病菌,对玉米纹枯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将3年数据进行分析拟合。结果表明,与Logistic模型相比,脉冲Logistic模型可更直观、明确地反映年度间玉米纹枯病的周期性流行动态情况且符合该病发展的生物学意义;通过脉冲Logistic模型可以发现,年度间同一品种玉米纹枯病的最大病情指数(KN)和初始病情指数(dN)存在较大差异,表观侵染速率(rN)的差异较小;经Lo-gistic模型推导,明确沈阳地区玉米纹枯病指数增长期为玉米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到8月末或9月初,衰退期为8月末或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期玉米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品种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户单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复水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复水后,两个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尤以扬花期干旱-复水最低;两个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在扬花期干旱-复水最低;郑单958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户单4号,两者耗水量基本相等。分析两个品种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在复水之后的变化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复水后,两个品种均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且郑单958的补偿效应明显较强。因此,郑单958在干旱-复水后补偿能力强,从而保持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