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熟、中晚熟与晚熟玉米品种的产量性能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以15个辽宁省有代表性的中熟、中晚熟、晚熟玉米品种为试材,结合1999~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对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和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熟、中晚熟品种较晚熟品种有增产趋势,一些品种表现特别突出;中熟、中晚熟品种密植增产潜力大,密度适应范围广,稳产性更好;群体结构合理,经济系数高,源、流、库协调;在精量播种和机械化收获等方面,中熟、中晚熟品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错期播种法,在晚熟区选育的早熟材料,更接近相应早熟区的选育目标,有利于玉米品种选育.由于播期的不同,选育材料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水肥不同,直接影响玉米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试验表明,株高、穗位、……、百粒重等性状随着播期的不同,呈抛物线变化,其相对最大值即接近相应早熟区种植表现,最大值对应的播期是晚熟区选育相应早熟材料的最佳播种时间.随着品种生育期变化,此最大值也在变化,所以选择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要在不同时间播种.在通辽地区,选中晚熟品种,按正常播4月25日到5月5日,选中早熟品种应在5月5日到5月15日播种。  相似文献   

3.
2007-2008年,利用19个中熟、中晚熟品种和23个晚熟品种,在辽宁北部的昌图县、中部的辽阳市和西部的黑山县进行试验,对该地区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的优势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熟、中晚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具有以下优势:产量与晚熟品种相当或略高于晚熟品种,并有更大的增产潜力;对密度的适应能力更强,适宜的密度范围更大;较短的生育期使品种的适应区域更广,较大的播期弹性更有利于生产;植株生长量较小、经济系数较高,因而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肥水投入;可达到充分成熟,利于果穗降水,商业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利于机械化收获和粮食贮藏。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吉林省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吉林省主栽品种通单258、华科425、农华106为材料,进行5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8日(T1)、5月4日(T2)、5月11日(T3)、5月18日(T4)、5月25日(T5)。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缩短,并且播期越晚,干物质积累量越低。玉米开花期前,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花后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快于早播处理。推迟播期,不同品种百粒重降低,产量下降,T1处理产量与T4、T5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时早播,有利于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黑土平岗地上,在严重叶斑病及早霜等不利条件下,对3个熟期玉米品种实现产量超10060kg/hm2的生育性状、产量构成等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玉米栽培不宜越区种植,要实现高产,必须在选用耐密型高产品种的前提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行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郑单958、辽单565、沈玉21、先玉335、铁研24和中地77这6个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在5个不同播期处理下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相关性状和抗病性的分析表明,适时早播能延长生育期,使大多数品种获得高产,沈玉21的品种播期适应性很强,在各个播期的产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2017-2018年以早熟(鑫鑫1号)、中熟(富民985)和晚熟(沈玉21)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3个播期对不同熟期品种玉米子粒产量、茎秆力学特性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早播子粒产量最高,比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增加7.6%和28.4%。中熟品种早播,茎秆拉力(SBF)、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TI)和第4节间压碎强度(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10.0%~24.7%和15.1%~57.3%。晚熟品种早播,SBF、RPSTI和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27.2%~33.8%和34.0%~70.7%,中熟和晚熟品种播期推迟倒伏率最大增幅分别达49.2%和61.2%。综上,推荐采用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以提高玉米产量和生理成熟后茎秆质量,降低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为材料,选择3个栽培地点,分别采用3种栽培密度和3次重复裂区试验,分析相关品种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产量总体上逐年提高。地点内、密度内、区组内同一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地点间、密度间、品种间、地点×密度间、地点×品种间和品种×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地点效应:本溪>北京>郑州,密度效应:中密>高密>低密。以上试验结果说明,40多年来我国玉米遗传育种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对辽宁省复种夏玉米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辽宁省未有适于复种的夏玉米品种,而生产实际很需要,因为≥10℃年活动积温3500℃地区很多,种一季作物生育期有余,大有复种潜力。由于始于6月末和7月初的复种,生育期到10月1日≥10℃活动积温不足2000℃,不可能从临省引入夏玉米直接用于生产,需要下功夫选育极早熟夏玉米品种,产量可达到5250-7500kg/hm^2,抗叶病和适于密植为必备性状。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熟期不同夏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3个种植密度(67 500、82 500、97 500株/hm2)对早熟品种登海618和中晚熟品种登海605的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单叶净光合速率下降,而群体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及冠层光合能力均增强,保证了群体光合产物的积累,使玉米总产量提高。两个品种均在97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且在早收获10 d的情况下登海618产量高于登海605,分别为13 840 kg/hm2和13 080 kg/hm2。随密度增大,登海605倒伏率显著提高,使其产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子粒脱水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李凤海  郭佳丽  于涛  史振声 《玉米科学》2012,20(6):17-20,24
以3个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子粒脱水速率、子粒含水率和植株相关性状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材料子粒脱水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熟期对子粒脱水速率有明显影响,中晚熟材料的平均脱水速率高于晚熟品种;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在杂交种父本间差异极显著,母本间无差异,杂交种子粒含水率与亲本自交系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生理成熟时含水率的高低影响收获时的含水率;子粒自然脱水速率与穗轴脱水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子粒长、穗位高、株高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以早、中、晚熟三种类型共1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模式下比较研究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条件下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倒伏率均显著高于净作对照,且早熟品种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以及倒伏率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有效分枝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晚熟品种显著高于对照。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都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早熟类型品种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公顷单产均极显著低于中、晚熟类型品种,而这些性状在中、晚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单株有效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晚熟品种的单株有效荚率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显著高于早熟品种。然而各品种类型间作下的完整粒率与净作对照无显著差异,中、晚熟品种的完整粒率显著高于早熟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间作下倒伏率与株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完整粒率、产量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玉豆共生期占全生育期比重与有效荚率、完整粒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相比早熟品种有较长的光补偿时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省大豆品种的熟期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各省不同播种季节类型品种熟期组的分布概貌及标准品种;并发现我国大豆熟期组依省份的地理分布具有同一熟期组分布于不同省份,同一省份品种归属不同的熟期组,春豆属相对早熟组,夏秋豆属相对晚熟组的特点。对我国各省大豆熟期组鉴定,引种、品种区试及推广研究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不同熟期品种为材料,对辽宁省不同熟期品种群体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群体均应把外观品质做为做为改良的重点。中早熟群、晚熟群体还应提高其蒸煮品质,中晚熟群体还应提高其碾磨品质。同时,品种品质性状综合改良也是今后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参加2015年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的早熟组、中熟组和中晚熟组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株型特征关系。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主要是弯穗型、轻穗型,中熟品种多为直立穗型、重穗型品种,晚熟品种以半直立穗型、重穗型品种为主;不同熟期品种叶长差异不显著,叶宽表现为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但叶基角正好相反;二次枝梗结实率表现为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二次枝梗贡献率表现为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穗型指数均以下部优势粒为主。  相似文献   

17.
18.
在热区鲜食玉米的种植研究中,针对不同复种季节筛选适应性品种的研究还较少,为满足鲜食玉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在云南热区德宏州芒市进行甜玉米夏秋两熟复种试验,选用当地主栽甜玉米品种‘库普拉’(T1)、‘金中玉’(T2)、‘高原王子’(T3)、‘瑞佳甜1号’(T4),分析比较各品种两季种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季各品种农艺性状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2、T4株高、茎粗均高于T1、T3,秋播平均茎粗、叶面积指数较夏播分别增长8.78%、16.67%,夏播T2叶面积指数较T1增长94.73%,秋播T4较T1株高增长71.76%;两季各品种饲用品质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2、T4的综合饲用品质较好,T2夏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分别增长5.52%、8.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效降低5.21%,秋播T4较T1粗灰分含量降低40.83%;两季各品种产量产值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1、T3产量产值两季均低于T2、T4,秋播平均产量较夏播增长24.68%,平均总收益增加57.83%(约3.32万元/hm2),其中T2夏播T4秋播可实现全年果穗总产47.2 t/hm2,茎叶总产42.4 t/hm2,总产值11.35万元。综合季节性及品种表现的差异性,T2更适合夏播,T1、T3、T4更适合秋播,其中秋播的3个品种综合表现好,依次为T4>T3>T1,T2夏播、T4秋播搭配种植可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不同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地区18个主栽品种为材料,进行3个播期处理,播期分别为6月3日、6月13日、6月23日,探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夏玉米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三叶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均呈降低趋势。不同玉米品种的百粒重和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产量下降。不同播期条件下各种指标变动小的品种适应性强,适播期长,这些品种通过保持相对稳定的生育期、较大的光合叶面积,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因此,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在无法满足早播时,可以选择抗逆性强、适播期较长的联创825或产量优势强的迪卡653等品种,以避免高温或晚播造成的减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