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豆11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瘠、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2001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两年11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680.5kg/hm^2,比对照种平均增产20.3%,居复试品系第1位。2001年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76.0kg/hm^2,比对照种增产15.09%,居所有参试品系第2位。该品系单株生产力较高,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适宜于辽宁的丹东、大连、鞍山、营口等地及河北、河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2010至2012年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汇总并结合其他相关试验示范结果分析,为全面认识不同产区生态条件、生产水平和技术现状,探求改进提高途径提供试验依据。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参试品种中,阿青6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4 977.0 kg/hm2,较对照增产22.0%,居第1位;其次是甘青4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857.0 kg/hm2,较对照增产19.1%,居第2位;甘青5号折合产量为4 165.5 kg/hm2,较对照增产2.1%,居第3位。以上3个品种建议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北青7号折合产量为4 126.5 kg/hm2,较对照增产1.2%,居第4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作为种质资源利用或保存。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10年的精心研究,选育出优良长果黄麻新品系‘Y007-10’。该品系在2009~2010年品系比较中纤维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首位,2年纤维产量平均为3 667.1 kg/hm2,比对照湘黄麻3号增产14.53%,品系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011~2012年8地16个点次区域试验中有11点次纤维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纤维产量为3 463.66 kg/hm2,比长果对照宽叶长果(纤维产量2 897.19 kg/hm2)增产19.5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择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系在生产中示范和推广,应用DTOPSIS法对23个棉花品种(系)的10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系CM3和R2×BD18/F6的Ci值排序为前两位,且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品系,适合示范推广;德农0905×R2/F5产量排序为第一位,纤维长度、强度等性状符合育种目标,但是它的霜前花率较低,马克隆值偏大,并且Ci排序为第9位,因此综合考虑此品系不太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
青稞新品系87-9-5是甘南农科所1987年用83A-19-1为母本,肚里黄为父本组配合杂交、南繁北育、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500.5kg/hm^2,较对照品种肚里黄和长芒青稞平均增产48.4%;1993-1995年参加甘南州青稞联合区试,平均产量3727.5kg/hm^2,较对照甘青一号增产13.9%,居第2位。差异极显著;1996-1999年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429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5.38%。该品系生育期110-115d,株高84-116cm,穗长 6.9-9.4cm,穗粒数44-52粒,千粒重42.1-48.8g。籽粒粗蛋白含量11.2%,赖氨酸0.49%,淀偻6.26%。表现早熟,抗倒伏,穗大、粒多,穗脖坚韧,落黄好,较抗大麦条纹病。  相似文献   

6.
大麦浙农92-11是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用85-16/581-66杂交育成。1992年引进海宁市,经过4年的试验及大田试种表现其具有耐肥抗倒,高产稳产,千粒重高等特点。1996年秋播面积预计近万亩。1产量表现4年的试验试种表明,浙农大92-11具有高产稳定的特点。该品系1993年参加嘉兴市鉴定试验,平均亩产达302.2kg,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海宁市1993年品种鉴定试验在12个参试品种里,92-11产量369.8kg/亩,位居第一位,1995年海宁市区试92-11亩产301.65kg,名列第三位。1996年区试92-11亩产310.4kg,居第二位。海宁市种子公司1995年调查13户农户…  相似文献   

7.
针对区域青稞产量低、施肥技术落后及手段单一等问题,通过田间裂区试验,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青稞缓释肥料的施用效果及其在青稞种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条施(A1)各处理下A1B5居第1位,折合产量4 165.5 kg/hm~2,较对照增产23.2%;处理A1B3居第2位,折合产量4 123.5 kg/hm~2,较对照增产22.0%。撒施(A2)各处理下A2B4居第1位,折合产量3 717.0 kg/hm~2,较对照增产24.2%;处理A2B3居第2位,折合产量3 211.5 kg/hm~2,较对照增产7.3%。条施各处理下的小区产量高于撒施各处理,且施用缓释肥料B、缓释肥料C产量较高,施用缓释肥料A产量较稳定。故建议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域,施肥方式逐步改撒施为条施,并建立甘南地区青稞种植高效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皖饲啤14008(原名皖95033)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2342为母本、(法国Mola/法国SHYRT)F_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4—2015年安徽省联合鉴定,平均产量571.5 kg/667m~2,较对照西引2号增产11.1%。2015—2017年国家南方片区试,2年平均产量359.0 kg/667 m~2,比对照苏啤3号增产7.4%,比参试品种均值增产2.4%,居参试品种第1位。乳熟期植株生物产量(鲜质量)达3 500 kg/667 m~2以上。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饲用品质好,抗倒力强,2016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适宜黄淮中南部晚茬田、江淮及沿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金优028系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金23A不育系与南恢028配组而成的优质早稻新组合,2006年参加福建省区试,平均产量467.36kg/667m^2,比对照威优77增产6.5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l位,增产点率为78.57%。2007年续试,平均产量492.67kg/667m^2,比对照威优77增产4.74%,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8年根据福建省种子总站安排在福建省中试基地建瓯市小松湖头点种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于2011至2012年度对四川省引进的大麦新品种(系)在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南充市嘉陵区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供试品种(系)7个。结果表明:品种(系)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所有品种(系)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其中苏啤3号产量最高(产量为367.3kg/667m2);产量居第二位的是E45(产量达344.8kg/667m2);其次是S500(云南)、S500选(南充)、单二、扬农啤5号,乐啤4号的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苦荞品种在辽宁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九江苦荞、黔威3号、西农9909、六苦2号这4个品种都适宜在辽宁地区种植。产量最高的是黔威3号,103.0kg/667m^2;其次是西农9909,91.1kg/667m^2;第三的是九江苦荞。85.2kg/667m^2;最低的是六苦2号,78.5kg/667m^2。从产量上进行选择,应首选黔威3号,其次是西农9909。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2003-2004年红麻新品种(系)区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估算,结果表明供试中福红992产量居区试首位,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达7778kg,比对照粤743增产25.7%;其次为福红15号、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3号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分别为7295kg、7283kg、7241kg和7189kg,分别比对照粤743增产17.9%、17.7%、17.0%、和16.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金光2号和闽红964也比对照粤743增产9.6%和8.3%,也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种稳定性、抗病性和品质也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爱优518是安徽合肥新隆水稻研究所用爱知香A×MC20518于2001年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粳组合。该品种2002年参加安徽杂交中粳区试,每hm^2平均产量8952kg,比对照80优121增产13%,居参试组合第1位;2003年续试及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4.3%,增产极显著,200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05年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种植,一般每hm^2产量在9000kg以上,高产田块可达10500kg以上,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优质稻谷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丹玉89号(丹68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冬在海南岛以自选系丹663为母本,自选系DH34为父本组配的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89号2005~200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258.5kg/hm^2,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4.0%,居参试组合第2位;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849kg/hm^2,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7.5%,居全部参试组合第9位。具有抗病性强、高产、适应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1)南京15号:原名32020,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以特青与南京2157杂交,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中轴稻品种。1995~1996年两年省区试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04.65kg,比对照扬辐舢2号增产5.56%,达权显著水平,产量居第3位,日产量居第1位。199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62.24kg,比对照扬辐税2号增产2.44%,丰产性、适应性较好。该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105cm左右,茎秆粗壮,剑叶挺直,叶色浅绿,分率性较强,穗大粒多,相位结构较协调,一般有效稳255~270穗/m’,每税总粒数150余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5g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中粒种咖啡18个无性系初级系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个中粒种咖啡无性系5年试验结果表明,1号品系鲜果产量最高,3年平均单株产鲜果5.22kg,高于对照,综合性状表现好的高产无性系;有7个无性系枝节生长密集,树冠开张,株结果节数多,果丛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河南省大豆区试中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品系进行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周0002-2-1-8产量最高,但产量位于第3位的品系安豆4号HSC排名第1。产量位于第2位的品系商豆14号产量稳定性差,只适宜在高产地区如商丘、濮阳、安阳、漯河等地种植。郑0260-3产量最低,也无高产适应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利用大豆种质资源,选取适合寒区种植的大豆品系,2017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鹤山农场对30份大豆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6%~87.53%,其中单株瘪荚数变异系数最大,单位面积株数变异系数最小;因子分析将10个性状浓缩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结荚数因子、高度因子、粒重因子和株数因子,且累计贡献率高达84.74%;聚类分析表明,30份大豆品系可聚类成3大类,第1类群共计15份品系,第2类群共计11份品系,第3类群共计4份品系,分别为CS1737、CS1733、CS1704和CS1761,适宜该寒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常规组和杂交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组中CQ1215生育期123d,单株果枝数12.4个,单株结铃数20.10个,籽棉总产居第2位,皮棉总产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第l位,分别达4813.5、2175.8和2037.0kg/hm2,增产显著,霜前籽棉产量表现也较好;CQ1216、CQ1212、CQ1207、CQ1214、CQ1213、CQ1217和CQ1209等也表现较好。杂交组中以ZQ1223表现最好,生育期124d,单株果枝数13.2个,单株结铃数25.3个,籽棉总产、霜前籽棉产量、皮棉总产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第l位,分别比对照增产11.36%、12.46%、15.05%和12.70%。表现较好的有ZQ1233、ZQ1232、ZQ1222、ZQ1230和ZQ1225等。调查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枯萎病,抗或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20.
荷兰马铃薯新品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从荷兰引进10个组合1 000多粒实生种籽。2003年在加格达奇种植实生苗世代,并开始选择。至2008年入选品系9个。2009年进行田间试验,以克新13号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评价这9个品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植物学性状、生育期、块茎性状、产量、商品性及其抗病性。9个品系的生育期在67~79 d之间。其中6个品系的产量高于对照,以品系22-32-20-34产量最高,折合每667 m2产量为2 751.32 kg。这些表现优良的品系可以提交参加省区域试验或作为亲本材料用于下一轮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