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清流县引进示范推广,2007年在李家、龙津、嵩口等地示范表现良好。龙津镇俞坊村百亩烟后稻高产栽培示范经实割验收,平均产量593kg/667m^2,比对照谷优527增产93kg/667m^2,高产田块产量达659kg/667m^2,增产显著。现将其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Ⅱ优航2号特征特性及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U-32A与恢复系航2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17)。2006年在尤溪县进行了百亩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年产量平均达1292.94kg/667m^2;2007年在尤溪县进行了百亩、千亩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年产量分别达1393.20kg/667m^2、1209.80kg/667m^2。现将其作再生稻栽培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Ⅱ优航1号在武夷山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航1号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用Ⅱ-32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超级稻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3),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武夷山市种子站于2002年引进该组合在星村镇黄村进行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表现突出,再生稻栽培示范面积从2002年的0.24hm2发展到2005年的193hm2,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市南片的星村镇,其他乡镇也有零星栽培.其中2004年示范面积为40.9hm2,两季平均产量达915.3kg/667m2,最高产量高达1 012.7kg/667m2.现将Ⅱ优航1号在武夷山市作再生稻栽培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用高脂肪品种“晋豆19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晋豆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于2003年7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1—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17.2kg/667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9.8%。其中2001年平均产量225.6kg/667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18.2%,在全国四大区、9个组、83个点、75个试验品种中居首位。在新疆阿克苏良种场区试点,最高单产355.9kg/667m^2。其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广,综合抗性好。  相似文献   

5.
武育粳3号的种植前景及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育粳3号(原名8169—22)是以武进县稻麦育种场为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协作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品种,199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种审字第156号。新洋农场从1991年引进并大面积示范种植,当年实收单产608kg/667m^2,1992至2009年都是新洋农场大面积种植品种,其表现为优质、  相似文献   

6.
特优202是漳州市农科所2002年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龙特甫A和恢复系漳恢202配制的优质、高产感温型杂交早籼新组合。2004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产量537.9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8%,达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94.4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参加漳州市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4.9kg/667m^2,比汕优63增产6.95%。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E02)。  相似文献   

7.
Ⅱ优936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尤溪县2006、2007年引进示范推广,并在城关镇示范展示,表现良好.2008年参加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经实割验收,平均产量582kg/667m2,比对照品种谷优527增产81 kg,/667m2,高产田块达623 kg/667m2,增产增效显著.现将Ⅱ优936作瓜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优质中粳稻华粳3号的特征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梗3号于2004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该品种产量高(一般单产600~650kg/667m^2)、稳定性好、品质优、抗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D奇宝优1号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奇宝优1号是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D奇宝A与登秀1号配组育成的晚籼杂交稻组合,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长汀县2006—2007年在全县多点多稻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双晚,平均产量565.8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作中稻和烟后稻,平均产量560-620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达显著水平。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在长汀县中稻、烟后稻区或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均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其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新组合明优0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优06(又名T78优2155)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福建农业大学遗传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为母本,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已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梅州市和广西区品种审定。广东省梅州市于2003年开始引进试种,经3a多点试验示范,表现米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生育期理想等优点,一般产量在550kg/667m^2,高的产量达650kg/667m^2,是值得推广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为进一步扩大推广及指导生产,现将其在梅州市示范表现、主要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Ⅱ优航1号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用Ⅱ-32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超级稻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3003)。2003年在尤溪县进行了百亩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示范,两季平均产量高达1358.7kg/667m^2。现将其作再生稻栽培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2.
宜优99系由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用宜陵1A和桂99杂交配制而成,2003年2月获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8)。上杭县临城镇水西村2006年晚季试种,2007、2008年在庐丰烟后晚稻示范种植10hm^2,2008年10月20日经龙岩市农业局有关专家组现场验收,平均产量达655kg/667m^2,全生育期125d,  相似文献   

13.
1 品种来源鄂马铃薯4号系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1994年以“克6717 36”(从黑龙江克山引进)作母本,“鄂马铃薯1号”(674 5×22 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马铃薯品种。原代号:94P9 5。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04001。2 产量表现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1798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6 66%。2001~2002年在马铃薯与玉米套种大面积生产示范中,经恩施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测产验收,该品种平均产量1158kg/667m2,比对照增产34 5%,其丰产性及综合性状均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4.
T优898是龙岩市种子站用T55A与武恢898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上杭县2004年开始试种,2005-2006年在上杭县作烟后稻和双季晚稻示范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好,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等特点。现将示范种植情况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2004年在上杭南阳沙下坪双晚试种0·53 hm2,平均产量523·9 kg/667m2。2005年在上杭庐丰中坊作烟后稻试种1·33 hm2,平均产量662·9 kg/667m2,在上杭南阳罗屋作双晚种植1·8 hm2,一般产量达510~580 kg/667m2,高产田块达620 kg/667m2…  相似文献   

15.
大豆新品种"合丰35"品种特性及产量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合丰35”是我所新育成的优良品种,先后被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推广,该品种一般单产160kg/667m^2-200kg/667m^2,具有单产250kg/667m^2-300kg/667m^2的生产潜力;推广应用范围由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扩大到吉林,内蒙古等全国十个省(区)种植,该品种1994-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为280万hm^2,纯增产大豆7.3亿kg,社会效益16.5亿元,该品种1999年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荣获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1983-2005年审定的25个皖豆系列大豆品种进行评价,结果为:品种平均产量为161.1 kg/667m^2(区域试验)和151.4 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2%,平均油份含量为20.1%.本文通过这些品种的分析评价,旨在为安徽省大豆育种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极早熟优质高产春大豆湘春豆2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以矮角毛作母本,湘春豆1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改良摘荚法和系谱法相结合,育成适于南方春播种植的极早熟优质高产春大豆新品种湘春豆26,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4.5kg/667m^2,比同类型早熟对照鄂豆4号增产14.9%;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8.1kg/667m^2,比鄂豆4号增产15.7%,产量最高达229.1kg/667m^2。区试平均全生育期95d,与对照鄂豆4号相同;平均蛋白质含量41.87%,脂肪含量21.61%,蛋白质+脂肪总含量63.48%,为蛋白、脂肪双高优质品种,同时又是高油品种。尤其适合南方地区与棉花、玉米、红薯等间种套作。  相似文献   

18.
陇薯3号在湟中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平 《中国马铃薯》2007,21(3):185-186
<正>1品种来源马铃薯新品种陇薯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技术,以具有近缘栽培种“Solanum.Andigena”血缘的创新中间材料35-131为母本,以育成品系73-21-1为父本组培杂交,并经系统定向选育成功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199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湟中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至2006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 500 hm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Ⅱ优明6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62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62是三明市农科所新育成的抗稻瘟病、高配合力、强恢复力恢复系,Ⅱ优明62于2004—2005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a区试平均产量达718.5kg/667m^2,比对照增产9.94%,2a均居参试组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1.63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6%,居第1位。表现高产、抗病、米质较优、适应性广,于2006年10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大豆单产较低的问题,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2005年开展了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在五年的试验中,除2003年因气候原因没有达到300kg/667m^2外,其余4年均达300kg/667m^2以上,其中2001年309.7kg/667m^2;2002年324.7kg/667m^2;2004年313.2kg/667m^2:2005年398kg/667m^2。试验结果表明:春大豆300kg/667m^2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