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09,(11):56-57
21世纪,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全球农业面临着多重挑战,不得不用较小的农村劳动力生产更多粮食和纤维来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生产更多的原料来满足潜力巨大的能源市场需求,贡献于依赖农业全面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采取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生产方法来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构成转移的主要载体。通过比较各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中得出启示: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础和保证;工业化及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关键性因素;城市化路径的选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果;农村劳动力的再续转移应坚持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务之急 我国大约有5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农业本身能容纳1.9亿人,转移到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有1.7亿人,还有大约1.41%的剩余劳动力在农村。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以及土地可耕面积的不断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原来集中在农业中的劳动力将会被大量释放出来。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最艰巨、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20):3-4
河南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省,如何有效破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拟对近10年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6.
农业高职学院应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高职技术教育有着现实的需求.现阶段农业高职技术学院的重要使命应该是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服务,对此农业高职学院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增强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3个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梳理与比较,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就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农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已成为一种潮流。做好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关键。主要思路是寻找发展乡镇企业的新契机,扩大就业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村》2004,(1):11-12
各区县(自治县、市)要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和财力情况,调整农业资金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市级农业、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培训的资金,都要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安排培训农民技能技术的移民资金,要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经贸部门开拓国际市场的培训资金,一部分用于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1.
段小红 《甘肃农业》2002,(10):17-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是以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为前提.因此,加快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减轻和消除贫困、加快本省贫困人口脱贫制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本省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主要对策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韩国新村运动不仅是成功的乡村建设,也是发展中国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典范。为了保证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分散城市工业、创造劳动密集型就业载体、进行“精神启蒙”、鼓励农户兼业等。韩国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三农”自身的问题,而必须置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只有注重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城市发展战略等协调搭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需要,才能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创造可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较大也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转移特征对区域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将常用于产业结构特征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于劳动力结构分析,可以较好地了解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特点,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呈现传统农业大省的典型特征;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基础优势逐渐削弱,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等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强,同时,河南省各地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谢文  张励仁 《河南农业》2006,(12):32-33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及非农部门流动。而在这一流动趋势中。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农村女性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数量明显低于男性.且在转移过程中农村女性的逆向转移比男性高。因此。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中女性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目前农村妇女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的65%以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一现象在贫困农村尤为突出。自身文化素质低与传统家庭观念的制约是贫困地区农村妇女选择留在农村的主要原因。可见.贫困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中对农村女性的投资应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经济部门,其他部门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方面,随着工业、商业以及其他经济事业的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为它们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和生产其他农业投入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各部门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使农业中大批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可能。同时,这些多余的农业劳动力也只有及时地转移出去,才能使农业继续顺利地发展。尽管各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历史各不相同,但其中也有共同的规律可循。认真总结各国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视角下休闲农业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转移方式面临着种种约束,因此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在旅游市场趋热的当今,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新途径。休闲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教育娱憩文化功能、环保功能和社会功能是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动力、条件和保障。因此,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3-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强度和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初始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突破临界值,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负,在整个样本期内二者呈“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通过农业生产率进而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并且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韩国新村运动不仅是成功的乡村建设,也是发展中国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典范.为了保证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分散城市工业、创造劳动密集型就业栽体、进行"精神启蒙"、鼓励农户兼业等.韩国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三农"自身的问题,而必须置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只有注重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城市发展战略等协调搭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需要,才能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创造可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较大也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转移特征对区域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将常用于产业结构特征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于劳动力结构分析,可以较好地了解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特点,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呈现传统农业大省的典型特征;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基础优势逐渐削弱,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等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强,同时,河南省各地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影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且农民回流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农村发展带来难题,如导致农村人才不断流失和农村留守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