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宿根甘蔗的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当前宿根甘蔗种植面积所占的比例较大,几乎是村民们主要的种植产品,那么加强宿根甘蔗种植的管理水平并提升宿根甘蔗种植的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种植区域面积的增产,并使宿根甘蔗种植发展成为耿马县第一龙头企业。因此,本文主要根据当前耿马县宿根甘蔗的具体种植情况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耿马县的宿根甘蔗种植提供帮助。1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的研究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宿根甘蔗即新植甘蔗收获一次及以上的再生甘蔗,统称宿根甘蔗(一般种植一次,可收获3~5次),具有蔗芽萌发快、种苗多、成熟早、节约成本(无需种苗,种植底肥,种植工时费)等优点。因此,作好宿根甘蔗的生产管理,对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提高蔗农和企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品种选择在新种植甘蔗时选择宿根性强、产量高、蔗糖分高的中大茎种规范栽培,为后期的宿根甘蔗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新  相似文献   

3.
甘蔗产业是耿马县经过30多年来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宿根蔗面积比例大,约占种植面积的75%,因此,管理好宿根甘蔗种植,提高宿根甘蔗产量,对夺取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重要意义。该浅谈宿根甘蔗栽培管理技术,旨对今后勐永镇提高甘蔗单产和总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宿根甘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恩艳 《云南农业》2014,(10):30-31
宿根甘蔗栽培是盈江蔗区甘蔗的主要生产方式,栽培面积占甘蔗总种植面积的50%~60%,单产不高不稳,阻碍了盈江糖业发展。通过分析宿根甘蔗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加大即砍即管宿根甘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对高熟高糖宿根性强的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加大优新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从而促进宿根甘蔗单产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5.
旱地甘蔗品种多年宿根性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镇历年甘蔗大部分种植于山坡地上,灌溉条件差,因此以宿根栽培为主。为了筛选适合我镇种植且宿根性好的甘蔗品种供生产上应用,于1999—2001年在我镇早地进行甘蔗品种多年宿根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分蘖数和主茎总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结论】综合分析宿根性强弱不同的甘蔗表明,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存在关系密切,通过宿根蔗蔸形态特征研究,可深入了解甘蔗宿根性。  相似文献   

7.
宿根蔗俗称“宝贝”蔗,具有节约种苗、节省劳动力、提早成熟、加快良种扩繁推广、抗逆力强等优越性,是实现甘蔗种植节本增效的一种栽培制度。分析云南弥勒蔗区宿根蔗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宿根甘蔗的生长特点,结合弥勒蔗区生产实际,提出宿根甘蔗丰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镇康县蔗区旱地宿根蔗面积增加、减产突出,然而旱坡地、宿根蔗的耕作条件较差,甘蔗的单产和糖分较低,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差,严重影响了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大面积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蔗糖业的竞争力,确保旱坡地甘蔗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是当前当地政府和企业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找出宿根蔗减产因素,探讨其增产途径,使宿根蔗进一步增产、增糖、增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技术》2013,(2):23-24
1、技术背景甘蔗(Saccharum .ssp)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植物。甘蔗优良新品种的迅速推广与应用已成为推动我国甘蔗蔗糖产业的新动力。然而,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在我国主产甘蔗区造成了严重危害,影响到了甘蔗的品质与产量。目前还没有一个当家品种或新品种能够很好的抗甘蔗宿根矮化病,所以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推广种植甘蔗健康种苗。  相似文献   

10.
宿根甘蔗衰退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宿根甘蔗衰退是阻碍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宿根甘蔗生产过程中随宿根年限增加病虫害加剧,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呈现降低趋势。针对宿根甘蔗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相关文献报告,本文从土壤营养失调、根系分泌物积累、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病虫害发生等方面阐述了宿根甘蔗衰退机理,介绍了提高甘蔗宿根年限的主要措施,并对延缓宿根甘蔗衰退的相关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准确掌握宿根甘蔗土壤孔隙的变化特征,为甘蔗种植中的土壤管理、土壤水文预测预报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结合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法测定了不同坡度、不同宿根年限、不同土层的甘蔗地土壤大孔隙。【结果】宿根甘蔗地40 cm深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3~3.6 mm,随着孔径的增大,土层深度的增加,大孔隙数量显著减少;随着坡度和年限的增加,小于0.6 mm的大孔隙数量减少得更显著;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最大为种植后第4年,且年限间差异主要出现在坡地上;坡地大孔隙面积比和平均体积呈现出随着宿根年限增加其值减小的趋势。【结论】甘蔗地宿根管理下,深层及小孔径大孔隙数量减少是主要趋势,应加强深施肥或原位松土管理。  相似文献   

12.
宿根蔗是指上造甘蔗收获以后,留在蔗地上蔗蔸(头、桩)的蔗芽萌发培育成新的一造(季)甘蔗,又称老根蔗、老蔸蔗。甘蔗是龙州县的支柱产业,目前,龙州县种植面积35300hm^2左右,其中宿根蔗面积占总面积50%左右。因此搞好宿根蔗的栽培管理,对促进甘蔗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龙州县农技部门通过指导农民在宿根蔗地覆盖地膜提高了宿根蔗的出苗率、减轻霜冻为害,使得每667m^2产值在原有基础上多增0.8~1t,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新种植甘蔗和宿根甘蔗地上研究施用硅肥对甘蔗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提高甘蔗质量和产量,同时增强甘蔗的抗病性,提高甘蔗的含糖量,说明硅肥对甘蔗增产增值是有效、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海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扶持广大农民种植高效甘蔗来实现产业脱贫。2月28日,海南省甘蔗学会和海南省糖业协会联合举办了2019年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观摩会,现场演示甘蔗机械化收获、甘蔗宿根机械化管理和甘蔗新品种展示。  相似文献   

15.
宿根蔗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超 《云南农业》2003,(12):6-7
甘蔗是思茅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全区每年种植约2.4×103hm2 ,其中宿根蔗约占总面积的60 % ,宿根蔗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甘蔗的总产量高低。思茅地区虽然具有高温多湿、雨热同季 ,适于甘蔗生长的优势 ,但降雨分布不均导致冬春干旱严重 ,严重制约宿根蔗的萌发、出苗、成茎 ,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相似文献   

17.
甘蔗间套种玉米有隔行间种、行行间种等2种方法,不同方法对甘蔗产量影响不同;新植蔗和宿根蔗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甘蔗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新植蔗每667 m~2间种玉米1 127株以下、宿根蔗每667 m~2间种1 262株以下比较合适;玉米间套种时间过早造成甘蔗产量减产,一般在新植蔗幼苗长到2叶1心、宿根蔗出苗达30%时播种玉米,不影响甘蔗的生长;生育期短、株高较矮、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的玉米品种,对甘蔗产量的影响较小;甘蔗套种玉米对甘蔗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大规模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生产上,甘蔗脱毒健康种茎的繁育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及产量。总结近年来广东地区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从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墨江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做好蔗区规划、品种布局、甘蔗抗旱种植和宿根蔗管理;抓好甘蔗产业扶持带动、奖惩推动,从而促进墨江甘蔗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