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95%乙醇及1.2mol/LHCl酸性条件中,稀土RE(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与偶氮氯膦Ⅲ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三元络合物的吸收光谱在722nm处存在最大吸收峰,摩尔吸光系数ε为1.6668×105L/(mol·cm),稀土RE含量在0~20.0μg/m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4%,平均回收率为101.9%。该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准确、快速、简便,用于脐橙样品中稀土RE总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高氯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水污染物,在世界各地的地下水中普遍存在。以活性炭纤维(ACF)作为载体,考察几种不同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作为改性剂负载的吸附效果。通过吸附性能的比较,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作为改性剂用于吸附高氯酸根离子具有优异的效果。吸附试验用于考察CTAC-ACF对高氯酸盐的吸附机理和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复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CTAC-ACF对高氯酸盐的吸附效果随接触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提升,该吸附剂在60℃时饱和吸附量可达到55.257mg/g。  相似文献   

3.
胡生隆 《湖南农机》2008,(2):155-156
从2,5-二甲氧基-4-氯苯氨出发,经重氮化后,与对氮氨基偶氮苯偶联得到产物2,5-二甲氧基-4-氯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DCDAA)。产品经纯化后,进行了与镉显色反应的研究。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于PH=10.04~11.48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与金属镉形成一种稳定的组成比为1:2的乙醇溶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010×105L.mol-1.cm-1,Cd(Ⅱ)质量浓度在0~20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4.
胡生隆 《湖南农机》2008,(3):155-156
从2,5-二甲氧基-4-氯苯氨出发,经重氮化后,与对氮氨基偶氮苯偶联得到产物2,5-二甲氧基-4-氯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DCDAA).产品经纯化后,进行了与镉显色反应的研究.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ritonX-100 存在下,于PH=10.04~11.48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与金属镉形成一种稳定的组成比为1:2的乙醇溶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010×105 L.mol-1.cm-1,Cd(Ⅱ)质量浓度在0~20?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青海省生产的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参考《化学分析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的方法,分析铅含量测定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溶液定容体积、称量、样品溶液铅浓度测定和测量重复性,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在该样品铅含量测定中,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中铅含量为0.96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1mg/kg(置信度95%,包含因子K=2)。  相似文献   

6.
了解徐州市售主要谷类作物中铅、镉的污染状况,为食品污染物检测及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共监测14类150份谷物中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本市主要谷类作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铅、镉污染,污染情况铅大于镉,其中大米、黄豆、玉米和菱米等主要食用谷物的铅超标率都达到了100%。其中人们的主食大米中平均铅含量高达0.389mg/kg,污染最严重的芝麻中平均铅含量高达0.415mg/kg。谷类作物中镉污染情况相对较轻,超标率均较低。从结果分析来看,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在磷酸缓冲溶液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60与Candida rugosa脂肪酶作用生成了Tween-60包合脂肪酶。在正己烷溶剂中,以Tween-60包合脂肪酶为催化剂,研究了油脂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0℃、催化剂加入量60%(油重)、反应时间30h和醇油摩尔比4:1的条件下,大豆油的转化率为90%。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表面活性剂与传统水剂法结合的方式对脱色废白土中油脂回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脱色废白土中油脂回收最佳工艺:碳酸钠添加量为0.3%、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35min和表面活性剂为OS-15,在此条件下脱色废白土中油脂回收率可达96.72%。  相似文献   

9.
施用硅酸盐和生物炭对土壤铅形态与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模拟的方法,探讨施用硅酸盐和生物炭对棕壤土中铅形态与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施加生物炭有利于残渣态铅的形成;相同浓度铅处理下,施用硅酸盐和生物炭均会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其中生物炭施用量为20 g/kg,硅酸盐施用量为1g/kg.  相似文献   

10.
提出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可迁移重金属铅,研究评价该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可迁移铅含量具有良好的精密度(RSD5%),回收率在92.75%~96.62%之间,检出限为0.913μg/L。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国家标准中的比色法相比,具有准确度高和数据直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微污染原水含氮量及加氯处理条件下,考察氯与水中氨、尿素、甘氨酸反应生成氯胺的特性及影响因素,通过初始浓度法研究氯胺生成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常温、近中性水中,氯与氨、甘氨酸和尿素均可生成氯胺,在25℃,NH_2Cl、甘氨酸氯胺和尿素氯胺生成的较佳氯氮质量比为5∶1、反应时间为30min;氯氮质量比大于或小于5∶1,其生成量均会减少;温度升高对甘氨酸氯胺和尿素氯胺生成不利,但对无机氯胺的生成无影响;pH≥5和pH4分别有利于甘氨酸氯胺与尿素氯胺的生成,pH5,氯与氨主要生成NH_2Cl;氯氮比对生成无机氯胺的影响符合折点反应规律。氯胺生成速率方程符合v=k C_1~αC_2~β的形式(R~20.99),反应总级数接近于2,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甘氨酸氯胺NH_2ClNHCl_2尿素氯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氯汞钠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对香菇中二氧化硫含量进行测定,系统分析该法测定中存在的干扰,并探讨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中盐酸浓度、显色时间、反应温度和溶液颜色深样品前处理等环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得出盐酸浓度0.60~1.00mol/L,显色温度20~25℃和显色时间20min为最佳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区试验,在土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的沸石(0、2 500、5 000 kg/hm~2),进行水稻种植,在生长期间用不同浓度(0、0.25、0.20、0.15 mg/L)的含铅水进行灌溉,分析沸石与铅复合作用对水稻产量、铅在水稻植株中富集、水稻生长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添加量为2 500 kg/hm~2时,清水灌溉产量提高5.9%,铅水灌溉抑制了水稻的产量,各处理产量降低了7.1%~17.6%。5 000 kg/hm~2时,沸石与铅交互作用,水稻产量提高了8.50%~16.84%,0.2 mg/L铅水浓度下水稻增产最多。当沸石施用量为2 500 kg/hm~2时,与同浓度未添加沸石的处理相比,土壤中铅浓度提高14.69%~15.82%,根中提高3.36%~37.82%,茎、叶、米分别降低28.43%~60.59%、2.12%~27.59%、28.81%~43.49%。施用量为5 000 kg/hm~2时,土壤中铅浓度提高6.04%~8.57%,根提高5.81%~44.71%,茎、叶、米分别降低31.91%~66.03%、11.69%~44.83%、40.11%~49.32%。沸石对水稻株高、分蘖、地上物质重、地下物质重的促进作用主要在生长初期,沸石与铅交互作用,沸石对其促进作用大于铅离子的抑制作用,且对地上物质重的作用大于对地下物质重。针对铅污水灌溉或铅污染土壤种植水稻,在土壤中添加沸石,可以减少金属铅离子向米中运移,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避免用铅污水灌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铅胁迫下水氮调控对小桐子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灌水水平(W1:50%FC;W2:75%FC)、3种施N方式(N0:0;N1:300 mg;N2:600 mg)、5种土壤Pb污染水平(Pb1:0;Pb2:500 mg;Pb3:1 000 mg;Pb4:1 500 mg;Pb5:2 000 mg)交互试验对小桐子的生长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铅质量比达到Pb4后,铅胁迫占据主导地位,无论灌水量和施氮量如何变化,都显著的抑制小桐子幼树的生长和发育;中度水分胁迫抑制小桐子的生长发育,导致生物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高氮处理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降低土壤的有效铅含量,减小铅对小桐子的抑制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处理W2N2的小桐子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W1N0,W1N1,W1N2,W2N0,W2N1显著提高了54.8%,46.2%,38.4%,27.4%,9.8%.由此可见在土壤铅水平≤Pb4时,W2N2水平较其他水平更能提高小桐子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植物修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因产区土壤铅含量偏高或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导致沙棘原汁中的铅含量超标,影响了产品的品质,本文研究了树脂吸附法降低沙棘原汁中的铅含量,利用不同型号和不同种类的树脂对沙棘原汁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363和D851伯胺两种树脂先后处理,对沙棘原汁的降铅效果较好,并保持了沙棘原汁中Vc和营养成分的含量,感官指标基本稳定,树脂在吸附饱和时经洗脱、再生,可反复利用,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植物中微量铅和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消解液对植物样品进行封闭微波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采用在线加入内标法,直接测定植物样品中微量铅和镉的含量.方法最低检出限为:铅0.010μg/g,镉0.008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铅1.34%~6.15%,镉4.53%~8.51%;加标回收率为:铅94.0%~10...  相似文献   

17.
吴杰 《农业机械》2011,(8):61-64
以蓖麻油为原料,采用1,3-吡啶丙烷磺酸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作催化剂,经酯交换、乙酰化、环氧化三步反应得到环氧乙酰蓖麻油酸甲酯。运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酯交换反应中,离子液体用量10%,甲醇用量30%,在85℃下反应5h,蓖麻油酸甲酯含量达到69.47%;乙酰化反应中,离子液体用量3%,酯酐摩尔比1:1.25,在80℃下反应1.5h,转化率可达到97.21%;环氧化反应中,甲酸双氧水质量比10:30,在65℃下反应3h,测得其环氧值为4.32。  相似文献   

18.
压力与表面活性剂对循环曝气氧传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肥气耦合自动灌溉设备进行曝气,研究工作压力(0.05,0.10和0.15 MPa)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0,5,10和15 mg/L) 2因素12个组合条件对循环曝气过程中溶解氧及氧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循环曝气中,饱和溶解氧随着工作压力的提高显著提升36%以上(P0.05);与清水条件相比,活性剂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饱和溶解氧值(P0.05),提升的最大值为22.82%.工作压力的升高对氧传质系数的提高均在17%以上,活性剂浓度的升高对氧传质系数的提高均在52%以上.综合曝气过程中溶解氧及氧传质系数,0.15 MPa的工作压力和5 mg/L的活性剂添加浓度是适宜的曝气组合.研究结果可为曝气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iO_2颗粒进行了分散,采用悬浮液的吸光度来表征其分散效果。结果表明:在该试验环境中,当表面活性剂A-172的加入量为0.2 mg时,具有最好的分散效果;A-107和A-172混合对纳米SiO_2分散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秸秆水热炭与热裂解炭结构表征及铅吸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280℃和320℃),分别采用水热炭化法和热裂解炭化法制备秸秆水热炭和热裂解炭,对比分析了两种生物质炭的结构差异,并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秸秆水热炭和热裂解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水热炭的脱氢效果更显著,形成了无序的晶体结构及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热裂解炭的脱氧效果更显著,其表面含氧官能团较少,且形成了有序的晶体结构。水热炭的孔隙率先增大、后减小,呈现致密、平滑的表面形貌;热裂解炭的孔隙率持续增加,具有显著的中孔结构特征,呈现粗糙多孔的表面形貌。秸秆水热炭和热裂解炭分别在4h和10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平衡吸附量分别可达214.16mg/g和133.99mg/g。秸秆热裂解炭对铅离子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其吸附反应为多分子层吸附过程;而秸秆水热炭对铅离子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其吸附反应为单分子层吸附过程。结合两种生物质炭的结构特征可知,热裂解炭主要依靠铅离子在其孔隙内的扩散运动进行物理吸附,其中大尺寸中孔的存在更有利于铅离子克服空间障碍进入孔隙,但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且容易脱附。络合反应是水热炭脱除水中铅离子主要机制,即含氧官能团与铅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的化学吸附,其吸附能力较强,且不容易脱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