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供的数据表明,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其中70%以上是征地。与此相应的是将有更多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从1990年至今制造的失地农民已经远远超过2000万人次。虽然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得到了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但是这些费用难以让失地农民保持以前的生活水平,同时失地失业失保的三重压力使大量失地农民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绘建 《河南农业》2006,(12):38-39
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就是城市化.而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开发建设用地的增加.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不可避免。我国目前有4000多万失地农民.有研究显示.估计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群体将达到1.1亿人.其中将有5000万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无业的状态。而从动态来看,这一数字有可能达到8000万人.这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目前关于如何安置失地农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211-21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且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失地农民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逐渐成为了边缘化弱势群体,尤其是失地老年农民。本文在介绍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失地老年农民的心理特征及成因,从而针对失地老年农民的心理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征用数量逐年增长,由此而造成的失地农民逐年增加。据调查,1999年至2005年,我省由于征地造成的农业失地人口达35.49万人。其中,全部失地人口4.12万人,部分失地人口31.37万人。土地征用补偿费既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丧失土地所有权的经济补偿,也是对失地农民,尤其是全部失地农民最为重要的生存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2,(8):4884-4886,4952
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民失地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对策: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民失地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对策: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去土地,转为市民。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生产、生活资料,没有城市生活教育的基础,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他们的城市化如何?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及因失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农民因失去土地而生活无法保障,失地农民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中国失地农民及其保障的现状,并从制度的建设,失地的补偿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几方面提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三无农民”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达2267万公顷,失地农民超过4000万人,其中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估计不低于1200万人。由于体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还无社会保障,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三无农民”这一新的困难群体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三无农民”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保护耕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的对策。一、“三无农民”问题的形成原因1、…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地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城市农村地区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民在失地后得不到合理安排而造成"失地农民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土地征占中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和制度存在缺陷,偏重于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压低征地成本,而对农民利益考虑不够.要通过适当提高统筹层次、协调城乡发展的途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加快推进城市化是历史的必然。在现阶段推进城市化必然导致农民大量的失地,致使农民失去很多利益,尤其是在土地征补方面损失更大。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对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害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如何做好失地农民就业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政府有必要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服务工作 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大多数失地农民只得到征地者提供的有限的经济补偿,没有得到工作安排,失地就等于失业,其后果是政治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社会稳定将构成长久的威胁。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实现向城市居民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晋江市农民失地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第二部分对失地农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指出了晋江市农民失地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合理;安置方法单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措施尚未健全。第四部分探讨提出解决晋江市农民失地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包括:设计合理的补偿机制;采用多种安置方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文章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部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大量土地被征用来进行城市建设,于是失去耕地的农民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征地建设项目,笔者通过对双鸭山市失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专项保险金审计调查,详细了解该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与发展状况,并进村入户,实地访问被征地农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该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审计结果为依据,对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突破路径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征  王欢  孙建华 《农业考古》2007,(3):274-276
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好农民问题就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本文讨论了失地问题的发生、现状及原因,对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征地造成失地农民剧增。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致使因失地引发的恶性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失地农民问题,已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基于此,通过对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的探析,力求为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框架,采用模糊评价法,研究了江苏省淮安市近郊农村接受不同补偿方式的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变化状况。结果显示,失地后农民福利水平有所上升,其中接受土地换保障补偿方式的农民福利优于土地换货币的农民,但是总体上失地农民群体的福利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除去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福利有所恶化外,其居住环境、生活保障、社会机会以及城市适应等方面的福利得到改善。继续完善当前征地信息公示,促进征地操作流程透明正规化,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并提高农民在征地中的自主权是当前政策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闫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15-6017
农民失地是我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必然结果,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在近年来逐步凸显出来,必须正视并从根源上逐渐化解农民失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该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存在的问题,并从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农民自身问题等4个方面探究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是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对大通县失地最多的长宁、桥头、黄家寨三镇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通县失地农民的生活总体保持稳定,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处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的的状况,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土地对农民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民一旦失地,就成为“三无”人群: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本文着重论述完善失地农民资金补偿的原因、机制及如何在质和量上完善失地补偿资金做出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