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宝英 《世界农业》1998,(11):27-27
旱地集水高效农业武功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协委会侯宝英降水不足,径流损失,强烈蒸发等一系列围绕“水”的问题极大地困扰着旱农地区的农业发展。降水稀少、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和降水强度大是广大旱农地区降水资源的共同特征,导致旱作区降水多以阵发性暴雨为主,易引起大...  相似文献   

2.
由于旱地农业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严竣,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社会经济条件比较贫困,发展中国家的旱农地区还有较大的人口压力,因此旱农地区的瞻养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的经验已表明,合理的政策、适当的投入和不断改进的技术措施可以使旱农的瞻养能力大幅度提高。 旱农科学与技术措施的突出特点是蓄纳降水,防止水分的非生产性损失,提高农作  相似文献   

3.
<正> 旱地农业简称旱农,在国外一般是指在降水有限的半干旱地区从事无灌溉条件作物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我国,旱农的含义包括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的旱作生产,除了作物生产之外,还包含牧业、林业生产,它的生产规律和技术措施既区别于灌溉农业,也区别于雨量很大而没有灌溉设施的雨养农业。 旱地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类型。目前世界上耕地面积为210×10~8多亩,其中有灌溉条件的不到15%,其余85%以上耕地都是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其中90×10~8多亩分布在年降水低于500mm的干旱和半  相似文献   

4.
旱农研究进展及集水高效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进农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肯定了旱地农业增产技术体系研究取得及其在旱农生产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了传统旱农研究和生产对自然降水管理的低效性以及旱农定义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集水农业提出的背景,依据和发展进行了概述,对目前集水高效农业研究,示范和推广方面的工作做了初步的评估,显示了集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的良好发展前景,认为下一步攻关的重点在于发展技术,组装配套,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长治市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旱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对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长治市旱农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农林牧综合发展、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规范化的旱农配套技术措施等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旱作技术体系,改善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旱农地区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集水高效农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解决甘肃旱区干旱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对自然降水径流的收集,贮存和利用的研究,形成了集工程,农艺,生物化学节水技术为一体的集成化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初步建立了以“梯田、地膜、品种、施肥,水窖、微灌”为硬件特征的旱农增产技术本系。  相似文献   

7.
干旱和水资源紧张是个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旱农技术的研究。陕西依靠自然降水的旱地有240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69/6。旱地农业发展的好坏,关系到陕西农业发展的全局。尤其是1994-1995年特大干旱发生以来,不少城市缺水,黄河断流124天,不少农田不能下种,问题十分严重。从中央到地方领导都对旱农予以极大关注,国务院要求农业部在西北分组调查,研究旱农问题,同干旱作斗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春小麦不同前茬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利用效率的研究,初步认为合理轮作倒茬不仅是培肥地力,解决旱农生产地区肥料不足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充分发挥自然降水,协调肥水关系,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产粮食的有效措施。根据旱农生产区的自然特点和生产条件,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合理轮作倒茬对发展旱农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旱农地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使西北旱农地区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水的短缺问题,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是解决西北旱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存在广阔的旱农地区,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旱作农业技术对于旱农地区十分重要,文章对相关技术做出分析,并提出发展旱作农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定西市安定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集成旱农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措施建议,对同类地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旱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 ,其中真正能够保证完全灌溉的面积有限 ,旱农生产在全省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旱农地区水资源特点和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对全省旱农地区农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 河南省旱农地区农业资源现状河南省旱农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中部的广大区域 ,其中以豫西、豫北山地丘陵区较为典型。其农业资源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 ,雨热同步 ,劳动力充足 ,但水资源贫乏 ,且多为丘陵山地 ,地形破碎 ,生产力低 ,生态脆弱 ,经济底子薄。区内年太阳辐射总量 450 0~ 50 0 0MJ/m2 ,≥ 1 0℃的积温42 75~ 4733℃ ,日照…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生态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在中国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两种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已趋于成熟,但对天然降水调控利用能力低下,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集雨补灌生态农业是在继承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成功技术基础上,对降雨调控利用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实现降雨径流的富集叠加,能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与水肥光热因子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同步缓解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双重目标。集雨补灌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和战略性措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土粒、生活垃圾、氮素、磷素、残余农药与农村禽畜粪便等有机或无机物质,随着降水和径流冲刷,通过渗漏、地表径流和农田排水,使大量污染物流入附近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环境引起的污染。近年来,文山市通过先进生态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禁养区治理、"七改三清"、乡村环境治理等措施的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文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面源污染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而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中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全省农田失墒面积不断扩大,旱情发展迅速。面对持续的干旱,优化农艺措施是主动抗灾减灾的出路所在,即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的节水农业技术和抗旱保墒措施,以增强农业节水抗旱综合能力。针对我省的特点,现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请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7.
降水资源高效转化利用对于提高早地农业和灌溉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黄土区农田作物降水利用效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农田降水生产潜力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从实现土壤水库扩蓄增容、增加农田地面覆盖、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减少作物无效蒸腾、持续增加土壤肥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黄土区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并结合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发展需求,提出了近中期提高降水资源利用效率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发的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农田防护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减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为目的的人工营造的林带体系。 成就 苏联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营造农田防护林规模最大的国家。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草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十八世纪末期,俄罗斯就开始在侵蚀沟、荒谷和沙地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农田。在十九世纪末期的30年中,共营造7000多公顷防护林带,有些林带一直保存到现在。卡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地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排水技术是解决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依赖合理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管理理念对耕地进行改造,地下水位逐年降低,绿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产生重灌轻排的思想。然而本质上盐分并未脱离土壤,耕地存在次生盐渍化风险,农田排水技术任重道远。实践证明,长期应用农田排水技术在盐碱地改良、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对解放以来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化的发展及概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农田排水技术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通过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化的措施与建议,为今后新疆滴灌盐渍区土壤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西旱地农业发展策略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旱农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分析当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粮食生产区位,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坡耕地资源,发展经济林和草食家畜;利用产业化方式,加工转化各种农产品等实现旱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