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结瘤固氮树木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豆科结瘤固氮树木有183种,非豆科结瘤固氮树木有44种。目前,不少固氮树种在土壤氮素输入、荒山绿化、能源提供、发展经济和保持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结瘤固氮树种资源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结瘤固氮树木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豆科结瘤固氮树木有183种,非豆科结大对木有44种,目前,不同固氮树种在土壤氮素输入,荒山绿化,能源提供,发展经济和保持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豆科固氮树种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固氮是大气中氮素向森林生态系统中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木本共生固氮是重要的固氮资源,非豆科木本固氮植物结瘤范围广,随着新的种属的不断发现和弗氏放线菌的分离成功,非豆科共生固氯已成为当前生物固氮研究中的活跃领域之一。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非豆科固氮树种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结瘤植物(又称非豆科结瘤固氮植物)为多年生木本被子植物,约160多个种,分属7个科,15个属。在自然界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其固氮量来说,它们和豆科植物大致相当,属同一数量级,如大豆平均年固氮量为103公斤/公顷·年,而欧洲.赤杨(Alnus glutinosa)为60公斤/公顷·年,高者达130公斤/公顷·年~([1])。然而在自然界中,不少地区放线菌结瘤植物的结瘤情况并不理想,如我国南方杨梅属就是如此,在研究以根瘤为对象的放线菌结瘤植物,特别是从国外或其它地区引种的植物,也首先需要研究如何使这些植物感染上根瘤内生菌。故此研究自然条件下的结瘤规律,有助于人工和自然接种,增加宿主植物的结瘤数量,从而不断增加生物的固氮量。多年来,国外对影响结瘤的单因子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在综合诸因子即自然条件下的结瘤,至今还未见到这方面的资料,为此,我们进行了结瘤季节动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非豆科固氮树木和豆科植物一样,同属于共生固氮体系,它们的固氮量远远高于自生固氮微生物。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非豆科固氮树种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和纯培养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严重地阻碍了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经过近70年的努力,1978年美国才首次从香蕨木根瘤中分离得固氮放线菌Frankia菌株。但到目前为止,仅从香蕨木、赤杨、胡颓子、沙棘、杨梅等属的根瘤中分离得内生菌,还有许多属宿主植物的根瘤内生菌至今还未能分离出来。最近(1982)H. G Diem等在加拿大微生物学杂志发表了分离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报告,尽管他们实验证明分离菌确实属于弗  相似文献   

6.
固氮植物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豆科和非豆科固氮植物在林业上应用的状况,综合评论林业上应用固氮植物的四种基本途径:1)固氮植物与非固氮树木轮作,2)固氮树木与非固氮树木混交,3)固氮树木为目的经营树种的纯林,4)固氮植物作为林下植物与非固氮树木伴生,最后提出林业上应用固氮植物需考虑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豆科树种根瘤菌共生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周湘泉  韩素芬 《林业科学》1989,25(3):243-251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豆科树种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现状,结合作者几年来的工作,对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进行综述;对绝大多数苏木亚科树种既不结瘤,又不固氮的原因,以及豆科树种根瘤菌的分类地位和这一共生体系的其他性状,也进行了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11种豆科木本植物,比较了它们的根部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与结瘤的关系。结果表明,结瘤豆科植物的根系松软,颜色较浅,为白色或土黄色;不能结瘤的植物根系坚硬,颜色较深,为黑色或深褐色。石蜡切片观察,结瘤豆科植物和非结瘤豆科植物在根的表皮部分存在着明显差异,而在皮层和中柱部分差异不明显。非结瘤豆科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致密且整齐;而结瘤豆科植物表皮细胞较薄,切片时容易收缩破损。非结瘤豆科植物的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比结瘤豆科植物的要厚,颜色也较深。豆科植物的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厚度似乎能够反映豆科植物从不结瘤到结瘤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营造混交林日益重视,造林面积不断增加,而有关以能结瘤固氮的豆科和非豆科树种作伴生,与主要造林树种混交的试验研究报告逐渐增多。现根据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对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的研究作简单的概述,并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一、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生长效益研究由于固氮树种能形成根瘤,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固定,增加土壤可利用的氮源,促进主  相似文献   

10.
豆科树种根瘤菌与四种豆科植物的接种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51种豆科树种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与4种豆科植物进行接种试验,幼苗经50d培养,刺槐,合欢,大豆,豌豆的结瘤率分别为100%,87.9%,69.7%,25.8%。其中有12个菌株可同时在这4种豆科植物上结瘤,29个菌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大豆上结瘤,4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豌豆上结瘤,说明豆科对种根瘤菌具有较广泛的共生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11.
桤木根瘤特点和固氮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桤木(Aluus cremastogyne Burk)是我国特有的非豆科结瘤树种,四川盆地是分布中心.适应性强,耐瘠薄,是优良的荒山荒地造林先峰树种和混交林伴生树种,也是优良的燃料和木本绿肥,能有效的改良土壤,并促进林分生产力的提高,近年来,川中、川北地区营造桤柏混交林达数百万亩,固氮树种的应用日益引起重视,研究各树种的固氮能力对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国土整治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桤木属为非豆科固氮树种,能改良土壤,适应性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文概述了桤木属植物在系统发育、染色体、同工酶与RFLP、RAPD、AFLP、SSR分子标记水平上的、包括亚属分类、倍性问题、不同桤木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以及系统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现有研究中的存在问题,以期为桤木属植物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供氮水平对4种桤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桤木属(Alnus Mill.)植物为桦木科(Betulace-ae)落叶乔木,典型的木本非豆科(Leguminosae)固氮树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大约有40余种,我国有11种。桤木属  相似文献   

14.
豆科及非豆科固氮树种是重要的生物固N资源。作为混交树种,在混交林中发挥着改善林地养分及水分状况,维持地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很好地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豆科固氮树种的赤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广大地区,常生于林区的水湿地,具有耐湿的特性,目前尚未被广泛利用和重视.针对我国森林资源不足,限于条件又不能进行大量的林木施肥的现实,进行赤杨属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19种豆科灌木树种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豆科灌木树种的粗蛋白含量高于11%,其中13个树种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15%,5个树种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20%;这些树种叶片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Ca/P适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采收,是比较理想的植物蛋白质资源.而且,豆科灌木还具有固氮养土、保持水土、药用等多种用途,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银合欢、台湾相思和胡枝子3个树种的种子在不同土壤种类上播种育苗,秋末进行根系结瘤量、植株生长量和生物量、固氮活性测定,结果3个树种对土壤性质和肥力状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长速度快,结瘤固氮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云南19种豆科蛋白饲料灌木的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云南省19种豆科灌木树种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豆科灌木树种的粗蛋白含量高于11%,其中13个树种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15%,5个树种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20%;这些树种叶片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Ca/P适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采收,是比较理想的植物蛋白质资源,而且,豆科灌木还具有固氮养土,保持水土,药用等多种用途,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固氮豆科树种和豆科树种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素芬 《林业科学》1996,32(5):434-440,T000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mcentJM分离方法,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这们为豆科树种根瘤菌。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植物“炊事员”的根瘤菌和菌根菌是土壤中的一对宝。很多人熟悉根瘤菌,想从根瘤菌打主意,改善植物的营养,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国外就在研究怎样使水稻、小麦、玉米之类感染上根瘤菌。很多人知道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形成固氮的根瘤,却不知道森林植物中有很多非豆科品种也能感染根瘤菌,产生固氮的根瘤。而对于森林植物的菌根,则知之更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