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的同源性分析,确定江西奉新猕猴桃灰霉病的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有性态Botryotinia fuckeliana),该病菌在5~30 ℃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且该病菌只能通过伤口接种引起猕猴桃发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氟硅唑乳油、异菌脲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戊唑醇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其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18 0、0.288 6、0.355 2、1.541 8、1.760 2和1.778 4 μg/mL。 相似文献
2.
3.
4.
以植物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17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17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硅藻土10%,羧甲基纤维素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6%,甲基纤维素2%,糊精0.1%。结果显示,制备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17可湿性粉剂在25℃室温下芽孢含量为2.0×1010cfu/g,pH7.0,悬浮率78%,润湿时间35s,细度通过率99%,制剂贮藏6个月存活率达7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17可湿性粉剂和母粉500倍液对猕猴桃灰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0.59%和68.82%,菌株X17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其母粉。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猕猴桃灰霉病是猕猴桃采后贮藏过程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更好防治猕猴桃采后灰霉病,本研究以健康草莓果实表面分离的特基拉芽胞杆菌KXF 6501为供试菌株,研究24 h和96 h的发酵液在平板对峙及猕猴桃果实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而研究其对猕猴桃果实抗性物质、抗性防御酶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胞杆菌KXF 6501 24和96 h的发酵液在第5 d时,在平板上对灰霉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5.96%和73.72%;在猕猴桃果实上处理4d时,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果实的发病率分别为65.00%和7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 d时的果实病斑直径分别为2.78和4.25 cm,小于对照组,其中以24 h的发酵液防治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芽胞杆菌KXF 6501 24 h的发酵液处理能更快诱导提高猕猴桃的抗性物质含量和抗病酶活,抗性物质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先于对照组在第7 d达到峰值,且为对照组的1.96、4.07和5.29倍;PAL、GLU和CHI酶活峰值分别为95.04、240.19和8.41 U/g,是对照组的2.40、2.03和1.... 相似文献
12.
13.
蔬菜灰霉病的化学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灰霉病的化学防治李明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100081)蔬菜灰霉病(Botrytiscinerea及B.squimosa)是为害蔬菜的主要病害。由于这类病害可为害的寄主广、发生期长、侵染快、易产生抗药性,已成为蔬菜上一类难防的病害。对这类... 相似文献
14.
15.
16.
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植保导刊》2020,(4)
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于灰霉病的防治,化学药剂仍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然而,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杀菌剂的使用更加精准,以延缓灰葡萄孢抗药性产生。笔者总结了防治灰霉病的9种单一活性位点杀菌剂的作用模式及抗性产生机制,以及多重抗药性和解毒作用等与作用位点无关的抗性产生机制,提出了减少杀菌剂对葡萄孢种群选择压力的策略和田间抗性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葡萄灰霉病的症状、病菌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病害发生规律;介绍了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目前生物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分析认为,生物防治在未来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和食品安全问题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灰霉病能为害蔬菜、果树、农作物、花卉和其他多种经济植物。1978—1980年,作者对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中山公园、解放公园和首义公园观赏植物的灰霉病进行调查,结果有25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