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娟 《云南林业》1993,(2):20-20
楝树,别名苦楝、野苦楝,是楝科,楝属高大落叶乔木,一般高15至25米,胸径可达0.5至1米。楝树枝条广展,干形优美,是一种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树种。楝树,性喜光热,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太高,能耐盐碱、瘠薄和干旱,适生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因此在光照充足、温度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楝树主要分布在河北、陕西、甘肃省以南各省区。我省纬度较低,诲拔较高,温度和光照都能满足楝树生长的需要,特别是在光照充足、温度高的沿江干热河谷地区份布较多。全省海拔130至1900米的地区都可  相似文献   

2.
市场信息     
南京绿化看好楝树南京中山陵园选中楝树作为陵园内的首推树种,同时,南京市园林局将考虑将楝树作为南京的行道树。为何选中楝树作为绿化树种?这是因为楝树有独特的杀虫功能,在楝树的体内含有一种具杀虫功效的楝素,从楝树果中萃取、提炼的楝素乳油制成的植物农药不但可以有效地防  相似文献   

3.
漫话楝树     
楝树又名苦楝,是我国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淮南子时则》记载:“七月官库,其树楝。”《本草纲目》中又有“时珍罗顾尔雅翼云,‘楝俗称苦楝,其实如小铃,至塾则黄色’”。记述。以其适应性强、材质好、生长快、用途广、经济价值高著称。它既适合“四旁”植树和成片造林,又是营造农田林网和城镇绿化的好树种,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
苦楝,又名楝枣树,通称楝树。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是平原“四旁”绿化的优良速生树种。但是由于苦楝生长有旺盛的分杈特性,主干弯曲低矮,严重影响材质和利用,俗话说:“楝树快大不成材”。我省临海县更楼公社的贫下中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清了苦楝树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创造了“斩梢抹芽”的培育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苦楝每年长  相似文献   

5.
苦楝种源果核和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 L.)植物,俗称楝树、紫花树等,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我国苦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北方的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和甘肃陇南到南方的海南崖县,从东部的台湾、福建沿海到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分布范围覆盖中国陆地的三分之一[1],集中  相似文献   

6.
麻楝种子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麻楝(Chucrasia tabularis A.Juss)是楝科(Meliaceae)麻楝属(Chukrasia A.Juss)植物,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珍贵乡土树种,也是当前庭园绿化较流行树种之一。麻楝树皮灰褐色,心材和边材  相似文献   

7.
楝树(melia azedarach)又名苦楝,属楝科楝属。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各地及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均有分布。楝树材质坚软适中,不变形,耐腐朽,抗虫蛀,木材淡  相似文献   

8.
印度楝树简称印楝,是目前世界公认的6种大有前途的植物杀虫治病能手之一。这6种植物农药是印度楝树、菖蒲、罗勒、三齿蒿、赛菊芋和黄果木。印度楝树(AzadirachtaindicaA.Juss)是楝科的一种常绿阔叶树,枝叶茂密,树冠如盖。树高一般10~20m,最高达30m,直径一般30~50cm,最粗达100cm。树皮灰色,呈鳞片状,内皮粉红色。其花小,白色,两性,腋生成簇。核果光滑,长圆形,长1~2cm,成熟后黄色或紫色,内含1粒种子。根系发达,深达2m以上,水平分布长达4m以上。印楝种植2年后可开花结实,10年后达盛果期,每年可产30~50k…  相似文献   

9.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等4个主要因素,采用L16(45)无重复试验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优化超声波提取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的工艺条件,研究各因素交互作用对苦楝果实中的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浓度和料液比2个因素对川楝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的超声法提取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甲醇浓度70%、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 g︰30 m L、超声波功率200 W,在此条件下,川楝素的提取率达到了0.32%。超声提取法提取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标回收率均良好。  相似文献   

10.
苦楝、川楝繁殖方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楝,生长迅速、材质坚韧,为我省四旁绿化的当家树种。川楝,原产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等省,近几年引入我省四旁栽植。在相同立地条件和抚育管理下,川楝生长速度比苦楝快,果实又可供药用,群众乐于栽培。  相似文献   

11.
楝树(Melia azedarach L.),又名苦楝,属楝科楝属。是黄河流域以南低山平原地区四旁植树的主要树种。该树生长速度快,材质好,用途广,易繁殖,材质及树纹近视于红木,深受群众欢迎。其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朵,颇为美丽,  相似文献   

12.
苦楝(MeliaazedarachLinn)、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acc.)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一种速生用材树种,在我省分布亦广。为了给我省的楝树资源开发利用创出一条新路,我们以防治蔬菜蚜虫为目的,进行了楝树植物性杀虫剂的研制。在1985年预试验的基础上,1986年进行了工艺条件筛选和室内药效试验,1987年在进一步完善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完善了制剂配方,对产品质量、制剂安全性进行了测定,对提取剩余物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并开展田间防治试验。在制剂基本定型的基础上,1988年又作了田间扩大防治试验和制剂稳定性测定。经过三年多的工作,已提制出楝树皮、果核、叶的活性物质。用其加上添加剂配制而成的楝树  相似文献   

13.
苦楝(Melia azsdarach L.)是我国南方各省四旁绿化树种,也是广大群众主要用材树种。由于苦楝丛枝病的发生造成苦楝大量死亡。在浙江省临海县五十年代就有发生,近几年来蔓延较为严重。临海县第二中学种植苦楝400余株,发病率达50%以上,在该县发病较严重的生产大队发病率达80%。广州市石牌种植苦楝213株,发病率达84.5%,其他地区包括浙江省丽水地区、湛江市、福建省、江西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亦有点片发生。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亦受丛枝病为害。苦楝丛枝病的为害是当前发展苦楝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4.
楝树—多用途的生态经济树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楝树(Melia azedarach),俗称“苦楝”,楝科,楝属。苦楝,实名金铃子。是中国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命名。因楝叶可以炼物,故谓之楝。其果小如铃,熟则黄色,似金铃,故名。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北三省南部、河南海拔2000m以下地区以及陕、甘南部、长江流域各地,闽、粤、桂、台均有栽培或野生苦楝。一月份平均气温>0℃。黄土性质的冲积土、排水良好的荒岗、低丘等处多分布。南阳盆地属适生区,城乡皆可见。有散生、片林、混杂林、行道树等。  相似文献   

15.
苦楝,惠安群众叫苦枣,通称楝树,属楝科,落叶乔木。特性耐沙、耐碱、喜光、速生,是沿海四旁造林主要树种之一。但该树分枝早,侧枝发达,顶芽受抑制,形成鹿角状,故不能用作建筑良材。惠安县城关公社盘龙林业专业队,根据苦楝生长特点,培育通直建筑用材,今春在30°左右的山坡(土质:砖红壤、干燥、石砾裸露、瘠薄)和四旁(沙质土)二种地方,对野生苦楝孤立木,进行萌芽更新试验,目前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6.
苦楝     
素称“环保树”的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特用经济树种。 苦楝生长快,人们称它是“三年椽材六年柱,九年便成栋梁树。”苦楝材质轻软坚韧,纹理粗而美丽,有光泽,易于加工,是作建筑、家俱、船舶和乐器等优质用材。果肉含岩藻糖可酿酒。其渣可制肥料,种子可榨油,含油率42.17%,出油率达17.4%。果实是一味重要中药,树皮、叶可提取苦楝  相似文献   

17.
楝树是我国南部地区著名的“四旁”绿化树种,适应性强、抗性好,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通过对楝树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楝树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意义,并认为楝树是一种优良的乡土造景树种,应该在园林绿化中大力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苦楝果实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苦楝果实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生物活性研究史威,梅长河,樊建军(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近10年来,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等对楝科植物,特别是对苦楝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苦楝果实中先后分离出8种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苦楝新醇(melianoninol...  相似文献   

19.
楝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开发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楝树是我国南部地区著名的"四旁"绿化树种,适应性强、抗性好,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通过对楝树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楝树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意义,并认为楝树是一种优良的乡土造景树种,应该在园林绿化中大力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苦楝杀虫剂乳油配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苦楝、川楝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一种速生用材种。从树皮和叶提制苦(川)楝素粗品,自然存放半年分解率为20~25%。因此,解决乳油配方化学稳定性是关系到该产品贮存和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