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技术简介 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中,干旱面积约有 7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51.9%,其中北方旱地面积 5300万公顷,南方1700万公顷,分布于 20余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水资源在地理和时空方面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旱地作物比有灌溉条件作物每公顷产量低 1200~ 3000kg。所以,加速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简介   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中,干旱面积约有 7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51.9%,其中北方旱地面积 5300万公顷,南方 1700万公顷,分布于 20余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水资源在地理和时空方面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旱地作物比有灌溉条件作物每公顷产量低 1200~ 3000kg。所以,加速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深耕、深松以及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等。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我市主栽农作物之~,年播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0%左右,特别是我市的泽州、高平等地面积权重更大。作为全省有名的大豆盛产地,是商品大豆的主要产区,大豆已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作物和效益型作物,也是发展品牌农业的优势作物。近年来,我市大豆生产发展迅速,种植栽培技术的改进促进了产量的提高,大豆年总产量在7.6万t左右。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90年代初已推广到全国近一半省区,机械铺膜面积达到66.7万hm2.进入“九五”之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扩展到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区,装备大中型地膜机7000多部,小型地膜机5.7万部,机械铺膜面积达到160万hm2,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包括棉花、玉米、小麦、花生、瓜果、蔬菜,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新困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新巴根据治溉农业的特点,先后研制出多种地膜覆盖播种机,有力地推动了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90年代初全区有20多家工厂生产10余种率号的地膜覆盖播种机,机销地膜面积…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栽培机械化技术(续完)□张培增张建中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机具的发展1.膜侧播种技术及机具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显示出较大的增产幅度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废旧地膜的回收难度较大,一般残留量约为30%,这不仅影响作物根系的生...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辽宁省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介绍辽宁省粮油作物地膜覆盖生产面积、产量及推广情况,分析地膜覆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方农机》2005,(3):14-15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赣州市西部,全县辖5镇9乡,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24t3万,土地面积1543.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87万公顷。近几年来上犹县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6.3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品种齐全,保有量达1.2万台套,2003年机耕面积达0.475万公顷,占耕地的54.43%,各种农业机械的不断增长,为上犹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上犹农村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乌苏市耕地面积120万亩,棉花、加工番茄、蔬菜等作物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占到90%以上,棉花是我市支柱产业,种植历史较长,面积较大。从1984年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由于其增温保墒效果显著,棉花栽培管理发生重大变革,播种期提前,棉花生育期由100~115天增加至125天左右,有效增加了棉花光合物质积累。随着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棉花皮棉单产从60k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30kg以上,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临近加入 WTO、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农机结构调整,是摆在我们西部农机人面前的首要任务。油菜作为青海省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省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1/4,而互助县, 2000年全县油菜播种面积达到了 2 27万公顷,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 32 2%。引进试验的机械垄覆膜沟播技术 133 7公顷,仅占全县油菜播种面积的 5 9%。因此,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已迫在眉睫。   机械垄覆膜沟播技术是利用农业机械,按照农艺要求,将作物播种时的开沟、起垄、覆膜、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共…  相似文献   

10.
包头地区麦收机械化发展初探包头市农机技术培训推广服务站王永青1麦收机械化现状包头市以土右、固阳、郊区三个农业旗县区为主要产粮区,全市耕地面积约21.33万公顷,每年小麦种植面积约6.67万公顷,其中水地小麦2.67万公顷,旱地小麦3.33万公顷。全市...  相似文献   

11.
从农业部获悉,今年我国将着重推广水稻抛秧、水稻旱肓稀植等10项重要农业生产技术。计划这10项技术的推广面积达到9.16亿亩,比1998年新增1.16亿亩。今年农业技术推广将突出粮食生产,抓好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作物的重大技术,将推广的10项重大农业技术有“水稻抛秧技术、水稻旱肓稀植技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紧凑型玉米及配套技术、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脱毒薯类配套高产技术、双低优质油菜配套技术以及玉米、小麦、花生三种作物的地膜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温泉县示范推广的农业“白色工程”项目之一,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举措.县党委、政府及农机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并把它纳入1997年科技兴农重点科研项目.1997年全县共引进ZBMJ—SA型地膜播种机10台,示范户37户,面积12.6hm‘,经示范与常现小麦相比,具有明显的节水、节种、增产、高效的特色,一般可增产22-30%,每公顷节水750—1500m‘(即少注1-2次),每公顷节种75-150kg,特别在逆境条件下,增产效果更显著.五示范推广地瞑小麦主要措施工.!认真思实项目…  相似文献   

13.
1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九五”期间,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0年全省机耕地面积 102.95万 hm2(公顷 ),机耕水平达 42.13%,比 1995年增长 12.47个百分点,农村运输和农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机械脱粒粮食数量 864.3万 t(吨 ),比 1995年增长了 272.3%,机械收获从无到有,机收面积达 7.6万 hm2(公顷 )。同时,农业抗灾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在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中,…  相似文献   

14.
推广新技术新机具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开展“两高一优”农业中,沈阳市重视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1989年以来,全市列项总投资6398万元,发展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可喜成果。到1992年末,全市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机播占粮油作物播...  相似文献   

15.
残膜回收机械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技术是黑龙江省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据调查,黑龙江省每年地膜覆盖面积都在几万公顷以上,且种植的作物种类及面积在逐年增加。然而,随着覆膜面积的推广及覆膜年限的增长,不少地方出现了“白色污染”。因此,残膜回收已经政府的极大关注。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残膜回收的问题。针对目前国内研制的残膜回收机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讨论了影响残膜回收的因素;并对残膜回收机械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全国3年内基本采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去年全国采用水稻抛秧技术60万公顷,今年要求达到66.7万公顷,明年133.3万公顷,到1998年要求基本采用这项新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该项目巳经国家科委立项,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全省耕地面积644.9万公顷,占全国的5.29%,排在第六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448.539万公顷,机电排灌面积426.086万公顷,机电管井灌溉溉面积372.798万公顷,占有效灌面积的83.11%。由于多年来河北省干旱少雨,水资源拥有量少,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均居全国倒数第二位。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全省绝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管井灌溉,  相似文献   

18.
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推广,是“九五”期间全国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是今年全国开展的“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年1月7日召开的全区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对1997年我区承担农业部下达的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推广任务进行了落实。l化肥深施技术实施面积达到296607万公顷,其中:1997年新增560万公顷。2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实施面积达到1369.用万公顷,其中:1997年新增250万公顷。3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实施面积达到265.15万公顷,其中:1997年新增112.85万公顷。4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坐水播种)…  相似文献   

19.
浅析残膜对耕地的污染及消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提高农作物单产,改善农作物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高产栽培技术。我市于80年代初开始引进该项技术用于棉花栽培,并逐步延伸到粮食作物和各种经济作物栽培上。一般每公顷用地膜52.5kg。由于人工捡膜劳动强度大,回收难度高等因素的制约,每年有30%的残膜留在地里,这些残膜不会在土壤中自动消失,从而形成阻隔层,影响作物根系生长,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严重时造成烂种、烂芽,导致幼苗矮小、变黄、枯萎、死亡。据测定连续铺膜3~5年的耕地,若不及时回收残膜,可使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精量播种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精量播种的经济效益通辽市农机管理站通辽市地处内蒙东部,有耕地面积12万公顷,其中,玉米面积6.37万公顷.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玉米机械精量搞种技术,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1.1增产增收1994年通辽市机械精密播种玉米4.53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