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鱼类生长和死亡参数是渔业资源评估的重要基础资料。基于2011年大眼金枪鱼渔获长度组成数据(围网和延绳钓渔业),利用FiS ATⅡ软件的体长频度分析技术(ELEFAN)对生长参数进行估算:渐近叉长为270.9cm,生长曲线的平均曲率为0.08,理论生长起点年龄为-1.194 a;采用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出其总死亡系数为0.61,捕捞死亡系数为0.21,当前开发率为0.34;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分析显示,大眼金枪鱼资源当前开发强度适中,处于适度开发状态。研究结果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资源评估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年3-9月北部湾底拖网和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多鳞鱚的生长、死亡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对多鳞鱚渔业的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鳞鱚优势体长为100—130mm,占60.71%;优势体重为5~25g,占83.96%;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个体,性比为1:1.36,雌雄个体数量不平衡;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k=188.6mm,K=0.51,t0=-0.32;体重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86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58、1.217和1.36;渔业生物学参考点R0.1和Fmax的值分别为0.34和0.50,渔业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是我国湿地类型之一,具有防浪护岸、维护海岸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红树林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红树林的生态利用价值,最后提出有效、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红树林资源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福建九龙江河口区定置网渔业的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采用定置网对福建九龙江口水域的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该河口区鱼类生物有169种,隶属于18目63科118属,其中鲈形目最多(89种),占总种数的52.7%;其次为鲤形目(18种)和鲱形目(16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0.7%和9.5%。暖水性鱼类种类最多(59.8%),暖温性种类次之(37.8%),冷温性种类最少(2.3%)。岛美站位鱼类种类数最多(98种),浮宫站位次之(96种),紫泥站位种类最少(87种),而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以岛美站位最高,浮宫站位最低,其平均值分别为2.816 8和2.060 4。研究水域周年渔获物全年出现频率大于50%的优势种类有中华小公鱼〖WTBX〗(Anchoviell achinensis)、眶棘双边鱼(Ambassis gymnocephalus)和前鳞鲻(Mudil affinis)〖WTBZ〗 3种。渔获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年鱼类群聚特征与河口径流关系密切,即汛期浮宫站位(交汇区)的鱼类群落与紫泥站位(淡水区)的相似,而其他时间浮宫站位(交汇区)的鱼类群落则与岛美站位(咸水区)的相似。 相似文献
5.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勤云标准版测试》2007,(8)
漳江口是福建唯一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为了红树林合理布局的需要;采用农业气候分析方法,探讨漳江口红树林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温度、降水量、大风、日照等对红树林生长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漳江口1 ̄3月上旬的极端低温和6月上旬 ̄8月中旬的极端高温都对红树林生长不利,5 ̄8月雨量充沛有利于红树林的生长,2 ̄3月阴雨寡照,不利于红树林生长发育,从台湾南部正面登陆云霄的台风和从台湾南部登陆粤东的影响云霄的超强台风,风力可达11级以上,对红树林产生较大损害;分析红树林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提供专题气象服务,能为红树林合理布局、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生态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5)
为探究长江下游镇江段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特征及资源利用状况,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逐月进行采样,采用宽25 m、高6 m、网目2 cm的定置网具,共采集鳊1271尾,运用基于体长频率数据的ELEFANⅠ方法估算鳊生长参数及死亡参数,并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鳊资源数量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下游镇江段6月和7月采集鳊数量最多,分别为180尾和174尾,采样质量则是2月和5月最高,分别为14.66 kg和14.31 kg;鳊的数量占总渔获数量18.53%,总渔获数量仅少于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采样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12.86%,低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鳊体长为51.98~330.00 mm,平均为(161.03±40.50) mm,体质量为2.15~584.00 g,平均为(85.02±70.25) g,体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式为W=1.0×10~(-5)L~(3.0309)(R~2=0.953,n=127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的渐近体长(L_∞)为391.35 mm,渐进体质量(W_∞)为720.79 g,年生长系数(k)为0.51,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_0)为-0.32 a,体质量生长年龄拐点为1.85 a;应用体长转换渔获量曲线法估算年总死亡系数(Z)为2.52,利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年自然死亡系数(M)为0.88,年捕捞死亡系数(F)为1.64,年开发率(E)为0.65,表明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对长江镇江段鳊应适当降低捕捞强度,提高开捕体长,最适开捕体长为234.81 mm,对应年龄1.49 a,禁渔期进一步延长至8月底,以加强对镇江段鳊及其他经济鱼类补充群体的有效保护,促进资源养护及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为探究长江下游镇江段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特征及资源利用状况,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逐月进行采样,采用宽25 m、高6 m、网目2 cm的定置网具,共采集鳊1271尾,运用基于体长频率数据的ELEFANⅠ方法估算鳊生长参数及死亡参数,并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鳊资源数量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下游镇江段6月和7月采集鳊数量最多,分别为180尾和174尾,采样质量则是2月和5月最高,分别为14.66 kg和14.31 kg;鳊的数量占总渔获数量18.53%,总渔获数量仅少于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采样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12.86%,低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鳊体长为51.98~330.00 mm,平均为(161.03±40.50) mm,体质量为2.15~584.00 g,平均为(85.02±70.25) g,体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式为W=1.0×10(-5)L(-5)L(3.0309)(R(3.0309)(R2=0.953,n=127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的渐近体长(L_∞)为391.35 mm,渐进体质量(W_∞)为720.79 g,年生长系数(k)为0.51,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_0)为-0.32 a,体质量生长年龄拐点为1.85 a;应用体长转换渔获量曲线法估算年总死亡系数(Z)为2.52,利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年自然死亡系数(M)为0.88,年捕捞死亡系数(F)为1.64,年开发率(E)为0.65,表明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对长江镇江段鳊应适当降低捕捞强度,提高开捕体长,最适开捕体长为234.81 mm,对应年龄1.49 a,禁渔期进一步延长至8月底,以加强对镇江段鳊及其他经济鱼类补充群体的有效保护,促进资源养护及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9.
斑腿蝗亚科蝗虫长角直斑腿蝗和短角外斑腿蝗是具有较高市场经济价值的两种商品蝗虫,可作为鸟类的活体饲料.在广州,对两种蝗虫进行了初步人工繁殖,比较了箱养和棚养下成虫的存活情况,棚养下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变化对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棚养下成虫生殖状况及若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棚养的长角直斑腿蝗和短角外斑腿蝗的成虫死亡率分别是其箱养的1.80倍和1.61倍;棚内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的变化与两种蝗虫成虫死亡的相关性程度低;棚养下成虫死亡主要发生在4月,可能与成虫交配产卵等生物学因素有关;棚养下,两种蝗虫的发育历期相似,若虫出现时间相近,但长角直斑腿蝗3龄若虫初期及短角外斑腿蝗2龄若虫后期均出现大量死亡,其原因有待深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长期饲喂小剂量三氧化二砷(≤1.40mg/kg)对动物的影响,用小白鼠做了4个代次和3个窝次的饲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剂量三氧化二砷不仅不影响小白鼠的繁殖性能、器官发育,而且能增强生活力,降低死亡率和促进生长。同时,在体内会有一定程度的砷积累,但停喂三氧化二砷可消除。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由于其高氮负荷而成为氧化亚氮(N_2O)的潜在释放源,为探究其排放特征,选择福建省九龙江河口养虾塘为研究对象,采用悬浮箱-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其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变化,并结合气象要素和水环境因子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10~0.64μmol·m~(-2)·h~(-1)和(0.26±0.07)μmol·m~(-2)·h~(-1),均表现为向大气释放N_2O的源。N_2O排放通量随养殖期推迟呈现持续增加,且在白天不同时刻存在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N_2O排放通量与养殖水体的温度、溶解性有机碳、NO_2~--N和NO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水体盐度和NO_2~--N浓度是影响养虾塘N_2O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长江口南、北支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57种,隶属8门71属,平均细胞密度3.31×10~5个/L。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共25属6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9%。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湖泊鞘丝藻,常见种为蓝藻门的阿氏颤藻、两栖颤藻、小颤藻、绿藻门的小球藻,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3.27×10~4~1.50×10~6个/L,南北支水域以及主河道水域没有差别。各样点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多样性指数变化和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南支水域显著高于北支和主河道水域。统计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示:物种数和总细胞丰富度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盐度显著负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蓝藻细胞密度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溶氧量、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细胞密度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盐度、电导率、溶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因此,长江口环境因子的不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运用LOICZ通用的生源要素通量估算法-BOX模型,估算长江口主要营养盐物质DIP和DIN的通量,定量分析了长江口门水域DIP和DIN的行为过程,DIP在口门内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而离开系统,而在口门外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过程,DIP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进入系统;DIN在这两个区域都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进入系统,充当“源”的作用;论证了长江口海域DIP和DIN营养盐通量主要由径流量所控制;盐度分布、营养盐浓度也是营养盐通量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长江口水中汞污染情况,2013年1 ~ 12月份逐月采集水样以原子荧光法测量其中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估汞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长江口水体中汞含量为0.05~0.16 μg/L,平均值达0.09 μg/L,且不同月份浓度变化较大,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地表水Ⅲ类标准(0.1μg/L)为评价标准,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汞污染全部高于清洁水平,且有5个月处于污染程度,表明长江口水体中汞含量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中的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的组成进行分析,并进行定量研究。[方法]用构建克隆文库和Q-PCR定量的方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和古菌amoA基因的含量和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在2个沉积物表层,氨氧化古菌的含量是细菌的9和22倍,揭示氨氧化古菌在珠江口的氨氧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多数古菌和细菌的amoA基因序列与不可培养的源于河口区和污染区域的环境克隆子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细菌amoA序列可分成5个类群(Cluster A、B、C、D和E),均属于Nitrosomonas类群,其中Cluster A是主要类群(72.1%);古菌amoA序列分析表明来自于表层的序列有52.2%属于"水/沉积物"簇,47.8%属于"土壤/沉积物"簇,而沉积物底层厌氧区,检测到的古菌amoA基因93.3%属于"土壤/沉积物"簇,6.7%属于"水/沉积物"簇,且amoA基因数量略高于表层。[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珠江口区域氮的循环过程,为氮的富营养化处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及信息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动态度、马尔柯夫链等数学建模型和生态学理论、方法指导下建立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设计了松散集成和紧密集成相结合的方式,集成湿地模型与GIS.应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利用MapObjects在V isual Basic平台上,进行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并应用该信息系统对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松散集成和紧密集成相结合的方式,在短时间和人力、财力缺乏条件下,较为理想地解决了湿地模型与GIS集成问题;而具有演变模型应用功能的信息系统,也以数字和图形形式大大提高了闽江口湿地变化分析的直观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维数值模式ECOM,建立了长江口以及近岸海域的水动力耦合盐度数值模式。该模式考虑了移动潮滩边界和深水航道等地形特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符合良好,较好地放映了长江口区域盐度场的时空分布特点。模式模拟长江口盐水入侵的三维特征,表层盐度较低而底层盐度较高。利用此模式计算了2003年2月枯季大、小潮时期,在长江口代表性的断面处2个连续潮周期内的盐通量情况。2月1-2日大潮期间北支SEC01、SEC02断面分别为3333600t、957600t,崇头SEC03、SEC04断面分别为-270000t、-71640t,南支SEC05、SEC06断面分别为1364400t、1512000t;2月7-8日小潮期间北支SEC01、SEC02断面分别为205200t、82800t,崇头SEC03、SEC04断面分别为-36360t、-12960t,南支SEC05、SEC06断面分别为309600t、28800t。计算结果显示长江口枯季大、小潮期间盐量变化明显,枯季大潮时期外海向长江口区域输送了巨量的盐分,盐水直接入侵十分明显。此计算结果可为以后在长江口建立相应的挡咸蓄淡工程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4年2月和8月调查资料分析了冬夏两个季节硝酸盐(NO3-N)、铵盐(NH4-N)和活性磷酸盐(PO4-P)在长江口水域表层和底层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营养盐(硝酸盐)浓度大致呈现近岸高,向外海方向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再生营养盐(铵盐和磷酸验)夏季的底层浓度值高于表层。一方面藻类在夏季的光合作用强烈,对上层水体的营养盐消耗很大;另一方面,底层水体得到海底沉积物中再生的营养盐的补充,表底层营养盐的此消彼长使得底层营养盐含量明显高于表层。冬季,由于水体混合强烈,表底层营养盐的分布趋于均匀。进一步以氮磷浓度比考察长江口水域营养盐的限制特性发现:近河口区为磷限制,向海方向逐渐过渡成为氮限制。营养盐限制性的变化过程与长江冲淡水和黑潮变异的相对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对于降海洄游的日本鳗鲡年龄、生长特性等的研究有限,以至于不能有效管护。本研究于2012年10月在长江靖江段捕得121尾降海洄游日本鳗鲡,并对其年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雌性个体要明显多于雄性,雌雄比例为78∶43;(2)雌雄鳗鲡年龄、生长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雌鳗的平均年龄、体长、体质量以及平均生长速度[(5.50±1.18)龄、(654.9±67.6)mm、(522.1±176.2)g、(110.48±12.76)mm/a)]均显著大于雄鳗[(5.00±1.23)龄、(527.8±40.1)mm、(249.8±63.7)g、(96.46±16.75)mm/a)];(3)整个生活史中生长速度存在很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生长速度逐渐趋于0,而体质量生长速度存在拐点,雌鳗出现在4.80龄,雄鳗出现在2.63龄;(4)与其他水域相比,长江口降海洄游日本鳗鲡的年龄结构较小,而体长、体质量、渐进体长和渐进体质量则较大,这表明长江水域可能更适合日本鳗鲡的生长;(5)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可能源于生长策略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