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豆腐诗话     
豆腐诗话邢湘臣自按:《农业考古》出版“茶文化专刊”,这是值得庆幸的,但“豆腐文化”在我国也源远流长,《农业考古》也先后发过《豆腐的起源与东传》等文章,笔者不想在“豆腐文化”的始原、发展、流传及社会价值等方面作进一步陈述,仅择录有关“豆腐诗话”,作为“...  相似文献   

2.
从什么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还有内在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近代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而又见仁见智的焦点问题。西化派专注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待中西文化,将中西文化的差别归结为时代性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化早就已经死亡的结论。文化保守主义者注重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坚心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做见证,但也存在着根本不承认中国现代文化是整体的“中国文化”之组成部分的问题。“马魂中体西用”论指明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文化生命整体”,明确肯定这一“文化生命整体”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3,(6):640-640
1.2010年,Martinsoukup教授发表了题为《文化的概念:生命文化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化》(Ccnceptof Culture: Bioculturology and Evolutionary Social Sciences)文(作者在之前曾经提出的用文化进化理论作为一个参考,用生命文化学来建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这引起了一定的争论)。在这一篇论文中,他分析了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概念新的演变。他认为,作为历史科学的人类学和在人类学中作为认识论工具的文化研究目前都存在着一些困境。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是社会科学的进化学派中对文化的理论框架的分析。笔者最后得出结论:生命文化学的建立,有助于解决社会生物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存在的一些难题:文化进化理论的争论可以追根溯源到“文化”和“自然”这两个词汇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4.
礼的制度设计是靠人的社会活动得以实现的,作为维系社会的纽带,礼的实践性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作为礼仪制度的承担者,有把外在礼仪制度内化为人的德性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成就德性的社会化过程中,人的原始生命得以扬弃,文化生命得以升华。“学”与“教”是推行、灌输礼的有效机制,礼的形上本源价值与礼的繁文缛节具有不即不离的性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和”是个精髓。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人之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和生、和处、和达理想社会的憧憬。自中共十六大始,“和谐”作为一个新概念被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视。这反映了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刻程度,对当代社会发展把握的准确程度。它也表明了,共产党人力争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主动思考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共同问题的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现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一个人的主导价值观是个体所特有的思想意识的核心与精神世界的支柱。因此,社会与个体的价值观的状况与水平问题,就成为影响师范生品德“底线”状况与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泛法治主义倾向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引起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反思,法律的显性社会控制功能具有局限性,需要宗教、道德等隐性社会控制形式的弥补。礼仪是道德的精华与核心,礼仪文化是隐性社会控制的最佳载体,是法律显性控制的最佳补充,具有隐性社会控制的重要功能。要通过礼仪文化对个体的浸润和陶冶去夯实实现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基础,通过个体的实践与养成,抓住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关键;通过拓展与提高,把握实现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社会正处于“单位社会”向“市场社会”转型的“中间社会”,在此期间兴起的宗亲组织兼容传统性和现代性,获得较高的认同,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功能和资源整合功能,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田野调查发现,桂西南地区的乡镇长期受宗族文化和熟人社会影响,乡村居民在心理上对宗亲组织的认同度较高。宗亲组织在民间社会纠纷调解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处于国家与个体间的“中间社会性”不断提升。然而,宗亲组织具有组织性弱、管理难度大、容易导致人治等弊端,对它的治理必须在礼治与法治、传统性与现代性、社会治理与政府管控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是形成媒体个性风格,尤其是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它们成为媒体的文化基因,成为媒体生命存活的“DNA”。考察“京沪冲突构造”中的近现代北京、上海报刊,分析湖湘文化对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影响,即可印证这一规律。前者构成184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侧面,后者则孕育出了毛泽东这个影响中国历史和中国新闻的巨子,以此见出区域文化对新闻传播史的深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庄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是“忘世”思想,这在其对人类生命存在进行现世性与彼岸性的双重思辨中得以构建。庄子企望超越生命存在的现世性局限,获得自我的精神解脱、超越,实现生命存在的彼岸性追求。因此,庄子的生命哲学并非“出世”、“厌世”或“游世”等看法,而是体现出浓厚诗化意味的“忘世”思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尚不完备,政府仍拥有较大垄断配置权。由于制度“缺席”与权力失约,政府干预失灵就会产生“非生产性租金”,在“官本位”文化影响下,受个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驱动容易出现权力腐败现象。运用公共选择、委托—代理及寻租等理论对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腐败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个体因素四方面探究其多元形成机理,为真正从源头上预防与遏制腐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金更兴 《甘肃农业》2006,(7):179-180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散见于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的思想和主张中,这一系列的和谐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我们构建争谐社会的思想源泉。今天“和谐”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这无不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薪火相传有着莫大的关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政通人和”、“民本和谐”、“争为贵”思想,闪烁着极其丰富的和谐理念。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创新,对当代中国甚至是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传统和谐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先进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基础;先进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共产党人的生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解读中国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对农业演变的影响?如果仅仅只从“文化背景”的角度,静态地、平面化地阐释文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不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化与农业发展二者之间某种必然的动态联系,即某种动态规律性。本文从“文化结构”这一概念出发,从“文化结构”与“文化功能”关系的角度,将农村文化传统放入文化结构中去。审视其在当代中国农业演变的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思想,反映了对先秦以来儒道二家的伸和”思想的融合。该著作把音乐客体与主体的生理、心理相统一,把艺术与自然、个体生命与社会相统一,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相加”的艺术境界。本文从乐的起源、美的本质、追求美的途径、三个方面剖析其玺在中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实验动物生命文化是生命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深化培训、实施措施及建立评价标准这六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体现“敬畏生命”的核心,构建实验动物生命文化教育体系,形成了一种“科学与人文交汇,理性与激情互动”的学校生命文化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地域文化为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在安徽革命实践中涌现出的大别山精神、新四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渡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三不朽”具有关联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对“三不朽”做了新的诠释,丰富了“三不朽”的内涵与深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激发了学界对图书馆文创研究的热情,图书馆文创已经从“前沿”升级为“前沿+ 热点”。国内外学者在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经验借鉴、保障策略、开发途径和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卓有创见地探索和思考,但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工程,是跨学科融合发展的产物。本期图书馆文创专刊集合了一批以高校教师和图书馆业务实践部门为主体的、对图书馆文创研究充满热情的学者,遵循“理论—借鉴—应用”3 个维度的内在主题理路,围绕“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从不同角度为中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事业的发展与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中隐”是以庄子的逍遥人生为理念, 远离政治斗争的遂性自由的生存哲学和方式, 其核心是“适”, 在适性逍遥的前提下, 再安排对社会、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强调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人本主义精神, 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专制集权社会, 这一思想是超前的。而且, 其适性逍遥并不是其最终的目标, 其最终的目标是以适性逍遥为保证, 实现自己的自由自在的艺术创造。故白居易“中隐”对后世苏轼、明代三袁均有很大影响, 但毕竟时代不同了, 这种影响终于以浪漫精神衰退为特点走向另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米的历史是与日本的历史共同开始的。稻作与米可以看作日本历史的象征,至少是 日本历史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民族固有的生死观 、世界观乃至宇宙观,都可在这成为日本人生存根基的稻作文化中得到解释(2)。这 种使日本列岛的社会历史发生了最深刻变化的稻作文化,一般都承认是中国稻作文化的东传 。然而,中国的稻作文化到底在什么时候从哪条路线传入日本?对此则众说纷纭。有的主张 “陆路说”,有的主张“海路说”,有的主张“北路说”,有的主张“南路说”,也有的干 脆提出“多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