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资料及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后2个4年间,林地和建设用地是先减少后增加,草地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在8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增加.8年尺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2.前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7,园地与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林地的年变化率较低.后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9,耕地与园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未利用土地和草地的变化率较低,后4年变化程度比前4年明显.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政策变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和人口增长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疆和田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资料及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工作,对和田地区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前后2个4年间,和田地区耕地是先增加后减少,草地则是先减少后增加。在8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园地、草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耕地、林地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8年尺度和田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21,前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6,建设用地、耕地及园地的年变化率较大,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的年变化率较低。后4年和田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9,园地与耕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的变化率较低,后4年变化程度比前4年明显。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和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河北沽源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沽源县1996-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对沽源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表明:沽源县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交通用地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达到1.34%,其中林地的年变化率最大,耕地的年变化率也较大;11年来沽源县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2001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1989~2007年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景观结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由此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发现:在1989年~2007年间,研究区林地、草地、盐碱地和水域在减少,其中林地减少最多,草地和盐碱地其次,水域面积减少最小。耕地、建设用地和沙砾在增加,耕地增加最多,建设用地其次,沙砾变化较小;在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5744.1×106元,分别下降为2001年的5543.0×106元和2007年的4540.2×106元;在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气体调节、授粉、生物控制和食物生产所占比例在1989年~2007年间呈增长趋势,干扰调节、水分调节、营养循环和废物处理所占比例则在减少,气候调节、水分供应、侵蚀控制、原材料和休闲娱乐变化较小,土壤形成、栖息地、基因资源和文化服务所占比例则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8年、2000年和2004年3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模型,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宝鸡市金渭两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 a来宝鸡市金渭两区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园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城乡用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林地呈现减少趋势,而未利用地有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大.未来16 a内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基本趋势是:园地和城乡用地将持续增加,城乡用地增加速度较快,林地将持续减少,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Markov过程的张掖绿洲土地利用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河西绿洲张掖市2002、2003和2004年3个时点的土地变更详查数据,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内河西绿洲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1) 2006~2010年5年间,河西绿洲张掖市耕地变为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建设用地.(2) 5年间河西绿洲张掖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转化表现为由耕地、园地、牧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向林地转化,其中耕地向林地转化的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31  
任志远 《干旱区研究》2003,20(3):202-205
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 ,对陕晋蒙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准格尔旗 1987~ 2 0 0 0年间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十分之快。其中 ,建设用地年变化率为 2 0 .6 3% ;林地年变化率为 14 .5 7% ;交通用地年变化率为 8.19% ;园地面积年变化率为 7.82 % ;未利用土地年变化率为负 6 .0 5 % ;牧草地年变化率为 3.6 3% ;耕地年变化率为负 2 .33% ;水域面积年变化率为 1.6 8%。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比分别减少了 6 .7%和 2 4 .9% ,其它用地类型占比均有增加。林地和牧草地占比增长较大 ,分别为 12 .0 %和 17.2 %。通过分析 ,提出了本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发展模式和分区调控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1990年、1999年、2002年和2005年和田河流域各县市统计资料及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和田河流域1990-2005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幅度、年变化率、动态度、优势度等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5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是1.28%;优势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未利用地一直最高;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流域内水量平衡、水盐平衡关系,加上对植被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图,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净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渭干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程度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类型分布和面积变化存在时空差异。1990—2008年流域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草地、沼泽、未利用地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加。(2)因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较大,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程度普遍不高,但近年有明显提高。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长,拜城县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长。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效益均逐年增长,后期增长率远大于前期。(3)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越高,单位面积GDP和空间城市化水平越高。未利用地面积比重的空间差异对各县市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较大影响。(4)人类活动加剧、社会经济发展等因子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地学信息图谱、生态价值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综合分析研究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效应问题。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流域建设用地、林地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面积分别为1350.90 km2、85.50 km2,增长率分别为92.83%、0.96%;耕地、草地出现小幅下降趋势,缩减面积分别为729 km2、674.10 km2,缩减率分别为-5.02%、-7.63%;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维持多年平均水平,平均面积为297 km2、7.92 km2。空间格局呈现建设用地、耕地集中于流域核心区,草地、林地集中于边缘区的分异特征。(2)各时序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转移图谱、土地利用涨落势变化近似,显著变化区主要位于流域盆地及其与山地过渡区,多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4.34%,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涨势幅度最高的是建设用地及林地。(3)基于不同的主导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TM/ETM影像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及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法研究近20a库尔勒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尔勒城市化与耕地、园地、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比例的二阶差分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市化是耕地、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比例变化Granger原因,其中城市化与耕地比例变化的Granger关系显著,城市化与园地、水利用地不存在Granger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法是验证城市化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关系的有力方法,同时库尔勒城市化所带来一系列对土地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新疆库车县耕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车县地处南疆腹地。由于库车县人口增长过快 ,造成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导致土地退化、环境恶化。因此 ,确定适当人口规模 ,对库车县耕地资源和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库车县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折算库车县耕地人口承载能力 ,试图确定在不同生活水平要求下库车县适当的人口规模 ,为库车县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利用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陕北长城沿线风沙过渡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现状、特点以及对其驱动力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呈减少趋势,其它土地都有所增加,其中园地和交通用地的增长幅度最大。本区未利用土地所占面积较大,其中以沙地为主,土地沙化现象存在,并且有向东南呈条带状推进的趋势。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大量耕地转为林地和牧草地,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耕地转变为园地,在近10年有12518.98hm2耕地转换为园地;建设用地占去一定的耕地、林地和牧草地;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尤其是牧草地沙化最为明显。国家对该地区的政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人口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未利用土地的变化是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深受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在自然因素中,风对未利用土地的影响是一个客观条件,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宣传和经济鼓励等措施,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为措施,加大地表覆盖度减少扬尘、风沙等危害,最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河灌区种植结构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研究区进行系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划分了7类一级景观要素和19类二级景观要素,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获得了1998年、2002年、2006年、2010年和2014年共5期解译结果,选取了8个景观指数,分别在阿克苏河灌区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分析、种植结构动态变化分析和驱动力分析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灌区耕地面积58.59万hm2,占灌区土地总面积的26.51%,主要作物品种为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园地面积30.07万hm2,占灌区总面积的13.60%,主要经济林品种为核桃、枣、苹果和葡萄。(2)1998—2014年间,林地、其它土地和水域的面积变化相对不大,园地、住宅用地、草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则较大。其中,水稻和马铃薯耕种面积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25.5%和1.7%,枣、苹果、核桃、小麦、玉米和棉花耕种面积则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382.3%,150.4%,110.3%,232.8%,139.7%和29.0%。(3)受到近年来高强度、大范围的垦荒和集约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各类种植作物和植被的斑块面积逐渐减小,离散化程度提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4)导致阿克苏河灌区种植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经济和产业发展、人口变化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驱动力则发挥较为稳定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绿洲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及人为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壤含盐量空间异质性及人为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在0-10cm、10-30cm和30-50cm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绿洲的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含量分布相对较高,绿洲西部和西北部的含量分布偏低,而在绿洲北部和西南部,土壤含盐量具有中等水平的空间分布。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致使绿洲部分区域受人为活动影响严重,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弃耕严重,致使盐分在土壤中急剧增加,表聚强烈。因此,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研究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盐渍化防治措施是目前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