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4种不同种质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可育期内相互杂交,将其杂交组合的F1、F2代在广州长日高温条件下种植,观察其育性表现,并进行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N12S与N18S的不育基因完全等位,W7415S与5460S之间,安农S-1与W7415S、N12S(N18S)之间光温敏不育基因部分等位,即它们两两之间存在1对位点相同的不育基因。W6154S与所有其他6个不育系,衡农-1S与所有其他6个不育系,5460S与W7415S之外的其他5个不育系,不育基因均完全不等位。文章还对不育基因等位性划分标准,以及光温敏不育系的转育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7个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2个独立遗传的恢复基因控制。笔者建议把它们定名为Rf#-1和Rf#-2;Rf#-1为完全显性,Rf#-2为部分显性;Rf#-1的恢复效应大于Rf#-2。不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1rf#-2rf#-2)和S(rf#-1rf#-1rf#-2Rf#-2)可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2-)]、S[Rf#-(1-) rf#-2rf#-2]和S(rf#-1rf#-1Rf#-2Rf#-2)。经育性基因的等位性测验,可将7个不育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湘远4-A、中12A和显无A,在2个育性恢复基因位点上与引自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的2个育性恢复基因Rf#-1和Rf#-2等位且性质相同;第二类是104-7A、NM-1A、NM-2A和NM-3A不育系,在rf#-1位点上有一个复等位基因rf#+m#-1,杂合等位基因rf#-1rf#+m#-1的不育效应大于纯合态rf#-1rf#-1或rf#+m#-1rf#+m#-1的效应,即rf#-1rf#+m#-1对Rf#-(2-)起隐性上位作用,从而使等位性测验群体中的不育株比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相似文献   

4.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皮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生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 生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MI 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 CMS系统双低不育系宁A6、保持系宁B6和恢复系宁R1、宁R2、宁R3和宁R4,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归类、MI CMS系统恢复性的遗传、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和恢复系的细胞质育性。结果表明:(1)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花粉数量、花粉生活力、自交结实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将本试验育性分级标准中的1级、2级和3级植株均作为不育株,仅4级植株为可育株。(2)根据这一归类方法,MI CMS恢复基因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模式。另外,在分离世代中还存在部分雄性不育株,表现为开花前期有少量花粉,后期则完全不育,对于这些植株的遗传表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MI CMS系统恢复系宁R1、宁R3和宁R4的恢复基因处于同一位点,是等位的。(4)MI CMS系统恢复系宁R1和宁R4的细胞质是可育细胞质,宁R2和宁R3的细胞质是不育细胞质。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6个广亲和品种(WCVs)与4个测验种和7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杂交F1、WCVs间杂交F1及F2的小穗育性.结果表明;6个WCVs与测验种IR36、南京11号、秋光、巴利拉杂交F1的小穗育性都在70%以上,表现亲和;而对7个TGMS的亲和性表现明显差异,不同组合F1的小穗育性为43.1%-88.6%.6个WCVs杂交的15个F1中,有14个F1的小穗育性在75%以上,表现正常,但其F2都分离出不同数量的少数半不育株.组合Varylava1312/轮回422F1的小穗育性为55.2%,F2群体中可育株与半不育株明显分离,表明这两个WCVs具有非等位的广亲和性基因.  相似文献   

8.
从大白菜河头早自交系9203中发现的一株不育株,用该系中的可育株与之兄妹交育成的一个核不育两用系定名的9203AB,9203B自交S1代表现3(可):1(不)育性比;用大白菜自交系9209与9203A测交,F1代人武部植株恢复可育,F2代出现15(可)1(不)育性比。这一遗传现象表明其育性与呈相对显隐性关系的3个育性基因Mf(可)〉mf(可)〉ms(不)或2个育性基因Mf(或)mf)〉ms和两对非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不育系32Y-2A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玻里玛不育系315A和双隐性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3231AB为材料,经过5年6代的回交选育,育成了核不育与质不育之比为1:1的甘蓝型黄籽双低隐性双基因细胞核+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系(DRGCMS)32Y-2A。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6的遗传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6”是以甘蓝型油菜双高雄性不育系“MICMS”为基础材料,采用双低油菜中间品系为轮回亲本,应用“育性,品质同步筛选法”转育而成。双你品质性状及不育性状的质核互作效应遗传性稳定。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宁A6与“宁B6”具有稳定的异质同核性,宁A6多出酶带(Rf为0.19和0.84)来源于不育细胞质。“宁R1”及其F1亦其F1亦含有各自的特征酶带。遗传试验证明,宁A6的育性受  相似文献   

11.
水稻雄性不育性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及光温敏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质核互作雄育性由细胞质不育(S)和两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长日高温雄性不育,短日低温雄性可育,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怀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pm1位于第7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G477的遗传距离3.5cM,下与RG511和RZ272相距15.0cM;pm2display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L17A及其保持系L17B细胞核雄性不育(GMS)的不育株L18A和不育株L18B以及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GCDMS)的核不育株GCDMS-HA和质不育株GCDMS-BA的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差异研究表明,3种类型不育系都随着花蕾的发育,POD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CAT酶活则显著降低,GCDMS-HPA的POD酶活性与L18A相近,极显著高于L17A和L17B  相似文献   

13.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主基因SSR标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恢复系凤可 1、A619与 Cms-C237、Cms-CMo17组配的 F2和 BC1分离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凤可 1有两对重叠恢复基因 Rf4和Rf5。用微卫星标记(SSR)将凤可1中的恢复主基因Rf5定位在第 5染色体长臂上,与引物 bnlg1711、bnlg1346和 phi058紧密连锁,距 3个引物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7.51cM、1.68cM、9.87cM;恢复主基因 Rf4与第8染色体短臂上的引物bnlg2307连锁。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创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相似文献   

15.
对杉木雄性不育原株混合授粉子代的开花情况作了观测与分析,实步认为杉木雄性不育性属核系基因作用型,即雄性不育株的细胞核有5对控制育性的隐性纯合基因,细胞质有一种控制不育性的基因,构成雄性不育基因型-S(ms1ms1ms2ms2ms2ms3ms3ms4ms5ms5).  相似文献   

16.
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149A,保持系149及其3个恢复材料L783,太106和PH85-4经杂交、自交获得F1(A/R),F2,B2(A∥A/R),B2(A∥B/R)等世代材料,所有材料连同亲本于1995年秋种植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场,1996年考查其目交结实率并据此分析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F2和B2中极少出现完全不育株,F1、F2和B2平均自交结实率无显著差异,且B2的平均自交结实率显著低于B2,因此初步认为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3个恢复材料可能均含有一对主效显性恢复基因和众多微效恢复基因,L783的恢复力强于太106和PH85-4。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利用生物技术,从具正常细胞质的优良自交系5003体细胞中,选出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突变无性系(编号:92-1A)的初步结果。多年对92-1A分析表明,92-1A的不育性是稳定遗传的核质互作型,不育性的恢复是受1对显性核基因所控制,不育性可由反B保持、由E28恢复。92-1A在抗大、小斑病和与E28的配合力上,保持或略优于亲本5003。  相似文献   

18.
1993 ~1997 年通过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不同品种或品系测交F1 及后代兄妹交、回交的世代遗传分析,研究其对雄性不育的恢保能力。试验结果表明,64 份不结球白菜品种或品系对该不育系雄性不育性的恢保能力不同,可分为完全保持系(4 份) 、完全恢复系(2 份) 、半恢复半保持系(7 份) 、高保持系(17 份) 、高恢复系(1 份) 和不稳定保持系(33 份)6 种类型。半恢复半保持测交F1 的兄妹交及回交可育株∶不育株呈1∶1 分离,可育株自交呈3∶1 或全恢复可育性。控制该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核基因由1 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所组成,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该不育性对温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90—2441A的遗传及其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90-2441A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0-2441A核不育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甘蓝型油菜均可作为它的恢复系;等位性测验表明,90-2441A,1171A,S45A均受2个相同位点的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它们在遗传上属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及等位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光敏核不育系M901s、F151s、Hs-1,Hs-2和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5460FPs、5460s2为材料,杂交配组。通过对这些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杂交组合的育性观察,研究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之间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1)Hs-1与培矮64s,Hs-2与5460FPs、M901s与5460FPs之间分别存在着一对、两对、三对基因的差异,这些组合的不育性的表达与遗传背景有很大关系;(2)54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