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为分析手段,利用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及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阐释了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消费状况及消费结构,分品种计算了中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进而在分析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三种需求弹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各品种植物油的消费特征与趋势,并着重对城乡消费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乡消费支出与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及其差距的角度,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利用甘肃省1980~2005年的统计资料,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且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收入增长,对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09-17410
采用广东省1978~2007年数据,在对城乡居民消费-收入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进而从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的角度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乡消费支出与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及其差距的角度,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利用甘肃省1980~2005年的统计资料,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且农村居苠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收入增长,对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食用植物油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植物油追求品质的提升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消费者商品知识不足等原因导致难以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品种。基于武汉市和鄂州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对人们判别食用植物油质量的不同标准和一些营销措施的可靠性做了统计,结合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植物油生产厂家提供决策参考,改进其营销策略,在稳定原有消费者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目标市场,以扩大市场份额,并为消费者合理健康消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机制的理论基础上,估计了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的长期均衡模型和短期动态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以及收购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比对消费的变动均有显著的影响,而利率对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长期均衡误差项对消费的变动有较大的反向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8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农户消费与收入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作为误差修正模型的理论基础,结合湖北实际,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确定湖北农户消费与持久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关系。以此为基础,得出提高农户的收入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9.
《江西农业学报》2022,(6):211-212
通过对农村消费支出和纯收入这2个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找到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统计分析表明:农村消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吴爽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211-212
通过对农村消费支出和纯收入这2个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找到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统计分析表明:农村消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收益—成本权衡理论,构建了农户减灾收益与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森林灾害减灾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郊区72.11%的农户有减灾需求,尤其对村集体帮助、政府救济和森林保险等减灾措施的需求较大,火灾、风灾和病虫害是影响农户生产生活的最主要灾害类型。农户对减灾措施的认知程度、风险偏好、林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三年内受灾严重程度和对政府防灾救灾体系的满意程度对减灾需求影响显著;而农户家庭年均纯收入、林业生产人数、对减灾措施了解程度、林地规模、林地质量、林地位置、树种及3年内受灾次数对减灾需求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通过提高农户对减灾措施的认知水平,并根据农户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减灾措施,建立健全林业防灾救灾体系是实现对林业防灾减灾措施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是河北省农村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需求弹性相对比较小,但随着农村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各类农产品市场结构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据此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与价格、恩格尔系数和替代品之间的关系,通过综合得分排序,得出替代品对蔬菜消费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蔬菜价格对蔬菜消费量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致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有很大关系,收入增加决定农村居民更关注营养与健康。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上海市城镇家庭的蔬菜消费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1995年以来上海市城镇居民蔬菜消费的特点,估计了ELES模型的参数,计算了主要食品的消费弹性系数。研究发现:蔬菜和粮食收入弹性接近,都是上海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其边际消费倾向远低于肉类;蔬菜、粮食和肉禽蛋水产品三者之间是互补品的关系;蔬菜等食品的消费受收入和自身价格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福建省呈现出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收入是决定消费能力与消费倾向的要素之一。本文依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从收入和收入分配角度分析得出制约福建省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等。因此从收入因素探讨进一步扩大福建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居民调查和专家咨询,采用GM(1,1)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变化,城市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趋于稳定,而农村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显增加,城乡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均将显增加,在动物性食物消费的结构比例上,城乡居民均在向1/3猪牛羊肉,1/3家禽产品和1/3水产品的比例趋势比较,植物性食物消费中,粮食的直接消费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居民,因此,在中长期内,拉动长江三角洲食物消费总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城乡居民人口的增加和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北京农民生活已达到富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分析发现,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对粮食、蔬菜的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而植物油、猪牛羊肉、禽肉、蛋类和水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城镇居民相比,北京农村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支出远低于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消费少,动力不足.通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可将大大提高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宏观数据,用调整离差率对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在分析我国居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基础上,建立引入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扩展模型,实证研究2类不确定性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重点比较分析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皆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且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支出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4-2012年陕西省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数据,运用AIDS模型,分析了城镇居民总体和不同收入组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探讨了陕西省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禽类、水果类和奶类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奶类消费的价格弹性大于1。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收入组的粮食消费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低收入组肉类、蔬菜、水果的收入弹性均高于同期高收入组的收入弹性,而肉类的消费价格弹性却低于高收入组,其变化趋势也呈现出明显不同,但总体呈现"肉类+蔬菜+主食"的饮食结构。因此,根据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特征陕西省应该在全面稳定食品价格的同时,要特别关注价格富有弹性的奶类;继续加大对水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低收入组的食品消费补贴;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引导城镇居民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9.
以中美原油消费量为因变量,以原油价格、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原油净进口量、GDP等为自变量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中美原油消费模型。结论表明:GDP不是影响美国而是影响中国原油消费的显著变量,原油净进口量及原油当年价格均是影响中美原油消费的显著变量,但影响大小差异显著,并对此提出了采用套期保值、保障原油运输通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广东农村村民应急行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调研数据对应急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与修正完善,分析影响应急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以及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影 响应急实际行为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应急知觉行为控制、应急主观规范、应急行为意向和应急素质条件,应 急行为态度与应急主观规范以及应急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改善农村村民应急行为 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