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山地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及特点,提出运用攀缘植物营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植物景观是应对山地城市种种限制性条件的有效策略,具体包括:1)利用山体空间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2)利用建构筑物形成立体化的植物景观3)利用线性空间打造主题性的植物景观。以遂昌县城为例,阐述了中小型山地城市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和内容,并介绍了常见的攀缘植物。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营造植物秋季景观是利用植物秋季的季相变化特征,合理布置,创造出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植物景观。在植物造景中运用树木物候相变化进行植物景观配置,从而表现景观的时间与空间之美。探讨了利用不同植物的秋季观赏特点,如观花、观果、观叶、观姿和观干枝五个方面,以及利用植物的不同配置形式,如平面布局中的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和垂直布局中的单层次和多层次的配置方式,来营造秋季景观。  相似文献   

3.
人们生活的空间是立体的,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如果能够在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上,充分发挥植物色彩美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那园林绿化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多数植物叶子常年呈现暗绿色,是大自然和园林绿带景观的基本色调,如松柏、黄杨、竹子、桂花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景观植物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了景观植物识别的重要性以及景观植物识别对其配置设计的制约及促进作用。对如何进行景观植物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探讨性论证。引导和要求学生在识别植物时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诸多感官方面入手,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加深对植物的识别记忆。得出有利于景观植物识别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层次分析法对杭州、武汉地区87个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植物景观的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建立桂花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桂花整体形态、景观观赏特性、景观要素多样性、植物群落多样性、植物群落稳定性是影响桂花植物景观效果的重要指标。选育桂花新品种、提高桂花观赏性是提升桂花植物景观应用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景观植物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了景观植物识别的重要性以及景观植物识别对其配置设计的制约及促进作用.对如何进行景观植物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探讨性论证.引导和要求学生在识别植物时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诸多感官方面入手,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加深对植物的识别记忆.得出有利于景观植物识别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择合理的植物,是植物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绿地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在植物景观营构时,不仅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生态特性,更要考虑城市的特殊生态条件,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健壮,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校园景观格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分析原理,对校园植物景观格局进行研究。根据校园景观的功能区块,将校园景观分为科研生产区、教学学院区、东湖景观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对5大区各类斑块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园以绿地为基质,东湖景观区的植物景观格局较好,对校园后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从功能、格局和景观生态效益的角度,提出对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竞红 《林业科技》2007,32(3):61-62
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主要构建要素,其景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整体景观质量.如何对拟建植物景观进行科学的设计,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行性.针对现阶段对植物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不多,评价指标不够完善的现象,从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的角度建立起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框架,以便为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滨海地区野生药用盐生植物园林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彭红丽  徐迎碧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117-120,126
以秦皇岛滨海地区野生药用盐生植物资源调查为基础,对其中23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的植物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野生药用盐生植物构建多层次稳定的植物景观,探讨了特色景观建设的几种模式,可为滨海特色景观建设和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云山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建设规范要求,综合考虑青云山风景区景观资源特点、森林植物景观现状及其地带性植被类型等因素,以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改造措施和优化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沙市6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园林植物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小玲 《热带林业》2004,32(1):35-38
美舍河带状公园(白龙桥——长堤路)的规划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现代人的设计理念.精心构思,合理布局,通过植物造景营造优美的滨河景观,满足滨河两岸居民多层次的活动需求,成为海口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陈鑫峰  王雁 《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本文强调了森林美的多重性,系统地阐述了森林美的各种层次,分析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特征,并提出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构景原理,将路离和审美对象尺度两者相结合把森林植物景观区分为7个层次,即(1)细部景观;(2)个体景观;(3)林内景观;(4)林道景观;(5)近景观;(6)中景观,(7)远景观。对各个层次的界定主要构景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提出了在对森森景观进行评判研究时必须明确其对象的层次归属,最后,对15个构景因子的近景,中景,远景中的重要性差异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广州公园植物景观构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对于城市园林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通过对广州各公园植物景观的全面调查,结合树木的不同组合形式及相应的植物配置实例,从植物设计的平面构成,立面构成,色彩构成三方面初步研究了广州公园植物景观的构成,并总结出林缘线与林冠线设计的几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植物景观配置是园林景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植物的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对植物造景的功能和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楠溪江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优化初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楠溪江风景区景观资源特点、森林植物景观现状及其地带性植被类型因素,提出楠溪江流域森林植物景观优化分源头区块、中下游区块、村镇(四旁)区块和恢复人文景观及地方特色森林景观4块进行。  相似文献   

18.
吴昊 《绿色科技》2014,(2):76-77,81
指出了在现阶段,人们在景观环境上极为重视,在居住区中的营造景观环境方面拥有着较为巨大的比例,植物的优化配置若实现,能够增添居住区域的景观美化度。由于植物拥有着地域特性,所以在居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方面,需要根据地域模式开展具体的分类。主要按照居住区植物配置的需求,将杭州居住区中相对适宜的植物配置模式有所明确,从而对营造景观特色方面进行居住区绿地分类的概述,同时用多层与高层高档的居住区植物景观特色案例将其可行性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将生产性景观分为大田生产景观与设施生产景观2种形式,并以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生产性景观在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设计原则、规划布局、植物配置等,可为以农业为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塑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植物景观评价实现了植物景观分析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以植物景观评价为主题的62篇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研究热点共现、研究区域共现等分析,比较了层次分析法、美景度评价法、审美评判测量法、混合模型评价法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现状,并从评价对象、目的、方法等角度对未来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未来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方法将越来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因子的选择也将越来越科学化、系统化,较为宏观尺度的植物景观评价、单一科属的植物景观评价、改造前的植物景观评价将会是下一步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