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扦插的育苗分不同枝龄、采用不同基质、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季节扦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印楝可通过扦插方法进行无性繁殖,插穗最好采用1年生(已木质化)枝条,基质用沙质壤土,应用1000mg/LIBA生长素处理,在4~9月扦插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印楝扦插繁殖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激素种类、浓度、扦插基质、插条类型、生根时间和扦插季节对印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3~5月印楝扦插成活率较高,其中以3月中下旬扦插效果最好;插条类型以1年生木质化枝最佳,扦插基质以河沙为好;经IBA处理的插穗成活率及生根时间均优于ABT1生根粉和2,4-D,该3种试验激素的最佳处理浓度均为1000mg/L。  相似文献   

3.
2002~2005年,开展了印楝扦插繁殖试验,对影响生根成活率的基质、插穗材料、生根剂、扦插季节、扦插后管理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扦插技术组合为:塑料杯育苗以无菌黄心土∶河沙(3∶1)作为基质,苗床育苗以等量的黄心土和河沙混合为基质,扦插前一天用10 g/L高锰酸钾液消毒,在春季和夏季采集当年生刚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和萌芽条作为插穗,用1 g/L吲哚丁酸生根粉处理插条后扦插,插后育苗床注意保温保湿,生根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印楝 (AzadirachtaindicaA .Juss) ,楝科楝属常绿乔木 ,原产于缅甸和印度等热带地区 ,适宜生长在无霜冻的干热河谷地区。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已引种成功。适应性强 ,抗性强 ,材质优良 ,树形优美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2 0 0 1年起 ,我们在山东的一些苗圃采用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进行了试种 ,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幼苗在苗圃条件下能够安全越冬。印楝嫩枝扦插繁殖系数高 ,方法简便易行 ,成活率高 ,生长量大 ,当年苗木高度可达 3m以上 ,地径可达 2 .8cm。1 种根催芽早春选背风向阳处建催芽池 ,池宽 1m ,长度视地形而定。池内先铺 15~…  相似文献   

5.
印楝种子寿命较短,在自然状态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生活力逐渐下降,其发芽能力也迅速降低。贮藏3周时,种子发芽率在80%左右,后迅速下降,尤其在第4周至第7周,每周发芽率降低约10%,至第8周时,其发芽率降到20%以下。在播种前采用1%H2SO4浸种15min或65℃温水浸种30min对印楝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可有效提高印楝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育苗基质以50%大田土(苗圃内本土)+29%腐质土+10%河沙+10%厩肥+1%的复合肥的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室温下用间歇式快速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浸提印楝油和印楝素。讨论了料液比以及浸提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种仁300g,以750mL石油醚做溶剂,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浸提21min时印楝油得率最高;将300g去油后的印楝种仁以900mL甲醇做溶剂,在快速搅拌下浸提21min时印楝素得率最高。由此得出,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油的最佳条件是:溶剂石油醚、料液比1∶2.5(g∶mL,下同)、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出油率30.4%;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素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为甲醇、料液比1∶3、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印楝素A的得率为0.438%,印楝素B的得率为0.142%。  相似文献   

7.
印楝 (Azadirachtaindiceae)属楝科 (Meliaceae)常绿高大乔木(特别干旱地区旱季落叶 ) ,原产印度、缅甸 ,我国无自然分布。树高 10~ 2 0m ,分枝早 ,枝叶密集 ,根系发达 ,萌发力强 ,生长迅速 ,2~ 3a始开花结实 ,结果期 10 0a以上。印楝耐旱、耐热、根深叶茂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8.
印楝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 《云南林业》2001,22(6):16-16
印楝属楝科,是热带、亚热带的一种速生常绿乔木,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原产于南亚,以印度和缅甸的干热地区自然分布最多,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印楝在年降雨量800~1200mm的地区特别适合种植,我国的海南、广东及我省的德宏、元谋等地均已引种成功。印楝植株各部分均可利用,经济价值高,同时它具有杀虫功能,被誉为制造生物农药的最佳原料。 印楝果成熟后易脱落,种子无后熟期和休眠的特点。这给育苗带来不良影响,故须掌握一定育苗技术。笔者在元谋县多次培育过印楝苗,现将实践经验介绍如下:1 种子处理 把…  相似文献   

9.
印楝提取物防治桑天牛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天牛成虫Apriona germari Hope喜食的构树为引诱树6株,选取一块与周围树林相对孤立的杨树林为试验地,试验地面积约为0.13hm^2,设引诱树6株,胸径8~10cm。每年1次将2g含30%印楝素的印楝种核提取物配成制剂,注入构树中,进行防治桑天牛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注药前,对照虫株率(57.50%)与处理虫株率(56.41%)之间差异不显著。注药1a后处理林的虫株率下降至38.46%,对照林的虫株率增加到70.00%;2a后,处理林的虫株率下降到23.08%,对照林的虫株率达82.50%。讨论了应用天然化合物防治林木害虫的优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杀虫植物印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楝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潜力的杀虫植物,以其应用范围广,杀虫效果显著,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和易提取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文章从其对靶标的主要作用方式、害虫控制、作用机理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用于强化有机溶剂提取印楝素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研究了用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印楝素的工艺过程,分别考察溶剂、料液比、超声波作用时间、超声波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发现,较理想的提取条件为:13.3g印楝种仁粉,料液比1:2,超声波功率200W;超声波作用时间与溶剂有关。甲醇15min、乙醇20min、乙酸乙酯10min;3种溶剂较佳提取率分别为0.3786%、0.3658%、0.2462%提取样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外标法测定提取物中印楝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强化提取与搅拌提取相比,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取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正>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是一种喜温耐旱也较耐贫瘠的多用途树种。主要用来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也可用于医药和保健型日化产品。原产印度、缅句等地的干热地区。据引种栽培试验,在我国无霜或仅有短时微霜的地方可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出于干热地区生态建设和为制备生物农药提供原料的需求,现在云南造林极端困难的干热河谷地区已大力推广,海南、四川开始种植,广西、广东、福建正试种或拟试种。印楝为新引入树  相似文献   

14.
印楝及其开发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楝属热带常绿乔木,其树形高大优美、生长迅速,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干旱地区树种。印楝全身是宝,且用途广泛,获得了“多用途树种”、“洁净的树”、“二十一世纪的树”、“天然药库”等美称,被认为可能是所有植物中最具希望的树种,并且最终有益于地球上每一个人的树。介绍印楝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叙述印楝在我国的引种现状,论述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开发现状,提出展望发展印楝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干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印楝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印楝素含量,研究了愈伤组织固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印楝愈伤组织的最适固体培养基为MS NAA 3.0mg/L 6-BA 1.0 mg/L 蔗糖40g/L 琼脂0.7%,以pH值为5.8,培养温度(25±2)℃,光照900Lx培养条件下的印楝素产出率最高,达44.76OD457/皿。  相似文献   

16.
以印楝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外植体采用次氯酸钠预处理,用0.1%的HgCl2浸泡消毒,共设66个处理,3次重复,分3次试验,结果表明,芽增殖培养基最佳组合为MS+6-BA 7.0g/L IAA 0.01mg/L ZT 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能有效促进芽生根,且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开发印楝脱皮机的必要性及其研制方案的确定,分析了印楝脱皮机的工作原理,并对设备制造材料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 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相似文献   

19.
印楝素制剂防治松毛虫及松小蠹室内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0.3%印楝素乳油40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施药后20天,防治效果达到88.5%;用0.3%印楝素乳油10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蠢,施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5.6%。观察发现,施用印楝素后,使松毛虫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20.
印楝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印楝的形态特征和3个来自不同水分条件的印楝种源在引种地的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表现。初步认为3个印楝种源;(1)物候期不同;(2)保存率,生长量,结果枝数,结果枝比等生长指标也都存在明显差异。(3)种子的印楝素量>0.4%,高于原产地的平均水平。从适应性和经济性状比较,来自干旱,半干旱地区的2种源优于来自湿润地区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