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小黑杨花粉植株转化效果各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小黑扬花粉植株高效稳定的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花粉植株叶片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中预培养2 d,用OD600值为0.1的工程菌液侵染3~5min,黑暗条件下共培养2~3 d,采用适宜的脱菌方法有利于提高遗传转化率,而用在培养基中加入CaCl2则不利于遗传转化:叶片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经过抗性芽的诱导、叶片的冉分化和根的再生,3个月后即可获得抗性苗;抗性植株经PCR和Southem斑点杂交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转入小黑杨花粉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莴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农杆菌介导的莴笋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莴笋外植体预培养2d,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5min,共培养2d对莴笋的遗传转化效果较好,初步建立了莴笋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悬铃木叶片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葡糖醛酸糖苷酶(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因子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悬铃木叶片遗传转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培养9 d的悬铃木叶片在OD600值为0.7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中浸染10 min后,再在含有100μmol.L-1的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培养基上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 d叶片的遗传转化效率最高.该体系为进行农杆菌介导目的基因培养悬铃木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农杆菌介导的莴笋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建立莴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通过设置不同预培养、共培养时间,探讨其对外植体芽分化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农杆菌菌液浸染浓度及浸染时间,探讨其对外植体致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莴笋外植体预培养2d,外植体芽分化率最高;共培养0、1、2d,外植体芽分化率差别不大;当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3、0.5,分别侵染1、3、5min,外植体致死率相差不大。因此,在莴笋遗传转化中,采用外植体预培养2d、共培养2d,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时间5min的遗传转化体系能提高莴笋的遗传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卡那霉素对小黑杨花粉植株叶片分化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的小黑杨花粉植株遗传转化研究中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其中叶片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的浓度为:20 mg.L-1~40mg.L-1;抗性芽生根培养阶段卡那霉素的浓度为20 mg.L-1。  相似文献   

6.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胆碱单加氧酶基因(CMO)转入到96-Ⅱ喜树体内,研究影响96-Ⅱ喜树遗传转化效率的因子,建立96-Ⅱ喜树遗传转化系统.结果表明:在遗传转化过程中,预培养3d,将D600nm为0.5的根癌农杆菌侵染叶片15 min,再共培养3d,然后转入筛选培养基,有利于获得最高的遗传转化效率,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CMO基因已被整合到96-Ⅱ喜树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芥菜农杆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农杆菌导入法,探讨了影响芥菜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参数,初步建立了以MS 6-BA(2.0mg/L) NAA(0.2mg/L)为分化培养基,预培养时间3或4d,共培养时间4d,农杆菌浓度D600nm为O.5,浸菌时间10min,筛选压Kan为25mg/L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自交系Z21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幼胚遗传转化效率一直是影响玉米转基因研究的重要因素。针对玉米自交系Z21,在外植体大小、农杆菌浓度和共培养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幼胚大小1.5~2.0 mm、农杆菌浓度OD_(600)为0.9~1.2、共培养3 d的条件下,Z21的外源基因表达效率最高。通过优化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各种因素,初步建立了玉米自交系Z21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构建高效的康乃馨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康乃馨叶片为受体材料,通过抗G418筛选,探讨预培养时间、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根癌农杆菌介导康乃馨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20 mg/ml G418是康乃馨叶片转化的适宜浓度。随着预培养时间的增加,康乃馨叶片的存活率降低,预培养2~3 d时抗性芽分化率较高。当根癌农杆菌OD600为0.5~0.8时,抗性芽分化率较高,适合康乃馨转化。共培养2~3 d时,康乃馨叶片生长状态好,抗性芽分化率最高。[结论]预培养、共培养各2~3 d,菌液浓度OD600为0.5~0.8是根癌农杆菌介导康乃馨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王林'苹果愈伤组织为转化研究的材料,在已经建立的遗传转化基础上,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王林'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系统.[方法]在遗传转化的过程中,通过对根癌农杆菌的侵染时间、共培养以及抗性的选择,优化遗传转化体系并且增加转化效率.[结果]选择生长20 d的愈伤组织,在根癌农杆菌OD600=0.8时侵染20 min,共培养3d、转入卡那霉素30 mg/L和头孢噻肟250 mg/L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可显著提高遗传转化效率.[结论]将McmiR 399d作为标记基因进行转化,优化苹果'王林'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系统,从而得到过表达和沉默的McmiR399d'王林'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马铃薯基因工程的常用方法,了解该方法的影响因素,探索高效的转化系统对于马铃薯的品质改善、抗逆性提高和用作生物反应器均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传波  郭嘉  袁英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743-2746,2762
以玉米(Zea mays L.)HiII的幼胚为外植体,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为报告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对影响遗传转化体系的外植体大小、农杆菌浓度、热预处理温度、侵染时间、共培养及恢复培养时间、抗生素、筛选剂等因素进行优化,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幼胚大小为1.0~1.5 mm,农杆菌菌液的OD600 nm为0.5,40℃热处理3 min,侵染8 min,共培养3 d和恢复培养4 d,100 mg/L羧苄青霉素作为抑菌剂,双丙氨膦作为筛选剂时为最佳遗传转化条件。通过该优化体系已获得多种转基因玉米材料,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转化条件。[方法]以培养3周的蝴蝶兰原球茎和文心兰愈伤组织为试材,以大肠杆菌为生长培养基,研究3种农杆菌菌株的侵染力,以及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酚类诱导物(AS)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结果]以蝴蝶兰原球茎为农杆菌介导的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的优化条件为:预培养时间3d,菌液侵染浓度OD600=0.3,菌液侵染时间10min,pH值5.4,菌液侵染后,与农杆菌共培养5d并添加100μmol/LAS,此条件下的瞬间表达率最高。将蝴蝶兰遗传转化的条件运用于文心兰,得到的转化率较低。3种农杆菌菌株中,EHA105菌株侵染力最强,其次是AGL1,LBA4404最弱。[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优化农杆菌介导的月季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建立月季品种‘萨蔓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我们通过衡量GUS基因瞬间表达水平,探讨了各因子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光照条件、共培养培养基中无机盐含量及乙酰丁香酮(AS)含量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及农杆菌菌液浓度对根癌农杆菌的生长以至基因转化有重要影响.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为:将月季胚性愈伤组织与OD600值为0.5~0.8的农杆菌菌液侵染20min,然后在含300μmol/L AS并且无机盐减半的MS培养基上黑暗、23℃条件下共培养3d.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育种领域研究进展:(1)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果树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冻、抗盐、改良生长特性、生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存在的高效离体再生系统的建立、提高转化后再生频率、假转化体和低转化率、过敏性反应、开发基因资源、基因工程的生物安全性、多重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3)农杆菌介导叶绿体遗传转化,非组培遗传转化已成为模式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此简单介绍了其应用情况和技术原理,这些方法在其它植物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探讨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及草丁膦(PPT)筛选浓度等因素对大豆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大豆转化的农杆菌菌液浓度D600nm为0.8,子叶节外植体侵染时间以30min为宜,外植体侵染后在含有25mg·L-1LA共培养基中暗培养3d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此外,PPT筛选的适宜浓度为5mg·L-1。根据大豆子叶节农杆菌转化特点,研究中采用了延迟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遗传改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农杆菌介导法的受体系统有原生质体、愈伤组织、直接分化芽和胚状体受体系统等;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因素有侵染力,抗生素,基因型等;常用检测方法有GUS活性检测,PCR技术,杂交检测,免疫学检测.从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中的各种转化受体系统、影响果树基因转化的主要因素和转化植株的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不同果树建立高效的基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与受体的共培养条件,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玉米芽生长点的遗传转化效率,以郑58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用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通过控制农杆菌共培养时的水分提供方式,研究共培养时的水分条件对农杆菌转化玉米芽生长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转化的玉米种子放到加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培养皿放置10~15粒种子,加1.5 mL无菌水,放在25℃暗培养3~4 d,在不影响转化效果的基础上有利于转化后发芽,可获得较多的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研究的进展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粳稻遗传转化中。但是对籼稻遗传转化相对困难,由于水稻两个亚种遗传差异大,籼稻对转化反应的基因型依赖性强,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率低。本文扼要回顾了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研究的历程,系统介绍了影响籼稻转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籼稻遗转化效率的对策。高效籼稻转化体系的建立可以加速水稻转基因品种改良育种进程,推进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河北杨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预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芽频率作为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河北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系统为预培养2 d,农杆菌活化菌液1/2MS稀释10倍,侵染5 min,共培养4 d。按此方法河北杨叶盘转化率可达35%。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贾小明等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河北杨遗传转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