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羊肚菌白霉病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采用ITS鉴定病原菌,并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羊肚菌染病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落形态、显微特征与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9spora longispora基本一致,ITS序列与长孢卵单隔孢霉相似度为99.44%,经鉴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可能为长孢卵单隔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培养基为MYG培养基,25℃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对pH适应范围较广,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乳糖及酵母浸粉。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田间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一个菇房内发现了银耳白霉病.通过组织分离的方法分离了该白霉病的病原菌,并按照科赫氏法则确认了所分离的病原菌为致病菌.通过对该病原菌rDNA-ITS序列进行分析、在NCBI上进行比对,并通过MEGA 5.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病原物属于黑粉菌属(Melanotaeniu...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  相似文献   

4.
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一个菇房内发现了银耳白霉病。通过组织分离的方法分离了该白霉病的病原菌,并按照科赫氏法则确认了所分离的病原菌为致病菌。通过对该病原菌rDNA-ITS序列进行分析、在NCBI上进行比对,并通过MEGA 5.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病原物属于黑粉菌属(Melanotaenium)。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15~3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 4.5~10.0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4.5;病原菌菌丝可利用多种氮源和碳源,其中对氮源硝酸钠和碳源淀粉的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iferri菌丝在大麦、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在PH值3-12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8.0时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最适ph值为5.0-6.0。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分生孢子在PH值为3.0-9.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0-5.0。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45℃处理5min,分生孢子便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6.
杜鹃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昆明市郊的杜鹃盆花种植基地采集炭疽病样品,经病原分离和纯化得到形态一致的6个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将该杜鹃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p H值、温度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最适合的为葡萄糖;有利于该病原菌生长的有机氮为蛋白胨,无机氮为硝酸钾;病原菌在15~35℃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适于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p H值为6~8;适于产孢的培养基为MA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从昆明市郊的杜鹃盆花种植基地采集炭疽病样品,经病原分离和纯化得到形态一致的6个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将该杜鹃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p H值、温度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最适合的为葡萄糖;有利于该病原菌生长的有机氮为蛋白胨,无机氮为硝酸钾;病原菌在1535℃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适于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p H值为635℃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适于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p H值为68;适于产孢的培养基为MA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伊犁巩留县伊贝母根腐病进行调查和采样,根据根腐症状,病原形态对贝母根腐病进行鉴定并对该菌在不同营养和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致死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母根腐病是由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引起的,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土壤浸液培养基与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慢。在10~3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高于30℃或低于10℃时该菌停止生长。在p H值4~10之间均能生长,在p H值6~8之间生长速度好,当p H值小于2或大于12时该病菌不能生长。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9.
对紫草白霉病病原菌--紫草柱隔孢(Ramularia lithospermi Pet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以紫草叶煎汁 PDA培养基为最适;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5℃: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min;氮源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蛋白胨为最适;病菌菌丝在pH值3~11范围均可生长,以pH 5~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0℃,最适20℃;碳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氮源除蛋白胨外均使萌发率下降;病菌分生孢子在pH值2~11范围内均可萌发,pH值4~5为最适;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6℃,10min.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猕猴桃疫霉病的诊断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安霸桥,长安,户县,杨陵,周至,眉县等地采集猕猴桃疫霉病病株,经分离,纯化,结果认为:陕西省猕猴桃疫霉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疫霉属的恶疫霉菌,猕猴桃为该菌在国内的新记录寄主。同时还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几种常见疫霉菌与恶疫霉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节瓜枯萎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地区节瓜(BenincasahispidaCoga.var.chieh guaHow)枯萎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和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属于美丽组尖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该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4℃.在弱碱性或碱性环境下,孢子能较好地萌发生长,当pH7 21~9 53时,孢子萌发率>50%.在酸性及强碱性环境下,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尤其在强酸(pH<1 10)和强碱(pH>10 07)环境下,孢子都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引起广东省中山市一串红茎基部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方法]对一串红病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研究了其形态特征、致病性、主要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结果]该菌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加~25℃。在供试碳源中,病原菌对葡萄糖利用最好;在供试的氮源中,对硫酸铵利用最好;菌丝在pH2—9均可生长,生长的最佳pH值为3~6;同时筛选出几种对病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杀菌剂。[结论]引起一串红茎基腐菌核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核盘菌,这在中国大陆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番茄尾孢叶霉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省新乡市郊保护地发生的番茄尾孢叶霉病的病原、症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病的病原菌为番茄煤污尾孢 (CercosporafuligenaRoldan) ,主要危害叶片 ,形成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灰黑色病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5~2 7℃ ,最适 pH值为 6~ 7,致死温度为 5 3℃ 1 0min ,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党参采后青霉病病原,为党参青霉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新鲜党参采后青霉病病原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本试验中将党参青霉病病原鉴定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25℃、pH 7和24 h光照,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条件为25℃,pH 6及24 h光照,碳源为β-环糊精,氮源为酵母粉;65℃处理10 min可致死。【结论】新鲜党参青霉病病原为扩展青霉,且可代谢产生棒曲霉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江西省都昌县“黄金叶”茶树链格孢叶霉病病原菌种类。【方法】2021年4月从江西省都昌县朱恋春茶场采集链格孢叶霉病叶片,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病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的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种类鉴定,并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从病叶中共分离到19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一致的链格孢属菌株,菌落圆形,中央墨绿色,边缘灰白色,菌丝浓密,背面深褐色,有不明显的轮纹,平均生长速率8 mm/d。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直立或弯曲,其上链状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或倒棍棒形,深褐色,有3~5个横隔膜,0~3个纵隔膜,分隔处不缢缩或略缢缩,大小(17.4~36.3)μm×(8.3~14.4)μm(n=50)。分生孢子顶端有喙或无喙,喙短柱状或锥状,有的喙可转变为分生孢子梗继续产孢,使分生孢子链出现分支,主链一般不超过10个孢子,支链一般有1~5个孢子。代表性菌株JXAA1、JXAA2、JXAA3具有完全相同的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序列,且与GenBank中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的防治樱桃树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形态学特征和柯赫氏法则对樱桃根腐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并采用菌落直径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了致病菌的培养条件及其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樱桃根腐病的病原为腹状镰孢菌(Fusarium ventricosa AppelWollenweber);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25℃和偏酸性条件有益于孢子的萌发,而光照对孢子的萌发没有影响。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樱桃根腐病菌对多菌灵最敏感,EC50为0.431 4μg·mL-1,其次是苯醚甲环唑和扑海因,EC50分别为34.999 3μg·mL-1和85.092 9μg·mL-1。研究结果对指导樱桃根腐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水稻穗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复合性病害,近年来上升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穗部病害。对安徽省穗腐病危害分布进行调查,采集病样分离病原物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水稻穗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4种,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es)、新月弯孢菌(Cartularies lunatics)、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和细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其致死温度分别为60、59、59和60℃(10 min);菌丝生长温度均为10~35℃(最适20~30℃),pH值为5~9(最适7);孢子萌发温度均为5~45℃(最适25~35℃),pH值为4~8(最适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尿素和脯氨酸。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水稻种植区,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用传统方法从患病山女鳟体表病灶部位分离纯化一株致病性水霉菌株,将其命名为S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观察附着在油菜籽上水霉菌的形态,其菌丝有适量的分支,呈透明管状,无横隔;菌丝顶端产生棒状孢子囊,游动孢子成熟后,从孢子囊中迅速释放,新孢子囊以层出方式或侧生出芽方式发生。在一定的生长条件下,菌丝顶端或中间可见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厚垣孢子。通过与Gen Bank基因库中水霉属菌株ITS r D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确定SN菌株与鲑菌株(Gen Bank登录号EU551152)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结合形态特征及ITS序列鉴定结果,可推测菌株SN为鲑水霉(Saprolegnia salmonis)。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菌株SN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适宜p H为5~11,最适生长p H为8;适宜盐度为0.5%~2%,最适生长盐度为0.5%。通过分离鉴定山女鳟水霉病致病性病原,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冷水鱼水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了温度、培养基、pH、光照、碳氮源及湿度对病原的影响。结果显示:被鉴定病原为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0和25℃;最适培养基有V8培养基、苜蓿煎汁培养基和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pH 3~12均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pH均为6;全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不同光照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明显;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在相对湿度(RH)85%以下不萌发,在水滴中萌发好。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min)和44℃(10min)。  相似文献   

20.
水稻弯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安徽省水稻叶片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从潜山稻田采集病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水稻弯孢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30℃,最适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30℃,致死温度为53℃10 min,最适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pH为6~8,光照对其无影响,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