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双沟镇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主要生产基地。栽培的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屋及茧棚统一养菌、利用农户养蚕大棚分散出菇、再统一收购的生产经营方式。桑枝香菇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桑枝、养菌场所茧站和出菇场所养蚕大棚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睢宁县从2000年开始立项利用桑枝栽培香菇生产技术,香菇的生产已成为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睢宁县桃园、姚集两镇已初步形成4个规模生产基地,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2种模式,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舍闲置期统一养菌,利用养蚕大棚分散出菇的生产方式,实现蚕桑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年生产菌袋40万袋,全年10个月(7、8月份除外)有鲜菇供应市场,确保了鲜菇供应市场的稳定性,新增效益160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桑园面积,丰富了蚕桑产业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何猛  李瓒 《江苏蚕业》2006,28(2):49-50
<正>蚕桑业是睢宁县特色产业之一,全县有桑园 6.5万667m2。围绕着如何巩固桑园面积、增加桑园效益,县蚕桑站组织推广在桑园中种植金丝绞瓜、莴苣等立体种植项目及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技术, 已初见成效,但因数量较少,始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2004年秋,县蚕桑站组织规模生产桑枝香菇的尝试,在不影响茧站晚秋茧收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茧站房舍,进行养菌,生产香菇8万袋,创造效益10 万余元。  相似文献   

4.
张天宝 《江苏蚕业》2001,23(4):44-45
为了稳定蚕桑生产,提高桑园经济效益,我们利用蚕桑副产品(桑枝、蚕沙)和空闲的蚕室栽培香菇,使每667m2桑园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好的达到每667m22000元。1999年我县利用蚕桑副产品栽培50万袋香菇,2000年我们推广到300万袋,蚕桑副产品生产香菇获得2000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 栽培季节与选择菌种 香菇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是20~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是5~20℃。养蚕地区一般以秋季栽培较好,接种时间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底。在11月~12月份开始出菇,到第二年4月中旬结束,…  相似文献   

5.
桑枝屑做培养基质栽培香菇,品质好,风味独特,能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介绍了桑枝屑混合袋料栽培香菇的生产流程和发菌及出菇管理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孙伟中 《北方蚕业》2013,(4):29-30,36
介绍了冬春季节利用养蚕大棚进行桑枝栽培香菇的实用生产技术,探讨了营养袋防霉变、防虫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罗振球 《蚕桑通报》1993,24(2):62-62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的副产物以往多作燃料之用,为提高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利用桑枝栽培香菇木耳,但均采用桑枝粉碎加入各种辅料行袋栽,用这种方法栽培香菇成本高,操作烦,污染率高,给大面积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我所最近创造一种新工艺,采用桑枝打捆栽培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桑木屑培育香菇是增加蚕桑生产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之一。2004年6月至2006年2月,靖江市蚕桑站实施了桑木屑培育香菇技术的研究。两年来,全市在马桥镇祖师村和生祠镇金星村共接种176 200袋,利用桑枝约40万kg,相当于700亩桑园桑枝产量,桑木屑培育香菇产量累计约为352 400kg,蚕  相似文献   

9.
<正>桑枝、蚕沙是蚕桑牛产副产物的主产品,资源丰富,但传统的方法均是将其作为生活燃料和农家肥使用,经济利用值较低,为了提高蚕桑生产的附加值,2003年起,我们开始用桑枝、蚕沙替代传统用杂木屑、稻草、粮食麸皮栽培香菇技术研究,并重点从提高转化率、早产菇、多产菇为主攻目标,进行了培养料配方试验、培养料适栽品种试验、不同栽培日期与效益试验等一系列高产技术试验。通过三年地研  相似文献   

10.
桑枝混合料春季栽培香菇的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枝袋料栽培香菇,出菇快,香菇品质好,且能节约林木资源,但产菇量有所下降。在袋料中添加不同比例桑枝栽培香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桑枝比例超过50%以上时,随着比例的加大香菇产量明显降低;添加桑枝比例在50%以内时对香菇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桑枝条栽培香菇就是利用夏伐或冬季剪梢下来的桑枝条晒干粉碎,配上辅料,通过制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等技术程序生产香菇.睢宁县从1998年引进香菇生产技术,通过不断试验、示范和推广,已逐步形成了以桃园镇苏河村、姚集镇程刘村为主的多个生产基地,栽培模式也从最初的常规栽培一种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常规栽培(秋栽)和反季节栽培(春栽)两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桑枝与果枝作培养料秋栽香菇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运城当地蚕农与果农农事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桑枝与果枝进行香菇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同等配方条件下利用桑枝栽培香菇菌丝生长快 ,菌丝浓白 ,产菇量比果枝配方略低 ,生物转化率约为55 .6% .  相似文献   

13.
张天宝 《四川蚕业》2001,29(2):22-23
<正> 随着茧丝行情的波动,桑园面积大起大落,农民大喜大悲,教训深刻,经过我们二年的探索和试验,通过利用桑枝栽培香菇,提高了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形成互补,这对稳定蚕桑生产非常有利。1999年我县栽培50万袋香菇,2000年推广到200万袋,使每亩桑园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好的达到2000元。利用桑枝生产香菇,获得2000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利用桑枝生产香菇效果好效益高,1986年一月我们在闽候县农业服务中心,利用桑枝木屑做香菇栽培试验。第一批200袋桑枝木屑与麸皮、糖、石膏混合配料装入塑料袋香菇接种杀菌后,200筒于7月份开始长菇到九月中旬连续收菇三次,好的一筒收到鲜菇一斤半,一般可收一斤左右,产量略高于什木屑,菇质好,用桑枝木屑生产的香菇、菇柄粗状而短菇盖厚,大的朵鲜菇达一两多重,  相似文献   

15.
魏艳  李芬 《广东蚕业》2010,(1):19-21
正自2000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8个生产基地。栽培的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两种模式,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采用  相似文献   

16.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的农付产物,在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将桑枝条再利用,作为资源开发内容之一,无论在社会效益,生态和经济效益都有其深远意义。目前国内外利用桑枝栽培香菇木耳均采用桑枝粉碎加入各种辅料行袋栽方法,这种方法成本高,操作烦,污染率高,给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子长县是陕西省重点蚕桑基地县,为充分利用废弃桑枝县蚕桑科技人员结合气候条件、自然状况、蚕桑产生现状以及香菇市场行情等因素,研究出适宜当地使用的利用废弃桑枝栽培袋料香菇的技术.本文从栽培周期与准备材料、拌料配方及注意事项、装袋灭菌消毒及菌种选择、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对此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一大副产物,全国年产桑枝可达1 200万t,桑枝屑与杂木屑成分相近,作为香菇生产基料开发,既是发展蚕桑产业的需要,也是发展食用菌产业及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从桑枝特点、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及栽培技术方面阐述了桑枝栽培香菇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桑枝栽培香菇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受国际丝绸市场的影响,如东县的蚕桑生产受到很大冲击,1997年全县养蚕仅8万张.1999年抓住茧丝市场复苏的机遇,及时调整全年养蚕生产布局,通过推广"两春两秋"的全年养蚕生产布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使全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2000~2002年三年三大步,年发种量从原来的8万多张猛增到18万张,恢复到1990年的生产规模.目前,全县新老桑园达到5000hm2,2003年全年养蚕17.9万张,生产蚕茧7300t,农民茧款收入达到1.2亿元,蚕茧产量名列全省前茅.  相似文献   

20.
利用桑枝小规模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利用剪伐后的桑枝,经过机械加工成桑枝屑后根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及其生理特性要求,利用桑枝屑结合其他成分材料栽培桑枝屑食用菌,其中消毒灭菌的好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好食用菌品种及品种的搭配,才能满足市场要求从而增加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食用菌营养材料的配方筛选后,选定其中一组进行30万袋的小规模种植试验,以观察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所栽培的30万袋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平均每袋产菇0.6834公斤、产值3.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