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索西藏林芝市小菜蛾绿色监测防控技术,在露地冬油菜田筛选诱集效果最佳小菜蛾性诱剂,利用诱集效果最佳性诱剂监测不同地块小菜蛾种群发生动态.在林芝巴宜区比较了3个品牌性诱剂诱集效果,发现中捷四方品牌性诱剂诱集效果最佳;利用中捷四方品牌性诱剂诱芯对不同地块小菜蛾进行监测显示,露地冬油菜地块小菜蛾成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2.
利用性诱剂对保定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筛选出适宜于保定地区使用的害虫性诱剂;采用浸虫法测定7种药剂对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差异显著,其中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小菜蛾幼虫毒力最高,处理48 h后的LC50为0.596 2 mg/L;通过对不同品牌的性诱剂比较试验,明确了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菜蛾橡胶反钟形诱芯对小菜蛾的诱集效果最好,适宜在保定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是利用人工合成昆虫性外激素诱杀雄性成虫。为明确性诱芯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出最佳对小菜蛾的防治技术,明确其控制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和成本,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开展了此项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昆明市蔬菜主产区不同年度间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性诱剂诱集效果及气象因子对虫害的影响,2020-2022年在昆明市晋宁区利用性诱剂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3年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全年均有发生,年度大致呈倒V形趋势,全年发生1~2个高峰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高峰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小菜蛾发生高峰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和较为干旱的天气更有利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繁殖和生长。本研究可为昆明蔬菜主产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成虫活动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黄板和性诱剂对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科学推广使用该类技术防治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对通海县蔬菜主产区使用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复合配置防治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成本、农药减少情况、诱集效果以及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板对斑潜蝇和性诱剂对小菜蛾均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诱集数量分别为(3414±720)和(219±157)头/张。在3种不同防治方法中,单独使用农药的防治成本最高,为(10 099.5±2 752.5)元/hm2,其次是黄板+诱芯配套使用,为(1 125.0±465.0)元/hm2,单独使用黄板的防治成本最低,为(450.0±186.0)元/hm2。不使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使用次数和费用分别为(15.0±2.7)次和(12 070.5±2 136.0)元/hm2;兼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的使用次数和防治费用分别减少5.7次和4 618.5元/hm2。诱集的益虫与靶标害虫的比例(益害比)为1∶1 131,表明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分别对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非靶标昆虫。[结论]综合来看,采用粘虫色板附着诱芯的防治方法不但诱集效果良好而且操作简单,比以往单独使用粘虫色板和性诱捕器节约防治成本,是目前较实用的一种害虫诱杀复合配置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黄板和性诱剂对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科学推广使用该类技术防治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对通海县蔬菜主产区使用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复合配置防治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成本、农药减少情况、诱集效果以及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板对斑潜蝇和性诱剂对小菜蛾均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诱集数量分别为(3414±720)和(219±157)头/张。在3种不同防治方法中,单独使用农药的防治成本最高,为(10099.5±2752.5)元/hm2,其次是黄板+诱芯配套使用,为(1125.0±465.0)元/hm2,单独使用黄板的防治成本最低,为(450.0±186.0)元/hm2。不使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使用次数和费用分别为(15.0±2.7)次和(12070.5±2136.0)元/hm2;兼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的使用次数和防治费用分别减少5.7次和4618.5元/hm2。诱集的益虫与靶标害虫的比例(益害比)为1∶1131,表明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分别对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非靶标昆虫。[结论]综合来看,采用粘虫色板附着诱芯的防治方法不但诱集效果良好而且操作简单,比以往单独使用粘虫色板和性诱捕器节约防治成本,是目前较实用的一种害虫诱杀复合配置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祯  郑传伟  陈旷  戈毅航  刘霞  况荣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53-10555,10557
[目的]综合评价黄板和性诱剂对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科学推广使用该类技术防治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对通海县蔬菜主产区使用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复合配置防治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成本、农药减少情况、诱集效果以及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板对斑潜蝇和性诱剂对小菜蛾均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诱集数量分别为3 414士720和(219±157)头/张.在3种不同防治方法中,单独使用农药的防治成本最高,为(10099.5±2 752.5)元/hm^2,其次是黄板+诱芯配套使用,为(1 125.0±465.0)元/hm^2,单独使用黄板的防治成本最低,为(450.0±186.0)元/hm^2.不使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使用次数和费用分别为(15.0±2.7)次和(12 070.5±2 136.0)元/hm^2;兼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的使用次数和防治费用分别减少5.7次和4 618.5元/hm^2.诱集的益虫与靶标害虫的比例(益害比)为1∶1 131,表明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分别对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非靶标昆虫.[结论]综合来看,采用粘虫色板附着诱芯的防治方法不但诱集效果良好而且操作简单,比以往单独使用粘虫色板和性诱捕器节约防治成本,是目前较实用的一种害虫诱杀复合配置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筛选出在山西区域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较好、与性诱剂配套使用的诱捕器类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性诱剂与4种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诱蛾效果。[结果]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的诱蛾效果存在差异。在清徐县基点,翼形性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显著优于水盆、三角形和黄板性诱捕器,而黄板性诱捕器又显著优于水盆和三角形性诱捕器。在榆次区基点,性诱剂与三角形诱捕器、黄板诱捕器配套使用诱蛾效果显著优于无性诱剂的黄板诱捕器。[结论]从节本增效角度出发,推荐黄板作为小菜蛾性信息素配合使用的载具,设置配套诱捕器90个/hm~2,诱芯35~42 d更换1次,根据诱蛾量大小和粘板的黏性程度适时更换黄板。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提升西兰花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探索西兰花主要害虫综合性诱控制能力以及大面积应用效果,在开展对西兰花菜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种群消长监测的基础上,采用专用性诱剂、诱芯、诱捕器组合布放及其综合布控诱杀,开展性诱剂对西兰花主要害虫综合控制效果及其田间诱杀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在浙中台州临海地区西兰花生产季节种群数量消长呈“W”型,分别为幼苗生长期(7-8月)、莲座期和花蕾生长期(9月下旬-11月中旬)、迟熟西兰采收后期(3月上旬以后),苗期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盛发危害,莲座和花蕾期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组合发生危害;采收后期为小菜蛾对侧枝小花球发生危害。通过不同性诱组合处理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的诱杀效果,以A组合处理和E组合处理为最佳,每667 m2日均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84头以上,能基本控制3种害虫发生危害。其田间综合诱杀技术,以宁波产性诱制品为例,组合方式为斜纹夜蛾S型:甜菜夜蛾S型:小菜蛾蓝色型=1:1:4,田间布阵格局以梅花5点星布阵,星距原则控制在10~20 m,处理方法为诱捕器悬挂高度夜蛾类50 cm(小菜蛾为20 cm)为佳,诱芯为每30~40天更换1次,大面积组合示范应用具有良好综合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危害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防治方法主要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使得农药残留、抗药性及再猖獗问题日益严重。为明确不同绿色防治技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甘蓝田进行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和诱芯比较、7种生物农药筛选及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小菜蛾的3种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器和诱芯诱蛾效果差异显著,天然橡胶塞诱芯诱蛾效果明显优于毛细管型诱芯,船型诱捕器配绿色天然橡胶塞型诱芯或红色塑料毛细管型诱芯为最佳组合。生物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防治小菜蛾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防效达到78.93%;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在药后7 d防效达到最高,达到86.68%,但持效性较短。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寄生率均达到65%以上,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效果良好。这3种技术对小菜蛾的绿色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可在田间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otato tuber moth 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 sex pheromone, no effective application based on this pheromone has yet been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heromone lures, trap densities, heights of trap deployment, and pheromone doses in Yunnan, 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P. operculella and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pheromon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res made of corn oil and red PVC pipes attract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moths(11.73±1.90 per trap per day). Sex pheromone loading of 100 μg was optimal for trapping moths, but higher doses of pheromone inhibited attraction. The density of traps did not affect capture rates; therefore, the optimum trap density was 30–40 traps ha~(–1). The optimum height of trap deployment was not above the height of the plant canopy. This study provides technical details necessary for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tato tuber moth using sex pheromones.  相似文献   

12.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控制烟草斜纹夜蛾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控制烟草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方法]按26m×26m(1个/676 m2)的密度在田间设置3层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器),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在该密度下,通过性诱剂对雄蛾的诱杀,田间卵量减少了62.16%,虫量与常规防治的对照区相当,控制作用持续、稳定,效果显著。使用面积越大,效果越好。[结论]利用该技术可有效控制烟草斜纹夜蛾,减少农药使用量80%以上,具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可将其纳入烟草斜纹夜蛾的防治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在温度为(27±1)℃,相对湿度为(75±5)%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小菜蛾绒茧蜂(CotesiaplutelaeKurdjumov)对不同密度下的小菜蛾幼虫(3龄为主)的功能反应及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分别用Holing圆盘方程和Hassel-Varley模型进行拟合,并建立其功能反应方程为Na=0.9295N/(1+0.0918N),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a=0.1435P-0.4987.结果表明:小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幼虫密度的寄生效应属HolingⅡ型,小菜蛾绒茧蜂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其寄生效果呈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小菜蛾绒茧蜂与小菜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3—1986年应用舞毒蛾光学活性性信息素及其光学异构体的生物活性试验表明,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7R,8S)-disparlure]是舞毒蛾天然性信息素,诱蛾效果非常显著,而其它光学异构体基本无效。舞毒蛾性信息素不仅对舞毒蛾具有活性高,而且对松针毒蛾也具有活性。使用舞毒蛾性信息素作为测报工具,不仅可以监测舞毒蛾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监测松针毒蛾的发生。性信息素监测虫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精确度高,方法简便易行。在低虫口地区,使用粘胶诱捕器进行大量诱捕法是成功的,连绩使用诱捕法即可有效的控制舞毒蛾的危害和蔓延,抑制其猖獗暴发的周期。在虫口密度大的地区,可先用杀虫剂压低虫口密度,再使用性信息素进行控制,使性信息素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害虫天敌,从而提高防治效果。舞毒蛾性信息素的应用,为该虫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将成为综合治理舞毒蛾的有力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a)3种鳞翅目昆虫罹病虫体上分离纯化的球孢白僵菌DBM001, XWYE001和PTM001菌株在液体培养基(萨氏葡萄糖培养基)及其在不同氮源添加物培养基中菌丝产量、产孢量、孢子形成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菌株中,分离自斜纹夜蛾的XWYE001菌株培养物浓度及菌丝生长量略高于分离自小菜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DBM001和PTM001菌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类型氮源物质对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菌丝生长影响显著(P<0.05),加入(NH4)2SO4 后液生分生孢子产量较高,菌丝产量相对较低;加入NH4NO3 或L-酪氨酸后菌丝产量较高,液生分生孢子产量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控制配套措施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苏云金杆菌(Bt)、赤眼蜂(Techogrammer confursam)、性诱剂为基本措施,辅以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 UaGranulosisvirus,PxGV)、爱比菌素(Abamectin)和印楝素等非化学杀虫剂,组配成9种生态控制配套措施,评价其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其中7套措施可将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Ⅰ)持续控制在1.0以下,不同地区可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菜蛾性信息素与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受体蛋白之间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和作用力类型,揭示小菜蛾识别性信息素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新型性诱剂和小菜蛾的无害化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Discovery Studio 2.5对小菜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xylPBP2和受体蛋白PxylOR4进行同源建模,运用程序包中LibDock模块进行分子对接,运用Calculate Energy模块计算复合物结合自由能,分析性信息素Z9-14∶AC与PxylPBP2和PxylOR4的结合模式及相互作用力。【结果】Thr9是PxylPBP2与Z9-14∶AC形成氢键的关键氨基酸残基,Z9-14∶AC易与PxylOR4中的Leu残基产生疏水作用力;PxylPBP2与Z9-14∶AC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是静电力,PxylOR4与Z9-14∶AC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是范德华力,溶剂化能均抑制Z9-14∶AC与PxylPBP2和Z9-14∶AC与PxylOR4的结合。【结论】小菜蛾性信息素受体蛋白和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在识别和结合性信息素分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信息素受体蛋白与性信息素反应更灵敏、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植物源引诱剂监测与控制舞毒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兴安落叶松纯林内,选取受害兴安落叶松针叶的挥发物并复配成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测定其对舞毒蛾成虫的引诱效果。试验一利用窗式诱捕器携带4种诱芯:1)植物源引诱剂(引诱剂I),2)舞毒蛾性信息素(引诱剂Ⅱ),3)前两者之结合(引诱剂Ⅲ),4)空白对照于9块样地(幼、中龄林和成熟林各3块)进行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性诱剂田间控害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菜蛾诱芯,在连片种植的甘蓝田设4个诱捕区和1个对照区,共5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每小区667m2放性诱剂(三角型纸筒)3枚或5枚,放置高度为30cm、50cm,观察蛾高峰和调查百株虫口密度及被害率。结果:6月14日出现蛾高峰,百株虫量处理区比对照区平均减少40.6头,最多可减少112头;被害株率处理区比对照区平均降低29.2%,最多可下降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