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浅旋耕直播的条件下,通过氮肥效应对大麦产量及有关生育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与产量呈曲线相关关系,Y=2119.05+42.31x—0.1216x ̄2(r=0.9967).其高产适宜施氮量为174kg/hm ̄2;高产值为5799kg/hm ̄2;经济施肥量为138kg/hm ̄2.同时还从每公顷苗数、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及干物质积累等方面,阐明了适宜施氮量获得高产的群个体协调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油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光斌  刘正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19-220,229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的产量与播种密度(X1)、施氮肥量(X2)和施磷钾肥量(X3)的关系,并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的产量随X1、X2、X3的增大而增加,同时获得产量在5250kg/hm2以上的综合优化模式:X1=61845~69795株/hm2;X2=501.15~527.70kg/hm2;X3=(125.70+125.70)~(177.00+177.00)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施氮量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典型小麦品种小偃6号1小偃107和4286结合生产实际施氮肥,选择高N(247.5kg/hm^2)、中N(15.75kg/hm^2)和低N(67.5kg/hm^2)3个施肥水平,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蛋白质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都有增加趋势,但程序不同,小偃107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江苏太湖稻麦两熟地区生态,经济施氮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氮素的产量,边际产量以及生产弹性系数、产投比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稻、麦籽粒氮肥当季利用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表现为先增后降,秸秆氮素利用率基本上呈上升的趋势, 该地区稻麦两熟制度中存在着氮素奢侈吸收现象,应用传统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方法求算出当地稻麦两熟的周年生态,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81.9和336.3kg/hm^2。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高寒地区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和分蘖数明显增加,稻株折损重与施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水稻生产最优模型为:Y=719.1905+57.514X1+34.1465X2+28.9068X3-16.7X1X2+17.25X1X3-31.8574X21-14.2139X22+6.8235X23,最佳经济效益肥料施用量为:N177.8kg/hm2,P2O563.7kg/hm2,K2O118.8kg/hm2,最优配比为2.8∶1∶1.9。  相似文献   

6.
攀西地区小麦高产施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结合大田调查与土壤肥力测试,于1996~1997年在西昌市西乡乡,对攀西地区主要土壤(黄红冲积性水稻土)上N、P、K施用量及配比与小麦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小麦的需肥顺序为N>P>K;②土壤钾含量较丰富,施钾量与产量的关系不显著;③小麦产量随N、P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为N:29445kg/hm2;P2O5:14085kg/hm2;K2O:1725kg/hm2。  相似文献   

7.
玉米单交种西农11号的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西农11号杂交种施肥量及密度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和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对产量作用最大,施氮量次之,施磷量最小;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要获得9000~10800kmg/hm^2的目标产量,应留苗52500~60000株/hm^2,施氮肥93.75kg/hm^2以上;若施氮肥562.5kg/hm^2,并配施知量磷肥,留苗63750株/h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析了皖南19氮素和密度7500kg/hm^2的产量效应,得出综合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二者互作是负效应。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密度也能增加公顷穗数,但两者加都会使千粒重下降,达到最高产量7954kg/hm^2时的施氮量是270kg/hm^2,密度是172万/hm^2苗,这时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每公顷540.9万穗,每穗44粒,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活性肥料Biol在棉田应用的试验研究表明,在纯氮用量150kg/hm2以下,Biol能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经济产量,并能节约氮肥投入,在保持棉花常规栽培产量水平前提下,氮肥用量可较常规生产施氮量减少30%~50%。试验结果还表明,中等施氮水平(纯氮120~150kg/hm2)棉田Biol适宜用量范围为675~975ml/hm2。  相似文献   

10.
密度与氮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密度与氮肥对油菜产量的效应,建立密度与氮肥的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最高产量(3201.96kg/hm^2)时的密度为53.45万株/hm^2、施氮量(纯N)为406.23kg/hm^2。生产上应采取“控制密度,增施氮肥”的科学方法来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187.5~222.0kg/hm 2;磷(P2O5)142.5~163.5kg/hm 2,钾(K2O)148.5~175.5kg/hm2;N∶P2O5∶K2O= 1∶0.75∶0.79。掖单13号制种产量高于3 600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231.0~262.5kg/hm 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20.0~148.5kg/hm2,N∶P2O5∶K2O= 1∶0.58∶0.54。  相似文献   

12.
氮肥用量对三种杂草与油菜间竞争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不同施氮量处理探明氮肥对油菜田3种主要杂草的出苗,生长过程及油菜产量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施氮量30 ̄120kg/hm^2时,田间杂草的萌发不受影响;生长后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总体杂草生物量下降,杂草竞争力减弱,油菜竞争力增强,油菜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递增,当总氮量达210kg/hm^2以上时,产量趋于平缓,无论在低氮或高氮水平下,单子中杂草日本看麦娘比双子叶杂草稻搓菜,牛繁缕等具  相似文献   

13.
基肥氮素水平与人参碳氮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参氮素营养规律,在基肥不同施氮量(0,10,20,30,40g/m^2)条件下,利用^14C示踪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人参对^14CO2同化能力,NR活性,N、P、K营养的吸收,糖、蛋白N、非蛋白N以及人参皂甙的变化。结果表明,四龄参在基施氮肥10g/m^2,^14CO2同化能力,NR活力最高;基施氮肥30g/m^2时吸K量下降;基施氮肥40g时吸N量、NPN(蛋白N)与PN(非蛋白N  相似文献   

14.
育苗移栽夏玉米适宜栽植密度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206最优设计,探讨了晋中水地麦区麦后育苗移栽玉米晋单32号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表明,移栽玉米只有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氮磷肥用量,才能获得高产。并得出了单产高于7500kg/hm2的优选技术配合为:密度60000~69000株/hm2,施N11507~18837kg/hm2,施P2O55754~9419kg/hm2。  相似文献   

15.
氮,磷肥不同用量及配比对春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4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不同,产量差异较大,以施纯量22kg/hm^2,N:P=1.5:1产量最高,三年平均达421.65kg/hm^2,经济效益也达最高,平均为793.40元/hm^2。随施肥量的增加,氮、磷肥料利用率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6.
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光合作用和产量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的干物质产量为10~20t/hm2 ,依品种、管理和环境而异 ,传统高秆品种的收获指数为0 3 ,而改良的矮秆品种为0 5 ,所以子粒产量为3~10t/hm2。每生产1t水稻所需的氮量依产量高低而异 ,平均产量为5~6t/hm2 时 ,需氮量为15~17kg,而对高产水稻则需氮量为19kg ,对水稻的整个一生来说 ,氮的供给与吸收过程同等重要 ,因每个产量因子的形成都受其临界期的氮素供应所制约。水稻植株新器官生长的氮素来源有二 :一是源于根部的吸收 ;二是源于老龄器官的氮素转移。对于新叶的生长 ,施氮时老龄器官的氮素约…  相似文献   

17.
1992-1994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不同,产量差异较大,以施纯量22kg/hm^2,N:P=1.5:1产量最高,三年平均达421.65kg/hm^2,经济效益也达最高,平均为793.40元/hm^2。随施肥量的增加,氮、磷肥料利用率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玉米产量和效益的施氮量、施磷量、施氮肥时期和种植密度四项农艺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疆灰漠土上,施氮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种植密度和施磷量,施氮期对肥料效益和产量有明显的作用。通过建立二元二次施肥、密度效应方程模型,最高经济施肥量氮为343.4kg/hm2,五氧化二磷121.5kg/hm2,氮磷比为1∶0.35,种植密度为78450株/hm2,氮肥施肥时期为60%底施,40%12叶追施或一次性底施,此时可达到最高经济产量14602.5kg/hm2,扣除施肥成本,每公顷玉米收入为11056.8元。  相似文献   

19.
在张掖地区盐化草甸土上按N165.0kg/hm^2、P52.5kg/hm^2、K81.0kg/hm^2、Zn(硫酸锌)30.0kg/hm^2、Mn(硫酸锰)45.0kg/hm^2、Mo(钼酸铵)7.5kg/hm^2用量混配后施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NPK、NPZn、NPMn和NPMo混配基施,可使小麦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38.9%、61.8%、60.3%、43.6%和45.0%,净产值分别增加13.2%、31.0%、31.8%、16.0%和14.8%,氮肥利用率分别达到27.6%、40.4%、40.2%、37.0%和38.5%,磷肥利用率分别达到9.2%、15.0%、12.8%、12.8%和13.7%,以NPK和NPZn混配施用效果最佳。同时查明,在不同混配肥处理中,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由穗粒  相似文献   

20.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淋洗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苏南太湖流域,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50kg/hm^2的高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产量已经下降,植株发生氮素“奢侈”吸收,氮肥利用率下降,氮的淋洗量迅速增加。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221.5-261.4kg/hm^2N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水稻兼顾生产,生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