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碎茶问题是眉茶精制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精制过程中产生碎茶约占15%,在经济上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末茶,提高正茶率,充分发挥毛茶的经济价值,本文就精制过程中碎茶问题作出探讨,供茶业界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眉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也是供应出口的传统商品。眉茶具有条形紧秀,色绿起霜、香高味浓的传统风格,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眉茶出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解放前长期沿用手工操作,解放后逐步用机器代替手工,近几年来向连续化和自动化发展。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对眉茶精制现代化问题,提出产品质量要标准化,毛茶选配要合理化,精制技术要数据化、制茶机械要  相似文献   

3.
手工拣剔作业是精制过程中薄弱环节,花工多,效率低,成本大,现在拣工工资约占精制加工工资的2/5。在精制生产中,有时拣手匠缓慢而影响整个生产进度,因此采取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减轻手拣的负担是眉茶精制中重要的问题,现浅谈如下。一、毛茶付制方法与手拣量的关系毛茶付制方法不当,造成机械拣剔效果差,手拣量大,根据实践我们认为毛茶付制以单级拼和单级付制多级收回的方法为佳,因为同级毛茶的外形比较一致,在精制中可根据毛茶不同的特点分别采用的技术措施。如:高档茶前紧门用14孔抽筋,低档用12孔抽出细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重外形的外销眉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直,有锋苗,不宜短钝。眉茶毛茶、又叫炒青,其外形优劣直接影响成品茶的质量。另外,炒青条索弯曲,精制加工时工艺繁复,功效低,也容易走科;同时,在多次切断过程中,不但碎茶增加、降低制率,而且成茶的条索也较短钝,缺少锋苗。为此我们近年来对眉茶初制技术及机具作了一些改革,取得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车色是利用茶条与筒壁以及茶条与茶条之间的相互摩擦而使茶条磨光上色的。它是外销绿茶的眉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是形成条索紧结光滑、绿润起霜的眉茶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各大、中型绿茶精制厂基本上都有两次车色过程。车色机的机型不外乎正八角棱柱的小滚筒和瓶式正八角棱台的大滚筒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茶叶通过筛、扇、轧、切、拣等技术措施,达到整饰毛茶形状、调剂品质,使之符合商品茶规格要求。然而,毛茶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主观上的工艺安排,操作技能;客观上的毛茶性状,机械性能等因素都对毛茶的制率和产生碎茶的多少有很大影响。如何提高正茶率,减少碎茶和脚茶是茶叶精制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和改进的问题,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发挥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叶碎茶粉末检验中分样方法比较试验卢福娣,童宗寿(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茶叶在初精制过程中,尤其是精制的筛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碎茶粉末,这些碎茶粉末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外形的匀整美观,冲泡后使汤色深暗,香气低浊,滋味苦涩,不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碎...  相似文献   

8.
帅沛 《茶业通报》1989,11(4):37-37
浙江省临安茶厂为了进一步提高眉茶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于1984年10月起在制茶车间和技术科试行“制率奖”,它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茶车间完成技术科下达的制率100%,全面完成各花色等级,每人每月得奖金10元. 二、制茶车间超制率部分,折合标准级成品后,换算成金额,由车间和厂部三七开形式分成,即30%奖励制茶车间,70%归厂部。三、制茶车间完不成制率,分析原因,视情况处罚制茶车间。四、为了防止制茶车间精制取料中片面挖制率、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制率奖”设奖标准规定各花色等级都以成箱品计算,而不是以半成品计算。  相似文献   

9.
袁石玉 《茶业通报》2006,28(3):122-122
车色是眉茶精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车色,增进眉茶的色泽,从而达到绿润或银灰起霜,并能滚紧条索,对提升外销茶的品质有着积极作用。车色时滚筒转速快,则茶叶与滚筒摩擦机会多,作用强烈,易上色;转速慢则上色困难;但转速过快,茶叶因离心作用而贴吸于筒壁,反而不能上色,转速一旦固定,车色时间长或投叶量少,茶叶易上色,且应将干燥后的茶叶立即趁热滚车,茶叶表面的灰霜才附着牢固,色泽均匀一致、长久不褪。同时在热的状态下。茶身较软,可塑性好,易滚紧条索,断碎茶也较少。本文主要探讨车色速度、车色时间,对滚筒下料(以下简称为转速、时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出口绿茶特别是眉茶品质下降,传统风格减弱。这是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中严重的潜在危机。质量下降的原因,除政策上的不完善和执行中存在偏差之外,在生产、加工和过多的流通环节中也存在若干的意识和技术问题。本文就精制茶厂的原料和成品拼配、工艺技术,作初步研讨,以探求改进与提高品质的有效途径。Ⅰ、原料的拼配及付制原料的拼配付制是在毛茶验收归堆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所付制的毛茶进行合理的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消费者普遍反映眉茶品质的传统风格逐渐减弱,品质有所下降。一些外商指出眉茶外形松,扁、碎,内质香低味淡,与五十年代的我国同级眉茶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外形短碎,少面张茶更为突出。国內口岸公司近几年来也不断指出供应出口的眉茶面张少,下段茶多,碎末比重大。如屯溪茶厂1980年出厂的249唛外销绿茶中,上海口岸验收指出“碎茶稍多”的有98唛,占35%。1982年该厂又过剩下段茶32吨,为正茶的1.4%。不好拼配,只得降价单独出售,这在过去是极为罕见的。由此看来,眉茶外形短碎,碎茶多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炒青绿毛茶审评时,对外形条索园紧,完整,有峰苗等因素有严格要求。以外形定级,内质提等。说明做好干毛茶外形条索尤为重要。各档茶成条率高低影响着精制成品茶的制率高低,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深远意义。揉捻是形成绿毛茶成条率高低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然而,迄今茶叶工作者对揉捻技术的掌握往往是单纯机械地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各档茶的揉捻标准是不够科学的。而且加压原则轻—重—轻,概念较为含糊,使操作者难以掌握运用,往往造成茶条松、扁、碎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就多年生产经验,提出浮浅之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毛茶加工要提高制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根据笔者实践,提出几点技术措施。一、多提高级茶一般说,高级茶成品系数(指质量变化的折算关系)较高,特别是系数在80以上的特珍、雨茶、珍眉一级、特贡等花色,制成数增减,使相应的标准级成品制率(即各标准级成品数量之和)升降幅度就大。所以,多提高级茶,其经济效果就好。  相似文献   

14.
舒绿,以“条索细紧,汤色黄绿明亮,有兰花香,滋味浓厚,叶底柔软”的品质特点,在市场上享有声誉。当前,由于制茶技术和茶园管理中存存一些问题,导致舒绿品质下降,主要表现在茶叶断碎率高。炒青毛茶的粗松和断碎,与鲜叶质量有一定的关系。据笔者在晓天茶区的粗略调查,老茶园树势衰退,新茶园采摘过度,鲜叶叶质瘦弱,老嫩欠匀,不能分级付制(客观条件不具备);这是产生断碎最基本的原因。再是制茶技术,特别是干燥技术掌握得不够恰当。如滚毛坯过于,一般均达五、六成,有的甚至达七成多,因此炒坯时间相应缩短,不能充分地理条做形,使条索松散。另  相似文献   

15.
筛分依作用不同可分园筛,抖筛和飘筛三类。飘筛仅用于飘去轻黄片,在眉茶精制中使用较少,因此,通常所说的筛分,主要是指园筛和抖筛。一、园筛与取料:园筛与取料的关系主要有如下二方面: 1、撩头去脚,分号加工:毛茶外部形态复杂,长短大小不一,很不匀齐。通过园筛,分出了各个不同的筛号(见表1),就把过于粗大的茶头和过于细小的下脚分离出来,粗大茶头通过切轧,使外形符合精茶要求。24孔以下的片、未、灰,则作付脚茶处理。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处)、商业厅(土产处)、农学院(茶叶系、闲林农场)、杭州茶厂、以及商业部茶业局派员组成了“浙江省绿茶初制机械试验组”,1958年5—9月,在浙江农学院闲林农场进行了整套绿茶(眉茶)初制机械的设计试制和试验工作;同时进行了用机械初制眉茶,探求其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7.
在红碎茶生产中,如何多生产碎茶,减少头、片、末茶,是提高红碎茶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较粗老的低级茶青,毛茶碎茶率更低。为了提高茶头、茶末的价值,提高低级茶青的碎茶率,本人在生产单位工作时,曾作过将茶头、茶末作添加剂在初制中再利用的试验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红碎茶品质的物质基础在鲜叶的嫩度、匀度与鲜度等,一般以一芽二,三叶初展为主。红碎茶的色、香、味品质的形式,是初制中的物理与化学变化的结果,也就是初制中各个工序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红碎茶按标准样交售给国家,必须经过把毛茶进行精制加工的过程。初制时应分为提毫,一至四次切和茶尾。因一次切的毛茶净度好、色泽乌润、梗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销绿茶主要是眉茶。据各方面反映,近年来眉茶质量有所降低。上海口岸1984年共收到安徽省十二个精制茶厂所交的1117个唛批,其中原级验收770唛批,占68.93%,提出改进231唛批,占20.68%,降级处理116唛批,占10.38%。我们黟县茶厂原级验收占72.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降级处理占5.5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据口岸反映、各厂所交眉茶普遍存在黄条显露,轻身,细筋较多等缺点,这均属于净度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深入车间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在精制加工过程中,应抓  相似文献   

20.
眉茶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因品质优良,过去在世界茶叶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近年来,其片产茶国也相继仿制我国眉茶,投入国际市场,与我国竞争。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眉茶的销售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高档茶畅销,低档茶滞销的局面。而目前各精制厂生产的眉茶,其产品结构却是高档茶少,低档茶多,与市场的需求正好相反。如1980年屯溪茶厂生产的高档屯绿仅占25.3%,低档却占53%。据上海口岸反映:我国出口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