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用鸡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平静生活后,在宰前所进行的一些处置,不仅会影响到它们安宁的生活,也会影响到肉类的品质,并且通常是负面的影响。对待宰肉用鸡的处理,包括断料、抓捕、装箱、运输、进栏、绑缚等,都会影响鸡的福利(welfare)。这种对鸡福利的影响可能部分的由于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消耗。屠宰时肉  相似文献   

2.
张岩  徐幸莲  王鹏 《中国家禽》2012,34(13):48-50
宰前管理是肉鸡宰前禁食、禁水、运输、宰前静养的统称,是实现动物福利和品质控制的首要环节,对宰后鸡肉的品质有显著影响。本文就国内外肉鸡宰前管理(宰前禁食、禁水、运输、宰前静养四个环节)情况及其对鸡肉品质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着重分析运输过程中不同应激因素对鸡体造成的损伤以及对鸡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肉鸡屠宰加工宰前管理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物屠宰后,肌肉内仍进行着各种氧化反应,宰后肌肉氧化反应的程度与肉色、保水性、货架期长短等密切相关。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是改良肉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阐明宰后肌肉抗氧化能力对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简要论述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改良肉品质的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7,(4)
生猪长途运输后的宰前静养是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能的重要举措,减少了动物应激、降低了猪肉污染、提高了猪肉品质,同时也是保证动物福利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宰前静养的优缺点、宰前静养对屠宰率和肉品质的影响以及最佳的静养时间进行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养殖的肉鸡在进出养殖场、转群、集中屠宰前都需要运输,运输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应激。强烈应激严重影响肉鸡的生理和代谢功能,从而使肉品质下降,甚至导致疾病、死亡。本文综述了影响宰前运输应激的相关因素,运输应激对肉鸡理化指标、物质代谢以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讨论了热应激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酶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为研究运输应激相关机理和指导肉鸡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宰前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进  蒋思文 《养猪》2007,(4):27-29
宰前应激严重影响着猪肉品质以及猪的福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宰前应激对肉质的影响规律,以期望通过一些积极的调控手段来降低宰前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同时提高猪在运输、屠宰过程中的福利。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响猪肉品质以及猪福利的宰前应激因素、应激的评价指标以及降低宰前应激的调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表明宰前禁食处理会影响畜禽宰后肉的pH值、嫩度、持水力、色度等肉质指标,同时部分研究结果证明宰前禁食会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变化引起宰后一系列生化变化从而影响肉品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猪、牛、羊、鸡、鸭等畜禽宰前禁食的研究成果,并试述禁食影响宰后肉品质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我国畜禽肉制品生产的宰前禁食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从质构属性出发研究屠宰日龄、胸肌部位和宰后处理对AA肉鸡胸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1、28、35、42日龄AA肉鸡,屠宰分割胸外肌,置于不同温度下储存,然后用物性食品测试仪测定鲜肉嫩度、韧性、坚挺度、细腻程度4个指标。结果显示:28日龄不同部位的肌肉质构品质没有显著差异(P0.05);AA肉鸡屠宰日龄越小,肌肉的细腻程度值就越小,肌肉越细腻(P0.05);冷冻和冷藏条件下肌肉的嫩度值极显著低于其他储存条件(P0.01),冷冻条件下肌肉的韧性值最小(P0.01)。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鸡肌肉的特有品质,应在屠宰后尽量短的时间内冷藏或冷冻处理。  相似文献   

9.
活鹅运到工厂后,有一个待宰的过程,即通常称的待宰期。活鹅经收购、运输,由于环境改变及多种刺激,容易产生应激现象,精神紧张,体力疲劳,抑制或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机制,抵抗力降低,血液循环不正常,血中微生物含量增加,表皮易充血,肌肉内所含乳酸量增加,这时屠宰会影响屠体和肉的品质。活鹅待宰期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动物被屠宰后其肉尸会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这个代谢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决定肉品的质量。而影响动物死后肉尸代谢的主要因素是:动物宰前的皮温、宰后胴体的肉温、肉中DH值和对宰后是否能及时冷却处理。  相似文献   

11.
生猪宰前停食静养有助于提升肉品品质。本文梳理了我国现行生猪宰前实施12~24 h停食静养制度的法律法规来源,阐述了当前基层官方兽医、屠宰企业、动物福利人士及有关学者等对生猪待宰是缩短停食静养时间还是维持现行规定的广泛争议。经参考有关国际组织和欧美等国关于动物宰前停食静养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建议修订国家标准(GB/T 17236)中"待宰猪临宰前应停食静养12~24 h,宰前3 h充分喂水"条款,改为"生猪在屠宰企业待宰圈应停食静养6 h以上"。  相似文献   

12.
屠宰动物福利与肉品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屠宰动物福利,既可以减轻畜禽被宰杀时的痛苦,又可以减少畜禽应激,提高肉品质量。本文主要从宰前处理、工作人员、待宰设施、屠宰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屠宰动物福利与肉品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生猪定点屠宰厂实行的静养制度是据2019年10月1日实施的《畜禽屠宰操作规程—生猪》标准,按照“待宰生猪临宰前应停食静养不少于12 h,宰前3 h停止饮水”规定执行。在生猪产业没有规模化、集约化之前,生猪在待宰圈实施静养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能够减少生猪应激反应,二是能够防止生猪“饱食大肚”,三是生猪也能得到充分休息,四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猪肉品质量。但是,在当前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高度发达情况下,一是在生猪科学出栏时就避免了饱食大肚情况下,二是多数生猪通过调运且增加了运输时间,三是在动物福利方面,生猪屠宰企业和动物福利人士又提出了生猪静养时间应该再缩短等情况。由此,笔者翻阅历年的法律法规,查阅静养和猪肉质量关系的研究报道,探讨了生猪屠宰企业停食静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建议,以便为科学规定待宰生猪临宰前应停食静养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追求高效畜牧业经济和优质安全畜产品的要求,人们日益感受到保护动物福利对实现人们需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不仅成立有动物福利协会组织,而且建立了动物福利的法律制度.而我国的动物福利问题相当突出,动物福利工作相当落后.本人长期从事生猪定点屠宰厂检疫与监督工作,曾目睹许多漠视动物福利的种种残酷行为,现将屠宰厂存在的侵犯动物福利的现象作一叙述,对如何加强待宰生猪的动物福利谈几点体会,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5.
快速增长和肌肉增生型肉鸡品种选育导致大量异质鸡胸肉的产生。其中,类PSE(Pale soft and exudative-like meat)肉由于颜色苍白、质软、渗出率高严重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且由于蛋白变性导致的加工特性差、出品率低等问题给肉类加工业造成巨大损失。宰前应激会刺激动物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和生理代谢功能,造成宰后初期肌肉生理生化失调,也会对肉品质产生影响。本文旨在综述高温运输诱导类PSE肉的发生机制,探讨高温运输应激对肉鸡应激反应、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状态、钙离子通道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鸡福利和降低类PSE肉的发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黄羽肉鸡胸、腿肌为原料,研究宰后成熟对其理化品质及肌肉蛋白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对两部位肌肉的保水性与色泽有显著影响(P0.05),宰后2 h蒸煮损失均达最小值。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两部位肌肉的p H值均呈下降趋势,且鸡胸肉p H值降幅要显著高于鸡腿肉(P0.05)。屠宰2 h后两部位肌肉的僵直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并于宰后5 h达最大值。宰后成熟导致鸡胸肉与腿肉的剪切力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有效改善了肌肉的嫩度。宰后成熟对肌肉蛋白的热性质影响显著(P0.05),鸡腿肉的热变性温度均略高于鸡胸肉,且宰后成熟一定时间有利于促进肌肉蛋白的热变性。  相似文献   

17.
鸡宰后屠体pH值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北京油鸡、罗曼褐壳蛋鸡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分别于8、16和20周龄进行屠宰,并在不同宰后时间(15 min、1 h、4 h、8 h、12 h、24 h和48 h)进行pH值测定。结果表明:肌肉部位、宰后时间、性别及周龄等因素是影响宰后pH值的较为重要的因素,而品种对宰后pH值影响较小。在宰后1 h内,腿肌和胸肌的pH值迅速下降,到12 h时pH达到最低值,然后缓慢上升,并且腿肉pH值的下降速率和上升速率一定程度地高于胸肌。  相似文献   

18.
通常所说的肉畜,主要包括牛、羊、猪三大品种.在大批量商品性宰杀时,肉畜都被送往屠宰厂或肉联厂,有些由屠宰专业户宰杀,少数则被畜主自宰自食。无论送宰或自宰,肉畜宰前的管理直接关系到肉品和皮张的质量,肉畜疫病的传播,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下面就肉畜宰前注意事项作以介绍:1.选宰健畜我国有关法规规定,供屠宰食用的肉畜,必须健康无病,不允许将病畜混入健畜中送宰。在挑选肉畜时,畜主或当地兽医应主动将  相似文献   

19.
正为保障肉食品安全,需要安排专门的检疫人员驻屠宰场进行屠宰检疫,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1屠宰检疫处理1.1宰前检疫处理屠宰前进行动物检疫能够有效鉴别出病畜,及时将健康的动物和患病的动物隔离开来。宰前检疫处理可以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准宰,也就是屠宰前检疫为合格的动物可以进行屠宰;急宰,也就是指动物检查后发现存在一些疾病,但是并不影响肉食卫生,可以正常上市,要尽早进行屠宰;缓宰,  相似文献   

20.
运输应激是肉鸡宰前主要的应激之一。在运输应激条件下,肉鸡机体能量代谢加强,供能物质如葡萄糖、糖原等通过糖酵解作用补充能量,导致宰后肌肉中糖原、乳酸含量及糖酵解关键酶活性发生变化。同时,运输应激影响了肉鸡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进而影响肉品质。本文就运输应激对肉鸡宰后肌肉能量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宰后肌肉糖酵解及能量代谢信号通路,阐明了运输应激对肉品质影响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家禽运输应激研究及能量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