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陕南2017年县域数据,通过各产业占GDP比重划分了乡村发展类型,创建了乡村性评价体系,测算了28个县域乡村性指数,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及ArcGIS技术,分析了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陕南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分为均衡发展型、商旅服务型、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以均衡发展型县域为主,占46.4%。(2)陕南县域尺度乡村性具有明显差别,总体发展程度为安康<商洛<汉中;虽然安康市发展水平高于商洛,但从发展的均衡性、综合性来看,商洛市发展优于安康市。(3)乡村性强弱与乡村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相关,以南部大巴山区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基于陕南2017年县域数据,通过各产业占GDP比重划分了乡村发展类型,创建了乡村性评价体系,测算了28个县域乡村性指数,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及ArcGIS技术,分析了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陕南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分为均衡发展型、商旅服务型、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以均衡发展型县域为主,占46.4%。(2)陕南县域尺度乡村性具有明显差别,总体发展程度为安康商洛汉中;虽然安康市发展水平高于商洛,但从发展的均衡性、综合性来看,商洛市发展优于安康市。(3)乡村性强弱与乡村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相关,以南部大巴山区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192-195
以绵阳市为例,根据各区县2004年、2007年、2011年相关数据,利用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将绵阳市乡村划分为了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均衡发展型四类。从农业生产、人口状况、土地状况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乡村性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2004年到2011年,绵阳市各区县乡村性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格局,增加幅度基本与地势变化吻合;同类型的区域,其乡村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的区县均占11.1%,均衡发展型的区域占66.7%,其中乡村性较弱的区域占22.2%,乡村性较强的和很强的分别占33.3%和11.1%。分析了不同区域乡村性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乡村性评价是衡量乡村发展水平、识别乡村内部差异、划分乡村发展类型的重要手段,乡村发展类型的划分对于指导乡村建设方向、转型、经济社会重构等具有重要作用.将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性和乡村发展类型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以呈现出清晰的乡村发展类型和乡村性评价的研究框架,为探讨新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要点。河南省县域经济总量已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县域经济作为压舱石和推动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河南省县域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析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的空间分异进行定量地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差异性不显著,但乡村性较强区域所占比重略大;从苏南到苏北呈现乡村性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局上呈乡村性集聚分布态势,局部上在江阴、昆山等7县市和苏北灌云、阜宁等7县形成县域尺度的乡村性"冷点区"与"热点区"。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10-213
以县域为空间尺度,依据江苏沿海地区3个地级市各县域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均值和标准差构建指标体系并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根据乡村对社会产生影响的5个因素构建乡村性指数(RI)评价体系,使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乡村性强弱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全部县域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推进县域乡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促进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镇域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徐州市114个乡镇为研究单元,通过产业结构分析,划分了该市的乡村发展类型,构建了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徐州市各乡镇的乡村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徐州市的农业型、工业型和商贸型乡镇所占区域比重分别是15.80%、16.70%、14.00%,而综合型乡镇所占比重达53.50%。农业型地区乡村性较强(RI>0.55)和居中(0.40相似文献   

9.
多功能视角下县域乡村发展水平评价与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类型划分的综合研究,对厘清乡村发展的内部差异和主导因素,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多功能视角下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在内的19个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法对各乡村三生功能、发展水平及类型划分进行研究,进而根据各县域乡村主导功能类型的识别结果,探索各乡村差异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结果】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大,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呈现东西部发展水平较高,中部相对较低的态势。三生功能指数的变化与其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密切相关。根据主导功能的识别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生产建设区、生活保障区、生态保育区和综合发展区,其中,生态保育区和综合发展区所占比例最大,为33.30%,生产建设区所占比例最小,仅为11.10%。【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明确乡村功能定位,探究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优化主导功能区划,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发展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阶段可实行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采用“中心———外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乡村振兴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战略需求,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实地调研,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探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与对策。结果表明,2017年全省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0亿t左右,氨氮排放量5.94万t。全省农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不足5%,日处理能力普遍在100 t以下。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繁多。建成运行较为正常的主要是日处理规模50~200 t的一体化设备。尽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性问题:1)缺乏顶层设计;2)过分依赖财政投入,缺乏多元化投入和市场化运营机制;3)责任主体不明确;4)标准缺位,技术选择偏离实际需求。因此,提出: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长效的财政投入和管理机制;2)引入市场机制,实施市场化运作,重视运行维护和管理;3)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设定责任边界和绩效考核体系;4)重视规划设计,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县域空间区划体系,配之适宜的空间管制措施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县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多尺度、多角度和多类型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空间区划体系。研究表明,县域空间区划体系可以从县域功能分区、村域振兴分类和村庄发展分型三个层次构建。针对县域范围内各区域功能差异,划分为牵引区、本体区、保障区和协同区;基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等,将本体区划分为工业发展类、种养发展类、旅游发展类、林业发展类和渔业发展类等村域发展类型;基于村庄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景观特征等,将村庄的发展型态划分为极核发展型、乡城转换型、特色发展型和转移发展型。结合各分区分类分型模式提出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多元发展和分型优化的管制措施与发展路径。将该区划体系应用于依兰县,可以较好地反映依兰县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规范县域空间发展秩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乡村性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乡村性评价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比较法构建乡村性指数及乡村性评价模型。以浙江省69个县市为实证研究单元,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县域尺度的浙江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乡村性在总体上呈现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集聚态势不断增强。分地域来看,浙江西南部乡村性“热点区”不断增强,并向西演化;而浙江西北部地区乡村性“冷点区”则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利用 2002年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 90个县 (市 )的相对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供有关单位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区分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以国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吉林省为样本,利用2000-2015年吉林省39个县的数据,运用OLS、静态和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对农村金融创新作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收入递减效应。因此,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特别是要加强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创新。这既要求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要求建立分担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和增加创新激励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动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导向型县域经济,以期能够对制定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耦合理论,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4年间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河南省经济和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系统整体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2005—2010年间急剧上升,而在2010年以后下降幅度明显;河南省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两相关协调度不断上升,在2014年均达到0.75以上,实现了良好地协调发展,但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关系仍属于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指出了河南省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依据2004年延边地区统计资料,选取了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2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延边地区8个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