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建立县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运用"重点因素划定"方法划分县域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分区并确定主导因素,布设监测样点。对样点的主导因素进行监测,获取样点等别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各监测样点代表面积,进而估算出渐变类型分区、县域耕地等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2017年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成果,榆中县耕地国家利用等级平均提高0.38等。榆中县耕地质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为灌溉保证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干旱瘠薄型和山地干旱型分区灌溉保证率未发生变化,肥力提升型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降低趋势。为了提升榆中县耕地质量,对于无灌溉保证率的问题,需实施引灌工程进行解决,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则需通过长期持续的测土配方施肥或农家肥大量施用等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2.
运用Kriging插值法、对比分析法,将耕地地力调查数据和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数据细化,确定正阳县耕地质量渐变类型,根据渐变类型和耕地质量等别,选取监测单元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正阳县耕地质量渐变类型为肥力提升型和逐步干旱型,影响耕地质量主导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和灌溉保证率;全县共布设耕地质量监测单元25个,其中固定监测单元4个,随机监测单元21个;全县肥力提升型耕地国家利用等指数有所增加,逐步干旱型耕地国家利用等指数有所下降,但等别均变化不大,全县耕地质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松阳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的评价,并提出分区施肥、分区培肥改土等对策,以期为提高松阳县的耕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耕地质量监测角度出发,探索监测效率最优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划分方法,并尝试构建耕地质量监测效率评价体系,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为例,采用因素组合法、主导因素法、图斑法以及网格法4种方法划分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并从耕地质量监测效果、精度以及成本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4种方法的监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因素组合法划分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的总分值最高,为89.23分,网格法因考虑的耕地质量属性因素较少且划分的单元数目较多,监测效率评价综合得分较低。采用的监测单元划分方法中,因素组合法更适合在县域尺度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和浙江省耕地地力评价项目,开展松阳县土壤养分调查。从分析土壤养分的丰缺入手,与1982年的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分析松阳县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 (一)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综合因素是指对耕地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质、障碍因素和土壤管理水平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与评价.以全面了解耕地地力状况.主导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县域范围内对耕地地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评价中要着重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把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既着眼于全县范围内的所有耕地类型,也关注对耕地地力影响大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耕地质量调查与保育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浙江省农地质量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浙江省农业部门开展了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评价、环太湖流域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测土调查及标准农田与粮食生产能力调查,提出了耕地质量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效率,完善其监测体系,本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基于耕地质量监测成果以及土壤、环境因子等数据,通过空间统计学、空间叠加等方法对县域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分区布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壤、地貌、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效益以及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等因素,从化区共划分为26个耕地质量监测区。依据空间分层抽样原理,结合研究区内国家标准样地、沟渠、道路、村庄、基本农田等因素在空间上对监测样点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111个监测样点。经统计检验表明,监测样点在总体耕地分等单元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此建立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可为自然资源部门的耕地质量监测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77-179
以辽宁鞍山为研究对象,基于农用地分等评价成果,采用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划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监测渐变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鞍山耕地质量总体呈现下滑趋势,耕地质量两极分化严重,引起耕地产能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不同渐变类型的特点,提出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建设的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2013年松阳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数据,对当地土壤p H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松阳县的耕地土壤酸化严重,p H值逐年降低。其p H值降低的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一致,其中,松谷盆地耕地土壤的p H值降幅较大,而山区的降幅则相对较小。通过分析可知,松阳县耕地土壤日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调整和酸雨影响,并据此提出当地耕地土壤p H改良和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图们市为研究对象,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选取监测单元,对引起各监测单元耕地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监测,并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国家利用等别,并在所获得的监测单元数据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耕地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价,为明确耕地质量内涵,科学保护耕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划定耕地质量提升区域,以长春市九台区为研究区,根据2017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及监测成果,利用改进的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各耕地单元主导限制型,并确定其主导限制程度,依托ArcGIS平台按照整治难易程度划分耕地质量提升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九台区耕地存在14种主导限制型、20种主导限制程度与主导限制型组合。研究表明,划分出近期、中期以及远期三个时段耕地质量提升区,有利于合理安排土地整治时序,同时为耕地质量的提升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图们市为研究对象,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选取监测单元,对引起各监测单元耕地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监测,并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国家利用等别,并在所获得的监测单元数据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耕地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价,为明确耕地质量内涵,科学保护耕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澄城县耕地小麦种植布局与地力提升保护提供参考,根据耕地资源分布与小麦高效生产对耕地环境的需求,提出了小麦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介绍了该县实施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价等耕地地力提升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六安市金安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安徽省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确定2017年度金安区有代表性的渐变类型;按照其分布范围确定固定监测单元,计算得到耕地质量等别与指数变化情况,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结果表明金安区耕地质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且耕地质量年度等别变化不大。金安区今后要加大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成果方面的应用,采取积极措施,实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金塔县从2017年开始通过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利用Arc GIS技术对全县耕地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监测和评价,摸清了全县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土壤类型分布和耕地养分状况。本文介绍了金塔县耕地质量监测基本概况,分析了2017—2020年度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等级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分遥感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其质量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目前耕地质量监测技术存在监测范围小、投入大、效率较低等问题,难以实现耕地质量快速监测。本研究以中国自主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及其他耕地相关数据为基础,依据"状态-压力-响应(PSR)"框架,从生产压力指标(PPI),耕地状态指标(LSI),社会行为指标(SAI)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遥感反演得到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快速获取耕地质量分布信息。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对监测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监测模型获取的从化区耕地质量为11~16等的面积分别为98.89 hm~2、813.06 hm~2、4 994.10 hm~2、9 927.60 hm~2、5 630.21 hm~2和1 811.69 hm~2,总体精度达到77.84%,Kappa系数为0.720 9,模拟结果可靠。这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耕地质量与监控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必须加强与耕地资源多功能需求、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生态效应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围绕耕地质量因素与过程、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耕地多功能诊断与评价、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多源遥感数据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可为土地整治、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质量评估和基本农田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多源遥感为实现长时序大范围的耕地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文章从耕地质量的定义出发,研究了基于遥感技术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两种策略:(1)从地学特征、土壤特性、环境状况、建设水平和生物多样性等5个维度表达耕地质量的科学内涵,构建以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并梳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各关键指标因素的方法;(2)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监测作物长势间接反映耕地质量综合状况。【结果】以多源遥感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可实现耕地质量信息的实时、大范围获取,对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逐渐向更高精度、更多样化和更融合的方向发展。【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耕地质量的实时大范围监管和耕地资源的"三位一体"管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何金富 《广西农学报》2009,24(3):48-50,99
将耕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性评价,前者通过耕地所种植作物的产量、质量状况来反映,后者则以类比法进行。以重金属污染耕地作物产量减产不超过10%,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确定该区域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对该种植作物的适宜性;在现状评价基础上,除土壤重金属污染之外的同等条件区域,类比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该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对该作物的适宜性。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耕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到我国土壤、气候、作物类型及栽培技术等因素,评价结果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