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黑龙江省水田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省现有水田种植面积400万hm~2,水稻产量2700万t左右,按草谷比1∶1估算,每年的水稻秸秆量约为2700万t。目前水稻秸秆处理方式可分为还田和离田两种,由于黑龙江省秸秆量大,离田配套装备不足,离田后秸秆消耗能力有限,大部分秸秆采用还田方式,也就是翻埋还田。本文主要分析黑龙江省水田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新湖农场每年种植棉花近1.8万公顷,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有机肥料还田却相应减少,主要依靠化肥来提高棉花产量,全场每年使用化肥量1.5万吨.2000年我场利用奎屯化工厂生产的尿素增效剂在棉花生产中试用近0.3万公顷.尿素增效剂可使尿素利用率由40%左右提高到52%以上,肥效期由50天左右提高到110天左右,每666.7米2可节省尿素3~5千克.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前不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表示,目前我国开发的超级杂交水稻单产量已经实现每公顷14.82吨。据袁隆平介绍,现在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大约为3000万公顷,平均单产量是每公顷6.4吨。种植杂交稻的土地面积现在达到1700万公顷,而它的平均单产量是每公顷7.5吨。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开发  相似文献   

4.
1.基本情况怀化市鹤城区是城郊型农业县,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500公顷,复种指数175%,农业总产值45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78元。由于作物秸秆种类多,数量大,资源丰富。据统计,粮食作物每年产生的秸秆总量接近2万吨,其中水稻秸秆1.1万吨,油菜秸秆0.5万吨,年加工处理秸秆0.5万吨,占秸秆总量的25%,采用了秸秆粉碎氨化青贮技术,发展玉米种植。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区养牛规模3.45万头、猪13.1万头、养鸡业规模40万只,牲畜出栏头数达到155万头(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临邑县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临邑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89万公顷,年产玉米秸秆约51.17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小麦种植面积为5.3万公顷,年产小麦秸秆约48.72万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8%。  相似文献   

6.
龙江县耕地面积489万亩,其中玉米面积390万亩,水稻面积62万亩,玉米、水稻两大主栽作物每年共产秸秆总量约427.2万吨,可谓秸秆资源极其丰富。但是秸秆利用量只占65%,还有35%的秸秆(约150万吨)在田间被焚烧掉,造成极大的浪费。农作物秸秆还田,既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又可减轻由于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变农民只种地不养地的思想,逐步培养农民走上种养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中国40年来生产发展最快的作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玉米面积1540公顷,单产1507千克/公顷,总产2320万吨,至本世纪初,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增长,种植面积约2300万公顷,单产5000千克/公顷,总产11000万吨,尤其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长近5倍。  相似文献   

8.
郝耕 《世界农业》1991,(8):23-24
朝鲜是种植大豆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大豆栽培起始于公元前4—5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就该国的自然条件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大豆分布较广,品质也佳。 1989年统计每年大约种植10万公顷。其中水稻田埂豆5万公顷(占全国水稻面积的近1/10),夏播大豆2.5万公顷,与玉米或其他作物间种2.0万公顷,一季春大豆1.5万公顷。全国大豆平均单产2.5—3.0吨/公顷,总产每年27.0万吨,每人年平均占有量约为10公斤,略高于我国的人均占有大豆量。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寒地水稻种植面积160多万公顷,其中垦区寒地水稻种植面积突破70万公顷.连续几十年的生产种植,几乎全部依靠化肥无任何培肥地力的技术措施,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处以应用推广阶段.在水稻生产的连年种植,携走土壤中大量有机质,造成有机质逐年减少,土壤地力不断下降,生产中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对水稻稳产高产和优质高效形成障碍.现将多年来实际生产中采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吉林省政府《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分工,省政府与省农委签定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书》,主要目标任务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到2015年秸秆还田500万吨"。为有效配合环保部门的秸秆禁烧工作,全面完成省政府向省农委下达的到2015年秸秆还田目标任务,省农委计划2015年全省玉米秸秆还田达到550万吨以上,旨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秸秆废弃量,促进秸秆禁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北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耕地面积16.9万公顷,是延边州最大的蔬菜、食用菌、淡水鱼等农副产品生产(养殖)基地。2015年粮食年产量突破11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6900公顷(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89公顷);食用菌种植5.52亿袋(其中黑木耳种植5.5亿袋);水产品总  相似文献   

12.
变废为宝     
农安县是全国著名玉米生产大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达27万公顷以上,年产玉米秸秆250万吨,除去农民烧柴等利用100万吨外,有150万吨剩余秸秆秋收后扔在地里。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这些剩余秸秆,使之变废为宝,农安县组成专项调研组,对秸秆加工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国家扶持政策等情况进行详实的调研。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中国40年来生产发展最快的作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玉米面积1 540公顷,单产1 507千克/公顷,总产2 320万吨,至本世纪初,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增长,种植面积约2 300万公顷,单产5 000千克/公顷,总产11 000万吨,尤其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长近5倍.  相似文献   

14.
轮台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种植情况轮台县2009~2011年全面深入开展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11年全县耕地面积33867公顷,种植冬小麦面积7800公顷,种植品种为新冬22号和新冬21号。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120公顷,配方肥施用面积1533公顷。二、冬小麦配方施肥情况2009~2010年有机肥总用量为8.12万吨,平均每667米2使用量700千克,化肥总用量(折纯)为0.638万吨,其中:667米2氮肥均用量为15.89千克,磷肥用量为8.28千克,钾肥用量为2千克。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中国40年来生产发展最快的作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玉米面积1540公顷,单产1507千克/公顷,总产2320万吨,至本世纪初,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增长,种植面积约2300万公顷,单产5000千克/公顷,总产11000万吨,尤其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长近5倍。  相似文献   

16.
一、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作用 (一)机械化粉碎还田是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的有效方式和避免秸秆焚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玉米秸秆是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内含丰富的作物必需的营养成分.我国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500万公顷,玉米秸秆产量1.62亿吨,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110多万吨尿素,190多万吨过磷酸钙,190多万吨硫酸钾,因此玉米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秸秆处理不恰当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一、襄城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襄城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3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9.33万hm~2,经济作物4万hm~2,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约50万t。其中,主要农作物小麦面积4.6万hm~2,每667 m~2平均按0.2t麦秸计算,全县麦秸总量为14万t;玉米面积1.33万hm~2,产生秸秆12万t;大豆面积2万hm~2,产生秸秆6万t;红薯面积1.67万hm~2,产生秸秆5万t;其他经济作物烟叶、油菜、瓜类、蔬菜、花生、芝麻等面积4万hm~2,产生秸秆13万t。二、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由2017年统计数据可知,全县共利用秸秆约44万t,秸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正>大安市现有耕地面积203万亩,尚有可开发农田的宜农荒地100万亩和荒山荒坡60万亩,盛产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和葵花、蓖麻、甜菜等经济作物。2014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0万亩,其中:玉米128万亩、水稻19万亩、高粱13万亩,其它10万亩,粮食总产量108万吨。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按粒秆比1∶1.2估算,大安市秸秆干物质生产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生了大量玉米秸秆,但我国目前玉米秸秆的利用率非常低,除很少一部分被用作饲料和秸秆还田外,其余大部分被焚烧和丢弃了,这种处理方法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2014年的玉米产量为2.2亿t,如按籽粒和秸秆的比值为1:1.6计算,我国每年的玉米秸秆产量为3.52亿t,如此大量秸秆怎么利用,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下辖12个农场,播种面积48.38万hm~2,其中水稻面积24.51万hm~2,玉米面积11.79万hm~2,大豆10.05万hm~2,杂粮及其它经济作物面积2.03万hm~2。每年可生产粮食约400万t,但同时也产生约同等重量的农作物秸秆。过去保护大气环境和土壤的意识不强,加之缺乏秸秆还田所需的农机具,往往在秋收结束后进行秸秆焚烧。2011年开始,农场越来越重视秸秆禁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