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进入4月,黑龙江省森工和大兴安岭森工两大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正式启动休养生息时间表。停伐对林区有何影响?下一步将走向何方?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已经摆在面前。木材加工企业难以为继,职工面临转岗甚至下岗停伐对林区最直接也是最大  相似文献   

2.
自4月1日起,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停伐出于何种考虑?如何确保停伐真正停得下、不反弹?停伐后重点国有林区发展靠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  相似文献   

3.
对白河林区2003—2015年林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构建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变量权重,结合2015年相关数据对该区林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河林区林地资源利用状况变化明显,2013—2015差异最大,影响林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因素;白河林区林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得分为0633,处于弱可持续性,营林技术和林业生产相关指标得分明显较低,其中林业生产受停伐影响明显,且停伐后该类指标无实际意义,需更改或忽略。  相似文献   

4.
集体林区的天保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保工程区的集体林区的政策影响逐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集体林区天保工程所实施的资源管护、林木限伐禁伐、富余职工安置和企业转产项目等政策严重损害了集体林区林业企业和林区群众的既得利益,同时也影响了集体林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些既不利于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天然林资源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根据当前的集体林区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通过多种形式落实政策补偿、增加补偿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钰  姜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50-17351,17384
按森林资源的类型,从木质资源、非木质资源和林区特殊功能三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按照国有林区三大产业构建产业间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并从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73-174
基于黑龙江国有林区的资源禀赋、经济态势和发展方向,结合全面停伐的政策背景,研究“十三五”期间林区经济转型问题,提出多项转型思路和转型途径,有利于明确地域资源优势、释放林区经济潜力、发挥森林多重效益,为黑龙江林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大兴安岭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森林,但是大兴安岭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地之外,湿地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对目前大兴安岭内的自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讲述了该地区特有的湿地类型,同时还提出了大兴安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提高保护的措施。1.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现状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我国的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地,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树木的天堂,实际上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得天独厚的历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6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348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脆弱异质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法将348户职工家庭分为脆弱性家庭和非脆弱性家庭,描述性分析2组样本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及认知情况,利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脆弱性与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了解程度及执行情况的评价均高于脆弱性家庭,脆弱性家庭相对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相对较低。脆弱性家庭和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政策认知特征变量的显著影响,但脆弱性家庭变量参数估计绝对值相对更大,因而停伐政策对脆弱性家庭有着更为敏感和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九年以来,为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在全林区系统内全面推行森林资源划区管护经营。即本着国有林区所有权不变,坚持国有资源所有权与管护权相分离,划区管护、划区经营,充分利用林区资源的原则。将国有森林中除上层立木外可开发利用的林副特产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白龙江天然林的保护现状,总结了开展天然林管护的重要性,认为要做好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需采取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加强动态监测与评价、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提升林管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积极开发林下资源,发展后续产业,尽可能把所有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相似文献   

11.
幼林地是林业后备资源,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林区发展。文章针对目前幼林地管护工作还存在着投资少、林牧矛盾突出、管理措施不当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性管理,有效整合森林资源,加大投资力度,继续加强管理措施等对策,以保障幼林地森林资源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要想保护好我国珍惜的林业资源,就必须做好森林的最根本的管护工作,森林管护包含了保护与开发,尤其是在天然林中做好其管护工作,对于保护天然林的工程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于积极的意义。为了使我国森林面积扩大成为现实,本文将从森林管护工作的现状、森林管护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森林管护工作的有效对策等几个方面来探析森林管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弦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91-191,210
根据达日县灌木林区的调查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灌木林管护工作的政策保障建议,以促进达日县林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林区天然更新特点及采育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兴安岭林区不同地区和林型的天然更新特点及采育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的天然更新能力很强,具有大量结实和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更新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生态环境的制约。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特点是以伐前更新为主,阔叶树比重增多,幼树分布不均匀,需人工补植。现行的“一次采育伐”是不合理的,有条件的地方应适当加大等带间隔皆伐的比重,在迹地上人工更新,在依靠天然更新的伐区应以二次渐伐为主。优先发展人工更新,以人工更新和促进天然更新,二者结合的原则恢复森林是适合大兴安岭林区具体情况的。  相似文献   

15.
岳亚库 《吉林农业》2014,(21):74-76
本文阐述了宜君县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天然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经济、民生改善、生态意识培养方面的成效,并总结了组织、宣传、管理、管护、公益林建设、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经验,指出其存在的投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护队伍稳定等方面问题,提出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做好森林资源培育、提高财政补助和建设投资标准、加大天保工程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的措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森林采伐与局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样地的方法,分别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牧丹江等林区的采伐作业区进行了森林更新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调查,对获得的大量数据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应采用隔带皆伐或渐伐,采伐带宽为50-100m,保留带宽为50-80m;采用择伐时,采伐强度应控制在605左右;2.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云冷杉为主的林分,应采用择伐采伐强度应小于25%;3.以红松混交林为主的林分,采伐强度应控制在24%-34%。同时,  相似文献   

17.
正森林管护是保护和开发我国珍惜的林业资源的根本性保障工作,在天然林中做好森林管护工作对天保工程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为了实现我国森林面积的扩大、林业资源的开发、建立生态友好的环境和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林业工作者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本文从森林管护的工作的实际基层经验出发,描述了目前天然林保护工作中森林管护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天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多年的精心管护,小陇山林区活立木总蓄积量已由天保工程初期的2 771万m~3增加到3 451.3万m~3,森林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在森林的管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虽然工作成效显著,但在森林管护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森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森林防火任务繁重。小陇山林区风景秀丽,有7处森林公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进入林区旅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林区植物种类少,桦木科植物为大兴安岭林区自然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也是混交林组成的主要阔叶树种,生态价值极高。桦木科树种在大兴安岭林区主要分为桦木属和榛属,本文分别描述了桦木属6个种、榛属2个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桦木科树种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减少,对于已有森林资源的经营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资源储备情况是否良好。黑龙江是我国林业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有着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等地区的巨大林区。正是由于黑龙江林区的占地面积太过广大,不同林区之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本文根据黑龙江省林业资源数据,对黑龙江省不同林区的林业资源经营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