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华 《新农村》2010,(11):33-33
龙虾藕田套养,属于种植和养殖相互利用、互相补充的创新模式,投入小、效益高。藕田中的水草可作为龙虾的天然饵料,龙虾排泄物又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藕田套养龙虾属于种植和养殖相互利用、互相补充的创新模式,其投入小、无风险、产出效益高,仅养虾增加的收入就可以抵充藕田的承包上缴。而且在荷藕采后的空闲期,套养龙虾,藕田中的水草作为天然的饵料,又提高了藕田的利用率,龙虾排泄物还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良胜循环。  相似文献   

3.
利用藕田养鱼不仅可以消灭田间杂草,减少饲料投喂量,同时鱼粪又是优质的藕田肥料,一举多得,提高效益。其栽培及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藕田是蛙类、鱼类天然栖息遮阳场所,田内虫害多,水生物丰富,适于蛙类、鱼类生活和生长。藕田蛙、鱼立体生态农业养殖,其优点在于不多占农田耕地,不多耗水,效益好。藕田养蛙既能为藕田治虫,节约了农药,又能以蛙粪养鱼,节约了饲料,鱼粪又是  相似文献   

5.
美国青蛙,又名猪蛙,蛙肉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藕田是蛙、鱼类的天然栖息遮阳场所,藕田养蛙、养鱼既能为藕田治虫,又能充分利用蛙粪养鱼,鱼粪  相似文献   

6.
<正>莲藕田套养小龙虾,莲藕可以为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种植莲藕有机肥用量较大,可促进水体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饵料。小龙虾在莲藕田活动,可以消灭杂草,捕食藕田中的害虫,同时其排泄物可以  相似文献   

7.
周元春 《农家致富》2004,(16):39-40
藕田养殖.鱼(虾、蟹)藕互补.不失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办法。去年我镇百亩藕鱼共生情况调查表明.每亩平均可产藕2100公斤、鱼90公斤、养虾亩产46公斤.每亩创产值6000元.盈利3800元.藕鱼共生养殖比未养殖藕地亩多收7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莲藕种植户为提高藕田的综合效益,在莲藕田中立体混养泥鳅、黄鳝,2012~2015年共推广莲藕与泥鳅、黄鳝立体种养面积146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净产莲藕3000千克、黄鳝600千克、泥鳅500千克,每667平方米增收36000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既增加了泥鳅、黄鳝的养殖收入,又可以改善藕田的生态环境,增加藕田的肥力,使莲藕种植年限延长,病  相似文献   

9.
在藕田中养蟹,藕田不仅给河蟹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同时也给其提供了饵料生物,反之,对莲藕来说也是有利的,表现在:一是河蟹可吃掉田中部分杂草和害虫,起到除草和生物治虫的作用;二是河蟹的爬  相似文献   

10.
藕田混养鳝鳅,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大大改善了田间的生态环境,使田块植藕年限延长,提高了品质,减少了病虫害。现将技术总结如下。1.田块的选择选用水源充足、无农药和其他毒物污染、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并留有种藕的田块。2月开始藕田建设,田四周开挖宽1~2米,深0.4~0.5米的围沟;在围沟四周和四角建坑池,每个坑池面积10平方米左右,深0.8米,坑底铺0.3米厚的肥田泥;田中开挖数条纵横沟,宽0.5米,深0.4米,呈“#”字形并与沟坑相通,沟、坑面积占藕田面积的15%~20%;沟、坑内设置若干管子、竹筒、砖隙等作鱼巢;田的四壁用红砖砌好,防止鳝鳅逃跑。在…  相似文献   

11.
<正> 莲-鱼种养模式是指在同一水体中既种藕收莲又养鱼,鱼莲长期或短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种养结合方式,是鱼莲双高产的一项先进技术。莲田中大量的水生杂草、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与藕争水、争肥、争光,影响莲的生长,但它们可作为鱼类的饵料。莲田中养鱼,不仅可为莲田除草,控制莲田病虫害,同时鱼对降低莲田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都有明显效果。因此,养鱼莲田要比莲藕单作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鱼的科学施药及防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彬 《新农村》2012,(2):30-31
稻田养鱼是充分利用稻田水体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在种植水稻的田块内养殖鱼虾,能清除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节省除虫、除草的人力、物力。同时,由于鱼虾在田间活动,还能疏松土壤,鱼粪又  相似文献   

14.
藕田养殖泥鳅,不仅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还能降低饵料、肥料的使用量,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泥鳅与藕的病害发生均显著下降,用药量大为减少,在不影响藕产量的前提下,大幅增加泥鳅产量,藕与泥  相似文献   

15.
万年县 90年代以来 ,湖云、珠山、陈营等乡镇部份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 ,利用低洼低产田栽种田藕 ,取得了高出种水稻 3倍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有少数藕农在藕田中增养罗非鱼 ,使藕田又增加一项收入。每 6 6 7m2 藕田一般可产鱼 5 0~6 0kg ,产值 4 2 0元左右 ,可获利 310元  相似文献   

16.
茭白田综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田中套养鱼、虾和蟹等,能提高茭白田的生产潜力,提高其经济效益。本文以多年生产实践为依据,从田间工程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茭白田综合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藕田养鱼成为了一种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藕田养鱼模式的出现,鱼藕共存,莲藕的生长可以为鱼提供充足的食物,鱼的排泄物可以为莲藕提供充足的养分,两者互利,带来经济利益和生态农业的共同发展。该文主要是对藕田养鱼生态种养高效模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相关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藕田套养黑鱼(鳖、鳅)模式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藕田套养黑鱼、鳖、泥鳅3种不同水产品模式的产量及效益情况,并初步总结藕田套养黑鱼、鳖、泥鳅3种不同水产品模式的技术要点。实践表明,藕田套养不同水产品,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药肥料的施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藕、鱼立体种养是极具开发潜力和较高经济效益的种养模式。大棚栽植可使藕的成熟期提早2个月,产量增加20%~30%,经济效益提高2~3倍;藕池养鱼可增加生长期3个月,能较好地控制上市规格和上市时间,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0.
藕田混养鳝鳅,发展立体农业,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大大改善了田间的生态环境,使田块植藕年限延长,提高了品质,减少了病虫害。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 一、田块的选择与准备 选用水源充足、无农药和其它毒物污染,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并留有种藕的田块。 2月初开始藕田建设,田四周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