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反映了其生长势的强弱,马铃薯生育期间各器官氮素浓度的变化始终表现为叶片>地上茎>块茎,叶片中的氮素浓度高低反映了叶片光合活性的大小。马铃薯对氮的吸收与营养生长和块茎的增长密切相关,植株对氮的需求量受其生长状况所控制。而且,氮在植物体内很容易流动,块茎形成后,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和营养贮存。马铃薯植株在淀粉积累开始后,各器官中氮素加快了向块茎的转移,使叶片和地上茎的衰老进一步加剧。因此,在马铃薯高产栽培实践中,须注重氮、磷、钾的适量与配合施用,使之既能满足块茎的形成与生长的需要,又可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或后期发生早衰。本试验表明,在因素中量(适量)组合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纯N2 65kg。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发育的习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日照长度和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长日照和高温能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推迟植株的成熟和茎杆的衰老,还能延缓或阻止块茎的形成。而短日照和低温的影响会导致植株营养体生长减缓,促进块茎的形成和植株的  相似文献   

3.
低温组织培养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端分生组织培养巳成功地用于获取无病毒植株。利用这种方法巳获得了不带(对马铃薯危害最严重的)病毒F、M、S、V、X和BCJIK的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再生植株。由于温度是影响块茎形成的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子,所以确定无菌培养中微小块茎形成最适宜的温度参数很重要。低温能刺激马铃薯块茎的形成,高温则延缓甚至完全抑制块茎的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磷元素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在块茎增长初期,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磷素浓度均为一生中的最高值,此时是马铃薯对磷需求最多的时期,块茎形成后,则大量的磷(P2O5)向块茎转移。马铃薯对磷素(P2O5)吸收速率较低。在整个生育期内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增长期。  相似文献   

5.
赤霉素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敏感位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大西洋”和“中薯 3号”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以针沾取GA3处理休眠期试管块茎不同部位 ,研究GA3 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部位。结果表明 :块茎顶部对GA3 处理最敏感 ,其次是基部 ,然后是第一侧芽、第二侧芽 ,说明GA3 解除块茎休眠过程中的敏感调控部位主要是在块茎的顶部  相似文献   

6.
光周期对3个马铃薯种形态机能特征的影响A.M.MapakpoB等马铃薯繁殖功能生理学研究对于解释块茎形成与有性繁殖的调节机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许多带有块茎的马铃薯种在短日照影响下,能促进块茎形成。同时有一些马铃薯种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块茎,而...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高淀粉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含量是马铃薯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人们从多方面开展了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的研究。有利于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增加的因素或措施包括:马铃薯淀粉积累期,温度下降较慢,昼夜温差大,较长的日照时数;结薯中后期和淀粉积累初期,土壤湿度维持在80%左右;适宜的栽培密度;生育中后期叶柄较高的氮、磷、钾的含量;马铃薯叶片及茎秆较高的干物率、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此外,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速度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蔗糖转化酶活性呈负相关,AGPase是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合成的限速酶。马铃薯叶片及块茎ABA含量与块茎中淀粉的不断积累过程相一致,而GA3、IAA对茎叶的生长和块茎的增大有一定促进,但对淀粉的积累可能有抑制。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病毒病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病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一直是马铃薯研究和生产者的追求。通过研究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对马铃薯Y病毒(PVY)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生理反应,进一步明确和比较了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在PVY或PLRV胁迫下的一些生理变化。以未感病和分别感染了PVY、PLRV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为研究对象,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所取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在块茎膨大期测定株高、茎粗、地上鲜重,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植株生长受抑制,块茎产量降低、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升高、总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感染了PVY或PLRV后块茎产量、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变化量表明‘陇薯3号’的受损程度较‘LK99’严重。以块茎产量作为评价标准,则PVY对马铃薯的危害程度较PLRV更为严重。马铃薯植株对PLRV的应激性反应比对PVY强烈,表现为酶活相对增强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相对增量高、总叶绿素含量相对减量高。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Nmin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农田土壤矿质氮(Nmin)含量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在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主产区大田条件下,利用主栽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通过设置不同供氮水平,研究了薯田土壤Nmin含量对块茎形成的时间、数量以及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Nmin含量在1850 mg/kg范围内时均可形成块茎,且在18.6450 mg/kg范围内时均可形成块茎,且在18.6419.94 mg/kg可较早形成块茎,超过50.57 mg/kg时,不形成块茎;较高的土壤Nmin含量会降低块茎形成的数量,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出苗39 d以后,块茎数量不再增加;虽土壤Nmin含量的增加推迟了块茎的形成时间,但较高的土壤Nmin有利于马铃薯生育后期单株块茎重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镁对植物生长及新陈代谢是一种必要的营养元素,对马铃薯植株中糖的运转也是必要的。施硫酸镁促进厌气呼吸,降低氧的消耗,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提高块茎中镁的含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施用硫酸镁对卡它丁(Katahdin)马铃薯块茎的总氮、非蛋白氮、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