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施肥技术,在大田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300.O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337.5kg/hm2处理产量次之,产量如果要获得10000kg/hm2以上生产水平,需施纯氮300.0~337.5kg/hm2;(3)在施氮量为300.0kg/hm2、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7:3、追氮时期在倒4叶至倒3叶期时,产量最高;(4)施氮量为300.0kg/hm2、基蘖肥和促花肥比例为7:3、氮磷钾比例在1:0.3:0.3~0.6时.有利于"皖稻68"高产.  相似文献   

2.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小麦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小麦养分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与评价,揭示该区域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该地区乃至河北省小麦粮食高产、养分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选择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小麦主产区的藁城、正定和无极3个典型县(市),根据当地产量水平、土壤肥力、施肥习惯并结合行政区划,对三县(市)34个乡镇308个行政村917名农户的小麦产量、施用化肥品种、化肥养分含量和施肥量等进行调查,利用文献并结合专家推荐,对小麦生产中氮、磷、钾养分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小麦氮、磷、钾养分平均投入量分别为250.5 kg/hm2、133.5 kg/hm2和45.0 kg/hm2;基、追氮肥平均投入量分别为90.6 kg/hm2和153.7 kg/hm2,氮肥基追比平均为1∶1.7;氮、磷、钾养分偏生产力分别为30.2 kg/kg、65.5 kg/kg和139.1 kg/kg。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氮、磷养分投入总体偏高,钾素投入不均衡,氮肥基、追投入量较高,且部分农户氮肥基追比例不适宜,氮、磷、钾养分偏生产力低下等问题。因此,在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应采取"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衡量监控"的策略,即: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适宜施氮总量,依据氮肥合理的基追比分期调控基氮和追氮的施用量,并利用"3414"试验建立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磷、钾养分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依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合理施用磷、钾化肥。  相似文献   

4.
氮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氮肥合理施用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基追肥比例对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的农艺性状各指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相比,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好于全部基施。相同施氮量不同氮基追肥比例下的经济性状比较,产量以氮肥基∶追=1∶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85.2kg/hm2即N3(1∶1)产量达3 265.5kg/hm2;从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析,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之间相比以基∶追=3∶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60kg/hm2即N2(3∶1)处理产值达38 085.0元/hm2,上等烟比例达25.8%,均价为13.95元/kg。相同基追比例下,N3水平与氮肥37.5kg/hm2即N1水平之间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而N2和N3水平间差异则不显著。综合来看,在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施氮量以60kg/hm2,施用方式以基∶追=3∶1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烟农19在淮北地区生态点的产量模型,即基本苗440.25万苗/hm2,施氮113.7kg/hm2,施磷156.9kg/hm2,施钾126.0kg/hm2,拔节期追氮103.3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9 795.22kg/hm2;同时提出了预设产量9 000kg/hm2的590种方案及95%分布量的区间数值。在设定的五项农艺措施中,以基本苗对烟农19产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施磷量,基本苗的设定是烟农19在生态点高产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宜中筋小麦光明麦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光明麦1号群体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光明麦1号群体茎蘖数、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水平下,基追比例为5∶5的处理成熟期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最高;籽粒产量也显著高于基追比例为6∶4、7∶3、8∶2的处理。[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300 kg/hm2、基追比例为5∶5时,穗下节间长占总长比例最高,籽粒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可控制试验和大田示范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优质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综合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蛋白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施氮量为 1 80~ 2 4 0kg/hm2 ,底追比例为底肥 ( 3)∶起身—拔节肥 ( 5 )∶孕穗肥 ( 2 )。  相似文献   

8.
采用5因素2次(1/2)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小麦泰山21号主要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泰山21号产量8700~9300kg/hm2区间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用纯氮249.3~260.9 kg/m2,基施P2O5 102.9~109.1 kg/hm2,基施K2O 115.8~129.1 kg/hm2,10月3~5日播种,基本苗159.6万~166.1万个/hm2,氮肥基追比例为4:6,追肥于拔节末期施用.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适宜的施氮范围为150~225 kg/hm2(纯氮)。但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在施氮水平及氮肥运筹上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稳定氮肥用量,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提高氮素用量,氮肥后移,减少底氮用量,加大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强筋粉的综合品质,而以施纯氮225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5∶1调控效果最好;弱筋小麦: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增加基肥比例,减少追肥比例,可明显促进弱筋粉综合品质的提高,而以施纯氮150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丹江口库区小麦和油菜的氮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施用90.0kg/hm2P2O5和75.0kg/hm2K2O基础上,小麦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28.6和205.7kg/hm2;在施用90.0kg/hm2P2O5、75.0kg/hm2K2O和3.0kg/hm2持力硼基础上,油菜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54.0和215.2kg/hm2;当小麦施氮量为15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79.9%,氮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7.18、15.26kg/kg和36.3%,小麦氮吸收总量为142.7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34∶0.57;当油菜施氮量为18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62.7%,氮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44、4.34kg/kg和21.9%,油菜氮吸收总量为90.5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40∶0.84。  相似文献   

11.
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试验设计了2个密度处理150×104/hm2和225×104/hm2基本苗,2个行距处理24 cm和30 cm,3个施氮量水平150、210和270 kg/hm2。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穗数的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行距对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密度扩行加剧群体竞争,降低产量。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面筋含量均有显著的同步调控效应,随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在中等施氮条件下,高密度处理无论何种行距均能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因此,采用225×104/hm2基本苗、24 cm和210kg/hm2施氮量可同步协调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全量麦草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3种施氮量、2种稻作方式对2个常规粳稻产量及其群体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熟期LAI、成穗率、总颖花量、孕穗后群体茎蘖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武运粳7号施氮270kg/hm2的产量水平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麦草不还田处理的产量、LAI、成穗率、总颖花量、群体茎蘖数、高峰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300kg/hm2处理的产量水平较高。采用240kg/hm2和270kg/hm2施氮水平时,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穗率、总颖花量显著高于麦草不还田处理,但施用300kg/hm2处理则相反。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全量麦草还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把氮素供应与作物氮肥特性结合起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分期优化供氮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前0~30cm土壤Nmin大于30kg/hm2时,不施基肥(氮),足以满足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对氮素的需求;返青期保证供氮量90kg/hm2(0~6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对氮素的需求;拔节期保证供氮量100kg/hm2(0~9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对氮素的需求,最终达到目标产量。上述返青期90kg/hm2,拔节期100kg/hm2的优化供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可达44%,收获后0~90cm土壤残留Nmin低于50kg/hm2,从而使氮素资源高效利用,并降低对环境污染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资源分期优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了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中筋小麦皖麦52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皖麦52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施钾量、施磷量和密度;施氮量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密度、施钾量和施磷量。蛋白质含量≥15%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3.14~296.04 kg/hm2,施磷量85.08~87.96kg/hm2,施钾量96.83~105.26kg/hm2,基本苗密度2.3268×106~2.4732×106株/hm2,行距17.6~18.3cm。湿面筋含量≥37%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5.96~293.7kg/hm2,施磷量87.9~92.1Kg/hm2,施钾量107.81~112.19 kg/hm2,基本苗密度2.3526×106~2.4474×106株/hm2,行距17.7~18.2cm。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氮耦合试验,小麦单产随着施氮水平和浇水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肥量达到337.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以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产下降.一水产量是5 092.5 kg/hm2,二水产量比一水提高14.6%,三水产量比一水提高了10.5%.小麦子粒中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略有下降;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加,蛋白质含量也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基施氮肥用量对皖麦3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纯氮量在184kg/hm2范围内,增加氮肥用量能够促进皖麦36主茎叶片数、伸长节数、株高等生物学产量提高和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增加.当基施纯氮用量超过184kg/hm2时,植株生长过旺,产量下降.因此,皖麦36基施纯氮应控制在184kg/hm2以内.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冬小麦节水栽培条件下施氮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品种农大211为材料,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在天津市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实现目标产量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在天津市北部地区春浇2水栽培条件下,施氮量为88.5~295.5 kg/hm2时,冬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超过226.5 kg/hm2时小麦产量增加不显著,氮肥生产率呈现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天津地区土壤条件下,氮肥一次性底施与分次施用的小麦产量略有差异,但施纯氮水平为226.5 kg/hm2时均能达到冬小麦产量为7 500 kg/hm2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陕南小麦氮肥追施最佳时间和最佳用量,为陕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汉麦6号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冬灌期、拔节期进行1次或2次追施氮肥,通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系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纯氮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同等纯氮施用量下,1次追肥,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最好,其中,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751.90 kg/hm2,其次为追施纯氮103.50 kg/hm2时,产量为8 623.20 kg/hm2;当纯氮施用量高于69.00 kg/hm2时,拔节期1次追肥效果优于冬灌拔节2次追肥。追施纯氮34.50 kg/hm2时,2次追施的小麦产量高于拔节期1次追施。[结论]拔节期1次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春小麦配方施肥“3414”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3414"试验,建立了春小麦产量(Y)与氮肥(N)、磷肥(P)、钾肥(K)之间的回归方程,确定出春小麦的最佳施肥量是氮肥(N)213.91 kg/hm2,施磷量(P2O5)726.25 kg/hm2,施钾量(K2O)62.27 kg/hm2,春小麦产量预报值为2 585.10 kg/hm2。  相似文献   

20.
郭静  黄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96-16798
[目的]研究暖冬条件下播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皖北地区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影响。[方法]设施氮水平和播种密度2个因素,均设4个水平。施氮量在165~255kg/hm2,基本苗在90万~270万/hm2。肥料运筹氮肥按基肥∶拔节肥∶孕穗肥=6∶2∶2,磷肥∶钾肥=1.0∶0.6进行,(NH4)2HPO4用量为225kg/hm2,K2SO4用量为135kg/hm2。磷钾肥分基肥、拔节孕穗肥按7∶3施用。[结果]暖冬年份生育后期小麦群体叶面积下降过快,容易早衰。所设定的中密中氮水平组合群体叶面积下降较慢,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高。[结论]该研究为实现暖冬趋势下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