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安吉白茶的栽培种植历史、栽培技术措施、生化品质和返白机理四个方面对安吉白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安吉白茶的发展现状和思路,为发展和引种安吉白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安定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定区马铃薯和玉米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大,玉米秸秆产量多,将玉米秸秆还田利用和减轻地膜污染有机结合,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旱作农业绿色发展。该试验充分利用安定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研究探索秸秆覆盖代替地膜覆盖的可行性,减轻地膜覆盖对环境污染的压力。通过将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在马铃薯种植垄面,与安定区常规种植模式黑色全膜覆盖及露地种植进行比较,研究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延长了马铃薯的生长期,为126 d,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8 d,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5 d,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提早2 d。虽保墒、保温效果不及黑色全膜覆盖处理,但提高了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和块茎重及单位面积产量,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分别为7.5粒、0.78 kg、73.1%,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0.4粒、0.05 kg、6.0个百分点,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1.4粒、0.11 kg、11.9个百分点,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高1.7粒、0.16 kg、16.6个百分点;产量以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最高,为41 339 kg/hm~2,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5 163 kg/hm~2,增产率为14.3%,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9 072 kg/hm~2,增产率为28.1%,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增产12 539 kg/hm~2,增产率为43.5%。因此,在安定旱作农业区,秸秆粉碎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安吉白茶品质的气候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安吉白茶的品种特性、品质特性,安吉白茶原产地范围及自然环境特征,安吉白茶品质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气温、光照、降水等气象因子与安吉白茶的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密切相关,安吉白茶优良品质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气候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4.
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T3)3种方式对两个花生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的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T3)分别增产664.7和818.1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4%和25.0%。在3种方式下,远杂9307分别比远杂6产量增加13.8%、9.9%和15.8%。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耕作方式下,花生饱果数、百果重、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和株高、侧枝长、分枝数、结果枝等农艺性状最好,且远杂9307的农艺性状优于远杂6。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花生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影响显著。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花生蛋白质、粗脂肪产量最高,且远杂9307的高于远杂6的。花生起垄种植,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 500kg/hm~2,远杂9307的花生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4 290.0kg/hm~2、1 294.3kg/hm~2、1 881.9 kg/hm~2。  相似文献   

5.
起垄覆盖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花生起垄种植方式下,研究了秸秆覆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秸秆的垄面和垄沟土壤温度均最高,垄沟秸秆覆盖、全部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垄沟土壤水分含量;覆盖秸秆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垄沟覆盖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较小,产量仅降低3.9%;秸秆覆盖能增加花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棕榈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木焦油酸的含量,减少粗脂肪的含量,降低油酸、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500kg/hm~2,花生能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蛋白质和粗脂肪产量,分别为4480.95kg/hm~2、1169.5kg/hm~2和2029.9kg/hm~2。起垄种植+垄沟覆盖秸秆方式是既能够充分利用小麦秸秆资源,又保证花生丰产的合理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土壤与环境的污染,对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探索寻求新型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模式,通过运用粉碎秸秆来代替地膜,设置秸秆粉碎覆盖垄作侧播处理,与当地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的保温保墒效果不及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提高0.4个/株,单株粒重提高0.05 kg/粒,从而明显提高大薯率,大薯率相比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提高6.0个百分点,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41339 kg/hm^2,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增产14.3%,较黑色半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28.1%,较露地穴播增产43.5%。因此,秸秆粉碎覆盖栽培是一项适宜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种植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西北旱作区冬小麦的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在播量均为225 kg·hm-2条件下,设置露地条播(CK)和3种秸秆带状覆盖(SM)种植模式(分别用SM4、SM5和SM6表示,种植带分别种植4、5和6行小麦),比较不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增幅为17.8%~26.0%,且表现为SM5>SM6>SM4;促进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在叶片和颖壳+穗轴中的分配,其中SM5的增幅均最大(开花期分别为15.8%和27.8%;成熟期分别为34.0%和40.0%)。同时,秸秆带状覆盖显著促进了开花前叶、茎鞘和颖壳+穗轴的干物质转运,并使花前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增加14.3~16.3个百分点,且增幅表现为SM4>SM6>SM5。秸秆带状覆盖下小麦籽粒产量较CK增加了3.8%~7.3%,产量增幅表现为SM5>SM4>SM6。由此可见,秸秆带状覆盖种植能促进西北旱作区冬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形成,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M5模式表现最...  相似文献   

8.
赖建红 《中国茶叶》2007,29(1):30-31
一、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促进安吉茶产业的发展 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于2001年1月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获准注册,是全国茶叶类的第1只证明商标。安吉白茶产业快速发展,与证明商标的规范管理与使用不可分离,安吉白茶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科技工作者发现,经试验、示范推广,到1996年全县种植的安吉白茶面积只有1082亩。近十年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安吉白茶种植面积每年均以5000~6000亩飞速增长,到2006年冬全县拥有安吉白茶面积4.2万亩,产量由2002年的13.5吨增长到2006年的260吨,产值3.2亿元。  相似文献   

9.
《茶叶》2011,(2):135
安吉白茶产于"四净"之地的生态示范县——安吉,安吉白茶叶白脉绿,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是普通绿茶的3—5倍,罕见的高氨低酚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品质基础。研究发现,安吉白茶对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都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评价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的的茶中珍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凭借其优异的自然品质、母子品牌建设的推进安吉白茶知名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12,(4):26-26
正本刊讯4月9日上午,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农业厅、湖州市政府主办,安吉县政府承办的第四届安吉白茶开采节在溪龙国家级安吉白茶园隆重开幕。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宣布开幕。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发来贺信。她在贺信中说,安吉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安吉白茶产业,加快建设现代茶叶园区,创新"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使安吉白茶产量、品质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明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越冬期不同的覆盖材料对茶园土壤温度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寻求效果佳的防冻材料,研究采用稻草、白膜、黑膜、稻谷壳和防草布等5种材料在茶园行间进行地表覆盖,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后对土壤温度和茶叶产量、品质,以及春茶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覆盖的对照,5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平均增温1.5~2.9℃,且覆盖后可使茶叶产量提高4.3%~13.6%,春茶萌发时间提早2~4 d,其中增温效果稻草和稻谷壳优于其他材料。使用稻草和稻谷壳覆盖后,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有所提高。综合比较来看,稻草和稻谷壳的增温效果较黑膜、白膜和防草布更好,而且能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更适合作为茶园越冬期防冻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2.
汤丹  赖建红  魏行  冷明珠 《茶叶》2014,40(4):227-229
本文通过对安吉白茶茶园土壤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土壤肥力现状调查提出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不同种植行对秸秆覆盖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的合理行数以及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行(行距20 cm)对玉米秸秆覆盖的响应差异,分析了覆盖带宽及种植带行距和行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麦田0~10 cm土壤表现出增温(返青、拔节和成熟期)和降温(抽穗和灌浆期)的双重效应,同时具有明显的保墒和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的作用,且随覆盖量的增加,覆盖效应呈先增后减趋势;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秸秆覆盖量的反应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只有4 500 kg·hm-2 覆盖量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CK(不覆盖)。在同一覆盖量下,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干物质积累、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总体上随种植行离覆盖带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在不同栽培模式中,以行距16 cm、种6行、覆盖带宽35 cm的模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氮素营养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设置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种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均在900βkg·hm-2的施氮水平下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春茶芽叶密度、百芽重等产量指标;有机肥比例高于25%的氮素处理能显著提高春茶的品质指标,有机肥比例50%以上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起垄方式和地膜覆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分别于2016和2017年胡麻生长季,以传统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全膜微垄覆土穴播、全膜微垄不覆土穴播、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不覆土穴播4种种植方式对胡麻出苗率、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生长速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垄方式改善了胡麻生长发育状况,出苗率显著高于CK,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至现蕾期以微垄不覆土处理最高,盛花期至成熟期以微垄覆土处理最高,分别较CK平均高出39.3% ~ 69.8%和36.0% ~ 53.7%。微垄覆土模式下籽粒产量较CK显著提高26.8%。关联度分析可知,影响胡麻籽粒产量的主导因素为蒴果数和果粒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胡麻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微垄覆土与不覆土穴播方式均能够显著提高胡麻出苗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胡麻单株蒴果数和果粒数,提高籽粒产量,是半干旱旱作农业区胡麻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轮作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常年风沙侵蚀,土壤质量不断恶化,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深翻秸秆还田是当地生产中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农田土壤生态的两种生产模式。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玉米大豆轮作、玉米深翻秸秆还田种植模式和玉米连作处理对比,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评价两种种植模式技术效果。结果表明,轮作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左右,提高土壤孔隙度8%,对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深翻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26%~32%,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值0.4~1.2个单位,提升西部半干旱区地力,改善西部土壤盐碱化。深翻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玉米拔节和抽丝期根长生长,有利于茎粗和穗干重的形成,对玉米产量具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5 mm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湿润扰动处理(81.05%~95.62%)>慢速湿润处理(64.18%~89.31%)>快速湿润处理(17.62%~24.26%),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均重直径(GWD)和偏倚系数(CS)值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表明茶园土壤团聚体的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封闭的空气压力作用,快速湿润处理更接近茶园土壤实际情况;(2)快速湿润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茶树连作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MWDGMDCS值先降低后升高,在植茶23 a时最低。表明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植茶23 a时最弱;(3)在快速湿润处理下,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升高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增强。因此,在茶园管理中应加强铺草覆盖,减弱消散作用对团聚体的破坏,植茶16~23 a时需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广烟田稻草覆盖还田技术,2012年在湖南郴州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稻草覆盖还田量对烟田土壤温度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影响土壤温度,6月中旬以前表现为“降温”效应,之后表现为“调温”效应;稻草覆盖可使烤烟成熟期推迟1~2 d,可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稻草还田量为4000 kg/hm^2表现最好;稻草覆盖可使烟株旺长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对提高中上部叶的单叶重、叶长与叶宽有一定作用;稻草覆盖对烤烟单叶重、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无明显影响,但有一定增产增效作用,以还田量4000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西藏)半干旱地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设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作和裸地平作3种种植方式,测定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干物质量、光和速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耗水量、贮水量、含水量垂直变化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探讨全膜双垄沟播下玉米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覆膜可使玉米出苗提前2 d,促进玉米前期营养生长并提前灌浆5 d,覆膜处理的整个生育期缩短8 d。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27 309 kg/hm~2、69.2 kg/(hm~2·mm),同时生育期耗水量最小(394.5 mm),能够提前灌浆,减少灌浆时期耗水量。收获后,全膜平作和裸地平作处理的土壤水分出现亏缺,各土层贮水量均减少,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播前。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玉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收获时各处理的子粒和秸秆干物质累积量均表现为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作裸地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