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海水虾蟹养殖池底泥,在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得到17株细菌,利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氨氮降解能力,筛选出降解率较高的菌株X14-1-1。该菌株在氨氮质量浓度50mg/L时,72h内使氨氮质量浓度降至1.65mg/L,降解率可达96.7%;在氨氮质量浓度5mg/L时,72h内降解率可达74.01%。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结果显示,菌株X14-1-1在72h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67.2%。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47~2.54μm×0.37~0.53μm,平板菌落呈乳白色,圆形。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鉴定,初步确定X14-1-1属食油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oleovorans X14-1-1。该菌株在海水养殖环境水质调节及养殖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秦皇岛对虾养殖池采集底泥,通过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出4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F1508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最强,其24h和48h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1.87%和97.74%。对菌株F1508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同源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F1508与迈索尔节杆菌Arthrobacter mysorens序列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中高效氨氮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NH4)2SO4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养鱼池水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氨氮降解菌X2。当NH4 -N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该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95%,并具有硝酸还原和亚硝酸还原能力。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4.
张家顺  苏真真  薛菲菲  李赟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5,39(10):1549-1557
为了获得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氨氮的菌株,本研究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虾贝混养池中筛选得到2株氨氮去除能力较高的菌株,编号分别为9A-7和9A-19。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表明,菌株9A-7为非典型弧菌(Vibrio atypicus),菌株9A-19为魔鬼弧菌(Vibrio diabolicus)。不同生长时期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氨氮去除与菌株的生长是同步的。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液盐度、pH和培养温度对2菌株去除氨的效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盐度对2菌株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相似,低pH和高温对菌株9A-7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高pH对菌株9A-19去除率影响较小。当氨氮浓度为50mg/L,温度为25℃、盐度为30‰、pH为7.5时,培养至24h菌株9A-7和菌株9A-19除氨率分别高达74.67%和90.67%。这些结果为2株筛选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常用养殖水体氨氮污染及防治养殖生物氨氮中毒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微生态水质调节剂在改善水产动物的品质方面具有抗生素、消毒剂等化学药剂无法比拟的优势。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许多胞外酶,迅速分解水体中有机物,并且能快速、彻底降解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态氮,而不会对鱼体造成不良影响,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养殖水体中分离到的5株氨氮降解菌和5株亚硝酸盐降解菌,其中X4菌株对氨氮20小时内的降解率80%;  相似文献   

6.
7.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一些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对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受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尤其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及养殖致病菌效果显著。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试验菌株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均有影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指数期初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不同,推测其作用机理与二者细胞壁结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采集于上海郊区海域的海水和海泥样品中分离出 193株海洋细菌,从中筛选抑菌活性菌株。 分别利用琼脂块法和管碟法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结果显示,有 29株海洋细菌具有抑菌活性, 占总分离菌株的 15%,其中抑菌能力较强的 G4,抑菌谱较广,能同时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指示菌。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双层平板涂布法和划线法,从不同地区的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光合细菌,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海洋光合细菌菌株的抑菌作用,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和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菌株对氨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的降解作用,筛选出具有抗弧菌并高效降解NH_4~+-N和NO_2~--N复合功能的优良菌株。结果显示,从30个海水、海泥等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光合细菌,分离自连云港车牛山岛海水样品的菌株P-3,对3种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鳗弧菌的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5.3 mm。3株光合细菌均具有一定的降解NH_4~+-N和NO_2~--N作用,菌株P-3的降解作用最强,在含有50 mg·L~(-1) NH_4~+-N和NO_2~--N的培养基中培养4 d,降解率分别为89.68%和94.9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P-3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相似文献   

10.
一株文蛤弧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的文蛤中筛选到1株菌株MP-1,对其进行了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鉴定。从形态、生理生化、系统发育学、1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等方面分析,菌株MP-1可以鉴定为弧菌属(Vibrio)溶藻弧菌,暂命名为Vibrio Alginolyticus.MP。  相似文献   

11.
对5株海洋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饱和正丁醇萃取制备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采用MTT活性跟踪法,以BEL-7402、RKO、A549、U251和MCF-7等细胞系为模型,对代谢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菌株S-1和N16代谢产物的活性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菌株S-1对MCF-7、U251和BEL-7402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102和82μg/ml;菌株N16对MCF-7和BEL-7402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84、133μg/ml。对菌株S-1和N16进行了16S r R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1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N16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菌株Brevibacillus sp.S-1和Bacillus sp.N16代谢产物的活性组分对BEL-7402细胞形态的影响,表明两株菌的活性组分可以改变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形态,抑制细胞增殖。该研究为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海洋微生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抗弧菌海洋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连云港海域海水、海泥以及海洋动植物等样品86个,分离到海洋细菌176株.以病原性弧菌鳗弧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在2216E培养基上测定不同海洋细菌菌株的抗菌作用, 其中XDY-7-4、YC-6-3、BM-1、BN-1、BN-2和XS1-5等6个海洋细菌菌株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菌株BN-1的抑菌带为11.2 mm,抗菌作用最强;其次为菌株XS1-5 、XDY-7-4 和YC-6-3,抑菌带宽度为10.4、10.2、9.9 mm;菌株BN-2和BM-1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较弱. 采用打孔法测定不同海洋细菌菌株无菌发酵液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BN-1对鳗弧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次为菌株YC-6-3和XDY-7-4,菌株BM-1、XS1-5和BN-2的抗菌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3.
1株亚硝酸盐降解菌的筛选、鉴定、降解条件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养殖水体中筛选出1株对哑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增殖速度快、稳定和安全的优良菌株,经细菌学常规榆测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并命名为SZ-3.对SZ-3菌株降解条件的单因素实验发现,其最佳降解条件是:pH 7.0,温度33℃,降解所需的最低葡萄糖含量为0.01 mg/L,在24 h内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69.58%.在哑硝酸盐质量浓度为5 mg/L的100 L污染水体养殖实验中,添加1 000 mL,含量为1×108 CFU/mL的SZ-3培养菌液离心后的纯菌体,在28℃的水温条件下经96 h,SZ-3菌株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可达91.78%.表明该菌株对污染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降解效果.本研究旨在为研发高效实用的降解亚硝酸盐微生态活性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辽东湾沿岸受石油污染的沉积物中筛选得到一株石油降解菌株BHB-1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以及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Lutibacterium菌属。应用沸石和珊瑚石作为载体进行该菌株的固定化研究,确定当沸石作为载体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菌株接种量为0.6mL,培养时间28h,载体投加量为10mL;选用珊瑚石为载体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菌株接种量为0.6mL,培养时间29h,载体投加量为12mL;此外,用沸石和珊瑚石固定后的菌株,其对于柴油的降解率相对于游离菌分别提高了14.4%和29.6%,初步选用珊瑚石作为载体进行菌株的固定化使其具有更好的石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株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病的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了一株致病菌。对该菌进行了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确认该菌为副溶血弧菌;该菌在第6 h就进入对数早期,对数期一直持续到22 h;用该菌腹腔注射小白鼠,对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7.6×106cfu/g。  相似文献   

16.
从养殖的患病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CQWL00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该菌为鲢的病原菌。用API系统结合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株菌CQWL002为河流弧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机氮筛选培养基,从对虾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中分离到3株具有脱氮效果的异养硝化菌株(编号分别为20131023A00、20131023A01和20131023A05),它们在氨氮含量为0.12%的液体筛选培养基上(pH=7.2),28℃经24 h对氨氮的转化能力分别为(38.9±0.1)%、(43.1±0.4)%和(49.9±0.5)%;采用纸片法拮抗实验选出菌株20131023A05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具有拮抗作用,在1.57×105 CFU/cm2、1.57× 104 CFU/cm2和1.57× 103 CFU/cm2的副溶血弧菌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14±0.05) mm、(11.57±0.03)mm和(13.59±0.02) mm.经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该菌株与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在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养殖水体中加入该株菌至2.5×105 CFU/ml时,该菌株表现出对副溶血弧菌注射感染的保护作用,该菌株浸浴组的日本囊对虾相对存活率(RPS)为35%.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每3d加入该株细菌(3.13×104 CFU/ml),每天加入70%饲料量的赤砂糖,经60 d养殖,水体中氨氮含量比对照组及其他组显著降低.菌株20131023A05兼具去除氨氮和对副溶血弧菌拮抗作用,在对虾养殖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菌落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初步确定海洋红酵母HN-3为红酵母属的胶红酵母。比较不同的碳源、氮源、酵母膏质量分数和海水盐度对该酵母生长的影响,优化其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2%葡萄糖、1.5%蛋白胨、1%酵母膏,盐度30。在该培养条件下,酵母菌HN-3的产菌量达到4.80×107cfu/mL,比初始发酵条件下的产菌量(4.20×107cfu/mL)提高了14.3%。  相似文献   

19.
为从土壤中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单宁和植酸的微生物,本实验利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鉴定土壤中的单宁和植酸降解菌,并研究其在液态发酵下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从土壤中共获得109株纯菌落,包括39株细菌、46株酵母菌以及24株霉菌。分别用单宁筛选性培养基和植酸筛选性培养基筛选上述菌株,获得27株植酸降解菌和14株单宁降解菌,其中霉菌M-6、M-3和M-1可以同时分解单宁和植酸,且霉菌M-6的水解圈直径大于M-3和M-1。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20~35°C),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发酵温度为30°C时达到最高值(P0.05)。随着发酵p H的升高(p H 4~7),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单宁酶活力在发酵p H值为5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植酸酶活力在发酵p H值为5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发酵p H 4和7处理组(P0.05),但与发酵p H 6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菌落和菌株形态学以及分子测序方法,鉴定M-6为黑曲霉。因此,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M-6、M-3和M-1)能够同时水解单宁和植酸的降解菌,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黑曲霉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0°C,最佳发酵p H值为5。  相似文献   

20.
产酯酶海洋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以三丁酸甘油酯和α-乙酸萘酯为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酯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并从样品中分离到 1 株产酯酶活力和稳定性较高的菌株 EB-1,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 16S rDNA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 模式菌株的同源性高达 99.79%;又根据其产黑色素这一特性,最终将其确定为Bacillus subtilis var. niger,其 16S rDNA 序列在 GenBank 的注册号为 EU0165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