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锯齿米虾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报道了中华锯齿米虾的形态发育。中华锯齿米虾在18~25℃的水温条件下大约需要4~5个月由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个体。根据中华锯齿米虾胚胎发育、幼体发育和生殖腺特征,将其发育过程分为4个时期:胚胎发育时期,幼体变态期,幼体发育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中华锯齿米虾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中华锯齿米虾自然受精受精卵到孵出幼虾的孵化历期、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为深入研究米虾生殖生物学特征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中华锯齿米虾的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为7.07℃,有效积温为358.58℃·d。在12~22℃下,中华锯齿米虾雌虾的孵化历期平均为44.64d,在26~30℃下,中华锯齿米虾的孵化历期平均为17d。  相似文献   

3.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是广泛地存在于卵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体内的雌性特异性蛋白,是卵黄蛋白(vitellin,Vn)的前体,本文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成熟中华锯齿米虾的卵巢中克隆到了一条长474 bp的Vg cDNA序列。用DNAMAN中的Blast功能将此片段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高背长额虾(Pandalus hypsinotus)的Vg部分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中华锯齿米虾与罗氏沼虾和高背长额虾的同一性分别为64%与62%。此片段为中华锯齿米虾Vg cDNA全长序列的克隆及其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薄切片法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中华锯齿米虾性腺原基在孵化后第5天形成。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且二者分化方式上存在差异。卵巢从孵化后第10天开始分化,形成早期的卵原细胞,第23天形成卵巢腔,卵巢分化完成。精巢从孵化后第23天开始分化,先形成早期的精巢腔,腔中充满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第35天精巢中开始出现大量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中华锯齿米虾卵子发生过程中滤泡细胞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卵子发生,滤泡细胞经历了发生、发育及退化的过程。在卵黄大量生成阶段,单层滤泡细胞紧贴卵母细胞,其内部蕴含着大量的内质网及线粒体。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通过微胞饮泡和微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6.
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养殖水体酸碱度、氨氮、亚硝酸氮、COD等水质指标的调节及其在促进米虾生长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添加了生物絮团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养殖水体的亚硝酸氮含量降低54%,COD水平降低39%,氨氮含量降低35%,pH值稳定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中华锯齿米虾的存活率和增重率也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生物絮团的使用,能够有效调节水质,促进中华锯齿米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锯齿米虾的一个新亚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象秋  朱金林  熊伟 《水产学报》1984,8(3):251-253
本文报道了锯齿米虾的一个新亚种,定名为安徽米虾(新亚种)Caridina denticulata auhuiensis subsp.nov.。  相似文献   

8.
中华锯齿米虾内外性征分化时间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早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和第一腹肢的形态学观察,研究了其雌雄性腺分化的时间、分化过程中生殖细胞及第一腹肢变化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卵原细胞出现在孵化后发育12~18 d的幼体,此时期所有幼体的第一腹肢内肢均具有刚毛。孵化后发育18~22 d幼体的性腺出现了两种类型:类型1和类型2,类型1具有典型的卵巢特征,之后沿着卵巢发育方向分化;类型2兼备精巢和卵巢的一些特征,之后沿着精巢发育方向分化。精巢的分化要经过一个类卵巢的阶段,在该时期还出现了雄性生殖肢,其第一腹肢内肢刚毛数量减少且为卵圆形,而雌性第一腹肢的内肢在形状与刚毛数量上无明显变化,雄性生殖肢的出现与精巢的分化时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农药锐劲特对锯齿米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进行了5%锐劲特悬乳剂对锯齿米虾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对锯齿米虾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36μg/L、17.38μg/L、10.23μg/L。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自制离体孵化装置,对日本米虾(Caridina japonica)不同发育期胚胎进行离体孵化研究,结果显示,水温为25.5℃时,日本米虾受精卵孵化大约需要25 d,发育积温为637.5℃。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和膜内溞状幼体期8个时期。各期离体胚胎均能孵化出幼体,膜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0.7±2.4)%,非离体孵化的对照组为(79.1±4.9)%,二者差异不显著;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28.2±2.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组离体胚胎所孵化出的Ⅰ期(ZⅠ)和Ⅱ期溞状幼体(ZⅡ)的变态率无显著差异。温度对日本米虾前溞状幼体期胚胎离体孵化影响显著,在15.0℃~32.5℃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逐渐缩短,15.0℃时,前溞状幼体离体孵化时间为(436.8±124.8) h,32.5℃时缩短至(228.0±88.8) h,但温度高于29.0℃时,孵化出的幼体变态率开始下降。本研究可为日本米虾繁殖生物学及甲壳动物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氯化汞胁迫下硒对中华米虾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氯化汞胁迫下,饲料中的硒对中华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氯化汞对中华米虾的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45、132、130和127μg/L。中华米虾在127μg/L以下几种不同浓度氯化汞胁迫下,SOD活性受到明显影响,但饲料中添加硒0.45μg/g的实验组米虾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因此,在一定浓度氯化汞胁迫下,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硒可提高中华米虾SOD活性,利于提高虾体的抗氧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3.
多聚磷酸钠胁迫下硒对中华米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多聚磷酸钠胁迫下,18~20℃,饲料中添加硒对中华米虾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聚磷酸钠对中华米虾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4、1.20、1.17、1.16 g/L。在多聚磷酸钠胁迫下,饲料添加硒的试验组米虾抗氧化酶的活性较对照组高。适量的硒有利于提高中华米虾抗氧化酶的活性,可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超低温冷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线粒体DNA影响,选取细胞分裂期胚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玻璃化液处理和超低温冷冻对胚胎线粒体DNA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ytb基因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35 bp,其中有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135 bp的Cytb基因序列一共编码378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起始密码子开始到1 140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OI基因也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OI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534 bp,其中有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534 bp的COI基因序列一共编码511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密码子开始到1 533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中华绒螯蟹胚胎线粒体上Cytb和COI基因共有11个位点发生了变异,但不同的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对碱基变异没有影响,发生的碱基变异中存在4种类型,即G→A、A→G、C→T、T→C,变异间只有转换发生,没有颠换发生,这些变异均未引起相应氨基酸残基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