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品种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市场5种叶面肥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建湖县水稻生长需要的优质叶面肥。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铜基营养叶面肥及其不同喷施浓度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锌硼铜基营养叶面肥喷施浓度为2g/L处理的花生产量与含铁铜基营养叶面肥喷施浓度为1g/L处理差异不显著,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6.12%~9.45%。3种铜基营养叶面肥有效地矫治了花生叶片的缺铜、锌症状。喷施铜基营养叶面肥可使成熟期(121d)花生叶片全铜含量显著提高36.89%~47.77%,含锌硼铜基营养叶面肥的喷施浓度为1g/L和2g/L处理的花生叶片全锌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0.65%~50.45%和31.66%~40.83%。喷施3种铜基营养叶面肥对花生籽粒的全铜、全锌及全铁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在人参的展叶期对人参喷施不同的叶面肥,观察其对于人参叶片长势的影响,通过对比进而筛选出对于人参叶片生长促进作用较大的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纽萃特在人参上的喷施对叶片宽度增长最明显;喷施过硅丰宝的人参叶片的厚度增加效果最明显;用普绿通处理的人参叶片长度增长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水稻不同时期喷施普绿通叶面肥,验证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普绿通叶面肥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各处理中以喷施磷酸二氢钾50g/667m^2+普绿通叶面肥45g/667m^2的处理效果最好,较CK增产2.5%,增加经济效益46.7元/667m^2。  相似文献   

5.
为证实含糖蜜液生物液体富硒叶面肥的增硒、锌与增产效果,2015~2016年使用含糖蜜液生物液体富硒叶面肥等几种含硒叶面肥对水稻进行田间叶面喷施试验。结果显示:水稻喷施含糖蜜液生物液体富硒叶面肥的稻米硒含量比其他叶面肥处理及对照区高0.21~0.598mg/kg,锌含量高6.30~14.6mg/kg,产量高5.22%~13.85%。表明含糖蜜液生物液体富硒叶面肥增加锌硒含量与增产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水稻功能型叶面肥的适宜配方,研究了抽穗期喷施不同配方功能型叶面肥对杂交水稻功能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4种不同配方功能型叶面肥后,水稻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干物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喷施清水)不同程度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降低;4种不同配方功能型叶面肥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增幅0.57%~5.20%。配方3处理能有效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的生理活性,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显著提高产量,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7.
穗期喷施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水稻穗期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来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效果好、性价比高的叶面肥用于水稻生产。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生化素植物多糖等7种叶面肥在水稻穗期喷施,可以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来增加产量,其中,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处理增产22.10 kg/667 m^2,润垦磷酸二氢钾处理增产19.91 kg/667 m^2,生化素植物多糖处理增产16.32 kg/667 m^2;同时,穗期喷施叶面肥可以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其中生化素植物多糖、高效腐植酸和微量元素水溶肥处理还可降低垩白粒率。从产量和效益方面综合考虑,水稻穗期喷施叶面肥增产增效最多的是润垦磷酸二氢钾,然后依次为含氨基酸水溶肥、禾丰磷酸二氢钾、14-16-12硫酸钾型水溶性化成肥料、高效腐植酸、生化素植物多糖、微量元素水溶肥。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以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叶面肥磷钾动力作对照,选择其他3种叶面肥(芸苔素内酯、"粒粒金""施倍多"),在最佳用药时期按照推荐用量进行喷施,设置清水处理,探究3种叶面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后水稻的高峰苗高于对照,而单独喷施叶面肥的效果都不如对照.在水稻灌浆—成熟期时,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处理下处于较高水平,其次是单施芸苔素内酯的处理,喷施磷钾动力和清水处理下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除清水处理外,供试叶面肥处理后水稻的叶面积都大于常规对照,且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处理下达到最大.从产量方面来看,清水处理下水稻产量最低;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处理下水稻的有效穗数偏低,但千粒质量和结实率都得到提高,且实粒数处于中等水平,从而使产量得到较大提高,产量达到最高;其次是单施芸苔素内酯的处理.综上,将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后,增强了水稻的分蘖能力,进而增加了水稻的高峰苗,水稻无效分蘖的增多进而使水稻有效穗数降低,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及叶面积的增大能够有效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进而较多地积累光合产物,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叶面肥喷施茶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种不同类型叶面肥制剂喷施茶叶效果试验表明:喷施不同类型叶面肥均能明显提高茶叶产量,提高有益营养物质的含量和品质。不同类型叶面肥对茶叶的影响不一样,生物型叶面肥喷施春茶效果较好,营养型叶面肥对夏、秋茶增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大豆叶面肥喷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大豆叶面肥喷施效果的影响,以合丰50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进行叶面喷施,分别测定叶面喷施后1,3,5,7,9 d大豆叶片中Cu~(2+)、Zn~(2+)、Fe~(2+)、Mn~(2+)、叶绿素含量及整株生物量干重。结果表明:与CK(喷施清水)及叶面肥(30 mg·L~(-1))处理相比,添加鼠李糖脂(250 mg·L~(-1))的叶面肥(30 mg·L~(-1))处理明显促进了大豆植株整株生物量的增加且在处理后期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处理后的1~5 d内显著提高大豆叶片对Cu~(2+)和Zn~(2+)离子的吸收水平、1~6 d显著提高大豆叶片对Fe~(2+)离子的吸收水平、1~7 d内显著提高大豆叶片对Mn~(2+)离子的吸收水平。说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大豆叶面肥喷施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锌肥施用方式对制种玉米生长、产量及子粒含锌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NC242为供试材料,201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开展试验。设置叶面喷施锌肥(DF)、滴灌冲施锌肥(DS)、底施锌肥(AF)、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SF)和不施锌肥(CK)5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全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子粒含锌量变化。结果表明,锌肥不同施用方式能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其中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最佳;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产量最高(8 507.38 kg/hm2),其次为叶面喷施锌肥(8 200.64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16.38%和12.18%;不同锌肥施用方式下SF处理子粒锌含量最高,较CK提高25.56%。因此,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方式是本试验锌肥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型微量元素叶面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为材料,研究在春、夏、秋季分别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该微量元素叶面肥250倍液、500倍液、1000倍液各处理发芽密度分别比对照提高21.79%、7.69%和2.56%;鲜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3.28%、6.17%和2.19%;明前茶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70%、2.06%和0.52%,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提高4.11%、2.51%和5.13%。施用该微量元素叶面肥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外源硒对滴灌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给小麦高效富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外源硒不同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施与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均随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滴施外源硒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随硒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喷施20 mg·L-1外源硒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9.5%;滴施0.6 kg·hm-2处理,小麦产量提高14.3%;而基施外源硒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喷施处理最高产量分别比基施、滴施处理最高产量增加4.5%和0.8%。在小麦籽粒硒富集上,滴施处理中籽粒硒富集量最大,分别是基施和喷施处理的2.6倍和1.6倍。基施、滴施和喷施外源硒处理下,小麦籽粒硒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5%、55.6%和67.8%,喷施处理小麦籽粒转化率最高。喷施处理小麦的硒利用率显著高于基施和滴施处理,分别是基施和滴施的2.2和1.7倍。分别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滴施0.6 kg·hm-2、喷施20 mg·L-1 Na2SeO3,既能使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国家富硒食品标准,又能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叶面调控对马铃薯微型薯结薯的影响,以丽薯6号和云薯505为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设2种叶面肥和2种植物生长激素处理(叶面肥设2个浓度,植物生长激素设1个浓度)。结果表明:在叶面肥调控中,促进丽薯6号、云薯505微型薯结薯的最佳处理分别是浓度1 g/L的花多多和浓度1 g/L的K_2SO_4,2种叶面肥均能够显著增加2 g以上及2 g以下薯块数量。植物生长激素调控中,浓度5 mg/L的ABA显著提高了丽薯6号、云薯505的2 g以上微型薯结薯数;浓度5 mg/L的6-BA显著增加了2 g以下云薯505的结薯数,而丽薯6号的2 g以下结薯数减少。在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叶面调控方案能够提高单株结薯数。  相似文献   

15.
“金太龙”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金太龙"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性的调节作用,通过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水、肥喷施量下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逆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热风胁迫下,冬小麦的产量、干热风抗性与叶面肥用量和喷施水量均密切相关。孕穗期喷施"金太龙"叶面肥的增产作用主要归因于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尤其是千粒重。喷施水量较低时,提高叶面肥用量不利于增加粒重,低叶面肥用量则可保证冬小麦高产和提高抗干热风的能力;喷施水量较高时,提高叶面肥用量有助于延长旗叶功能期,有利于增加粒重。综合来看,孕穗期"金太龙"叶面肥用量为3kg·hm~(-2)、喷施水量225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高,对干热风的抗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共设计了4个不同的叶面肥配方,以苎麻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促进苎麻植株的生长及叶片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提高,且以腐殖酸复合叶面肥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苎麻叶面施肥后生长加快,长势变旺;3次叶面施肥后,中苎1号叶片SPAD值较对照提高了24.2%~41.0%,多倍体1号提高了12.3%~32.6%;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多肽在凯特芒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9龄生凯特芒果树为试材,施用不同浓度(常规施肥+多肽500倍液、常规施肥+多肽1 000倍液、常规施肥+多肽1 500倍液、常规施肥+1 000倍多肽叶喷施、常规施肥+清水对照)的多肽,研究其对芒果吸收部分矿质营养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肽能促进芒果果实吸收N、P、K素营养和改善果实品质.施用多肽500倍液,果实中N、P、K素营养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2.1%、34.7%、17.2%,可滴定酸降低44.3%,可溶性总糖提高24.6%,抗坏血酸提高59.5%.  相似文献   

18.
庞永彬 《北方水稻》2011,41(3):39-40
为验证吨田宝、农凯两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采取大区对比试验的方法客观评价其在水稻上的肥效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农凯叶面肥的处理效果最好,水稻的株高、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均较其他处理有所增加,较对照增产3.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liar Zn combined with N or P on Zn concentr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wheat grain and its milling fractions under different soil N levels. At maturity, grains were harvested and fractionated into flour and bran for nutrient analysis. Both high soil N supply and foliar Zn-enrich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greatly increased Zn concentr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both whole grain and grain fractions. Compared with foliar Zn alone, foliar Zn combined with N increased Zn concentr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whereas foliar Zn combined with P decreased Zn concentr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However, foliar Zn combined with P slightly increased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compared to foliar Zn alone. Protein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reas phytat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in whole grain and flour, both in soil N and foliar Zn-enriched N treatments. Therefore, foliar Zn plus N (with appropriate soil N management) may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addressing dietary Zn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where flour 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e daily di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