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主要分析了临夏地区油菜气候生态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发现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根据临夏地区双低油菜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气候条件,把双低油菜从春播到成熟,划分为五个生育期,建立了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和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式,实现双低油菜产量气象预测。 相似文献
5.
优质油菜也称“双低油菜”,目前我国双低油菜品种的标准是:芥酸含量低于1%,饼粕中硫苷含量低于301μg分子/g(饼),符合这两项标准的品种都称为“双低”品种。在商品菜油中,低芥酸菜油的国家标准是油中芥酸含量要低于3%。但在目前新老品种过渡时期,芥酸含量5%左右的菜油,也是优质菜油。 相似文献
6.
1 绿色食品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绿色食品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相似文献
7.
8.
9.
10.
1食品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的迫切性1·1食品污染食品生产由于本身特点和受工农业生产污染,造成食品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常见的残留有:1·1·1化肥和农药残留。由于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量及品种的不断增加,加之许多农药不易分解,使农产品、畜禽、水产等动植物体内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害人体的生命与健康。1·1·2抗生素、生长调节素和激素残留。抗生素的残留问题日趋严重,残留的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具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农产品中激素的残留后可产生致癌作用及激素样作用等。1·1·3致癌物质残留。目前受到人们关注的污染食… 相似文献
11.
12.
油菜菌核病一直是长江流域油菜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一般年份产量损失1~2成,大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3~5成,且严重影响品质。多年来农民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始终不能落实到位,原因是油菜菌核病发生期都在花期以后,特别是盛花期后发病最重,而花期油菜田间分枝繁茂,操作极不方便,而且严重损伤植株,迫于无奈,农民即使知道油菜菌核病发生重、损失大也不防治。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面积使用的多菌灵、防霉宝、禾枯灵、克菌灵、油保2号等多菌灵系列杀菌剂对菌核病都有较好防效;用药适期在用药一次情况下于油菜开花株率近100%时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80%左右时用药,防效最高;隔7~10d用第2次药,其防效比用药1次的提高21.63%;喷药方法可因地制宜,采用机动与手动相结合,喷雾与喷粉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下田喷药操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油菜内生生防菌BY-2在油菜体内的定殖与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油菜植株体内分离出的内生细菌BY-2,经过生物学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用BY-2回接油菜,重新分离到具有BY-2相同形态特征和抑制病原真菌能力的内生菌株。油菜接种后的第10 d,体内的BY-2菌数达(2.24~9.02)×103 cfu/g鲜植株,25 d仍然保持在(3.13~8.59)×103 cfu/g鲜植株。BY-2与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对峙培养可以形成直径为3.1 cm的抑菌圈;可使油菜核盘菌菌丝细胞浓缩变短,细胞壁破裂,原生质外溢,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发育;同时还能抑制菌核的萌发,抑制率达60%~70%;在油菜离体叶片试验中,BY-2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对葡萄霜霉病高效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新型杀菌剂,开展田间试验调查了不同作用机理的5种药剂对露地栽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田间病情指数为34.0~49.5时进行一次性施药,以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为稳定,药后3~14 d防效为51.9%~67.6%;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药后14 d防效均在68%以上,持效性较好;生物农药5%D-柠檬烯可溶液剂300倍液处理药后3~14 d防效51.3%~62.0%,与唑醚·代森联较为接近,也有较好的控病效果。推荐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使用5%D-柠檬烯可溶液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注意按照药剂推荐浓度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