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豆田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在土壤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有除草剂污染的豆田土壤和无除草剂污染的正茬土壤分层采集土壤样本,在盆栽条件下种植甜菜,鉴定农药残留。结果表明:大豆田土壤中残留的氯嘧磺隆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残留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0~10 cm土层植株生长到4叶期全部死亡,表明该层残留农药最多;10~20 cm土层对甜菜生长产生严重抑制,表现为株高降低37%,鲜重降低31.7%;20 cm以下土层的甜菜正常生长,该层氯嘧磺隆的残留量对下茬作物无明显影响。通过对特定指示作物甜菜苗期生长发育的研究揭示了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在不同深度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消除残留除草剂药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大豆田化学除草剂的不正确使用,在农田植株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害,在土壤中出现了农药残留现象。对于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除草剂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7,(1):11-17
土壤污染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限制土壤生产力发挥,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修复被除草剂污染的土壤,试验通过深耕的方式开展被除草剂污染土壤的改土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土层置换犁、心土耕作犁深耕改土并与常规耕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土层置换犁分层深耕方法可以消除土壤残留氯嘧磺隆对马铃薯敏感期生育的影响。改土后表层土壤的农药残留量较对照降低84.2%~86.7%;深耕及心土耕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硬度,改变土壤三相比;深耕处理后马铃薯出苗率较对照提高7.8~10.6个百分点,心土耕较对照提高3.1~6.1个百分点;深耕和心土耕可以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深耕马铃薯总产量较对照、心土耕分别提高12.7%~22.1%、11.6%~16.9%,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18.0%~32.5%、13.8%~23.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深耕效果好于心土耕。应用土层置换犁深耕法可有效消除土壤中残留除草剂对马铃薯的药害,为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茶园的清洁状况是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茶叶的关键,也是茶叶生产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近年来对福建省茶叶生产区茶园污染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茶园污染的预防与综合治理措施。1茶园农药残留现状1.1茶园土壤农药残留量BHC、DDT禁用近二十年后,茶园土壤中BHC、DDT残留甚低,基本上都在100μg·kg-1(绿色食品产地土壤农残标准)以下。不同层次上壤其农药残留量不同,表层土壤BHC为3.7μg·kg-1,略高于深层土壤的3.5μg·kg-1,两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528*);茶园土壤BHC残留量高于背景土壤(…  相似文献   

5.
赵倩雯 《园艺与种苗》2019,(4):51-53,56
地膜覆盖在辽宁地区是农业高产增收的重要手段,但近些年由于地膜的大量使用加之清理不及时,处理难等问题,破环农业环境,影响农业生产。该文对辽宁省境内主要地膜使用地的地膜残留污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辽南和辽西地区地膜残留较多,地膜残留污染严重。辽东、辽中和辽北地区地膜残留总量相对较少,地膜残留污染较小。辽宁省地膜残留重点监测点平均残留量为23.99kg/hm^2,其中重点监测点中大连市地膜平均残留量最重,平均地膜残留量为27.00kg/hm^2,一般监测区域中营口市地膜残留量最高,为163.81kg/hm^2。  相似文献   

6.
北部高寒区常用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一是受天气环境、土壤有机质、土壤残留、飘移、沾染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是使用技术即人为的作业不标准、施用时期、混配技术、浓度过量、误导与误用;三是除草剂本身成份决定的如选择性不强、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壤封闭除草是一种有效的油菜田化学除草措施。为评估不同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使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了四种常用土壤封闭型除草剂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及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会导致油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其中甲草胺处理影响最大;但在除草剂处理一段时间后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逐渐恢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对油菜土壤中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等影响较大,甲草胺较其他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中土壤细菌在门水平上变化最大。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60 d后能增加与污染物降解、反硝化、光合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根际促生相关功能细菌的丰度;减少与吸收营养、排泄代谢物相关的功能细菌的丰度。综合研究结果,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推移,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对比评价了草甘膦、草铵膦、复配剂型草甘膦-乙草胺及草甘膦-助剂对茶园主要恶性杂草的防治效果,并对试验小区土壤中各除草剂的残留水平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与草甘膦相比,草铵膦起效快,在施药第7天杂草覆盖度降低到9.15%,施药14βd后对野老鹳、续断菊、小飞蓬等杂草的防治效果在95%以上,草胺磷在茶园土壤中降解较快,30βd的消解率达到94%,残留水平较低(第58天残留量为0.01βmg·kg-1),可能是替代草甘膦除草剂的较优选择;乙草胺作为封闭型除草剂,能够抑制禾本科杂草出苗,且在土壤中消散较快(21βd后的消解率为97%),可用于防治禾本科等杂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棉田污染的主要原因表明:塑料地膜残留、化学农药残留、化肥残留已构成从时间和空间相互交叉的立体污染网络,污染环节主要包括土壤、大气、水系和农产品。棉田污染网络可以通过综合技术进行防治,如: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高质量土壤培育技术、种植高效品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塑料地膜替代技术等。在污染棉区实施污染监控预测制度以及生态补偿政策也可降低污染程度,棉花全程清洁生产技术是解决棉田污染网络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刚  王远  叶春秀 《中国棉花》2022,(12):22-2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甲哌(钅翁)化学打顶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以期为该药剂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棉花上的安全残留限量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甲哌(钅翁)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在棉花叶片中的半衰期为13.9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9.80 d;施药后60 d,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73 mg·kg-1和0.41 mg·kg-1。综上,甲哌(钅翁)棉花打顶剂用于化学打顶时,药后60 d在棉花叶片及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田化学除草剂应用大大提高了防效,但是随着除草剂的大量应用,也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如水土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农药尤其除草剂的减施增效就极为重要。研究针对一种新型除草剂和几种传统除草剂减量技术,提出除草剂减施增效的一个途径,为农药减施提供一种方案,达到防效提高水稻的卫生品质。  相似文献   

12.
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网袋法设置不同地膜残留量梯度种植马铃薯,于收获期分别测定马铃薯不同部位生物量、根系状况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地上及地下部干、鲜重受到土壤中残留地膜的影响,与无残膜处理相比差异显著,随着残留地膜数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残留地膜对马铃薯根系生长的抑制表现在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的减少,地膜残留量为180 kg/hm2时影响最大,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为无残膜处理的83.6%、79.6%、75.1%、76.4%。土壤中因地膜的存在导致马铃薯减产且达显著水平,地膜残留量最高的减产幅度最大,减产14.5%,但是各处理间减产幅度与地膜残留量多少不成线性相关。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的生长及产量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甜菜田化学除草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3种处理方法。采取有效配比、合理搭配、抓住杂草防除的最佳施药期等措施以扩大杀草谱、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研制开发新型、高效的除草剂品种,以使甜菜田化学除草技术逐步提高和完善。要进一步加强甜菜田除草剂低用药量的研究,应用抗除草剂甜菜品种,广泛普及甜菜除草剂的应用技术和增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研制开发新产品,使甜菜田化学除草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长残效除草剂田下茬种植水稻药害缓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模拟在土壤中施用三种长残留除草剂后移栽水稻,研究长残留除草剂对水稻的影响,同时应用生物缓解技术做处理,调查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生长情况、株高、分蘖、结实率及产量,结果表明:在含有咪草烟、阿特拉津、氯嘧磺隆的土地上插秧,对水稻药害大;水稻应用生物缓解技术做处理可以有效缓解长残留除草剂药害,增加水稻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不含有长残留除草剂的处理有促进生长,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解决甜菜种植地块田间地膜处理中遇到的残留问题,降低土壤中地膜残留数量,减轻地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程度,分析了造成地膜残留的主要原因和传统地膜捡拾回收中存在的问题,从地膜质量控制、推广应用生物降解膜、改进甜菜地膜捡拾回收技术、动员农户主动捡拾、地膜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甜菜地块田间地膜残留的对策,为降低甜菜种植地块田间地膜残留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免耕稻田使用的除草剂农民乐747、10%草甘膦、克无踪在土壤和稻米、米糠中的残留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年2造、2年4造、3年6造、4年5造5、年10造、6年12造使用农民乐747、10%草甘膦、克无踪在土壤、稻米、米糠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同时对农民乐747、10%草甘膦、克无踪除草剂本身的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6个农作物无公害生产主要重金属残留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3种除草剂的6个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说明农民乐747、草甘膦、克无踪对稻田环境和稻米生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东北地区长期连作玉米田土壤除草剂残留对后茬大豆的影响情况,在东北春大豆区共采集了10份前茬玉米田土样进行盆栽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合理使用除草剂的玉米地块对后茬大豆基本安全;使用烟嘧磺隆及过量使用阿特拉津、乙草胺除草剂对后茬大豆苗期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催熟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除草剂催熟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残留量的影响,选用华油杂62常规种植,于角果七成熟时(终花后35d)进行除草剂(草甘膦、百草枯和苯磺隆)催熟处理,分别在7d及14d后调查角果层含水量、千粒重、含油量、籽粒除草剂残留量。结果表明:(1)随除草剂催熟后天数的增加(处理7d至14d后),角果层含水量持续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下降幅度随除草剂浓度增加而增加;3种除草剂中,百草枯对角果层含水量影响最大,草甘膦次之,苯磺隆对其影响最小。(2)除草剂催熟处理后,油菜粒重及含油量均下降,且上层角果粒重降幅高于中、下层角果;随除草剂浓度增加,产量和含油量降幅增大;3种除草剂中,以百草枯对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影响最大。(3)百草枯(2、4、6m L·L~(-1))处理后7d和14d,籽粒农药残留均超国家标准,苯磺隆(0.1、0.2、0.3g·L~(-1))处理后7d和14d,0.2、0.3g·L~(-1)处理下残留量超国家标准;草甘膦在3种用量条件下(2.5、5、7.5m L·L~(-1)),7d和14d均未检测出残留。角果期(终花后35d)用除草剂催熟,导致籽粒产量、含油量下降,部分存在农药残留。因此,油菜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如采用除草剂进行催熟应考虑除草剂种类、用量对油菜产量、产油量及籽粒中药剂残留量的影响,确保除草剂安全、高效施用。综合考虑油菜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油菜机械化生产中,角果期不适宜采用上述除草剂进行催熟。  相似文献   

19.
王万霞 《杂粮作物》2008,28(5):327-328
近几年东北部高寒山区芸豆种植面积猛增,芸豆对大部分除草剂敏感,长残留除草剂禁用,芸豆田可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减少。化学防治杂草,需了解芸豆田恶性杂草发生的原因、恶性杂草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除草剂甲咪唑烟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对后茬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土壤添加法测定了在不同甲咪唑烟酸土壤残留浓度(0~1.2 mg·kg-1)下麦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甲咪唑烟酸残留浓度的增加,麦苗的株高、单株鲜重和干重呈现降低的趋势,添加甲咪唑烟酸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上部,导致麦苗根冠比下降和生长不均衡。甲咪唑烟酸处理均引起麦苗叶片叶绿素减少,暗呼吸速率上升。土壤中甲咪唑烟酸浓度较高时小麦光合速率显著受到抑制,1.2 mg·kg-1处理的抑制率最大,达38.39%,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限制导致的。以上结果说明,甲咪唑烟酸土壤残留会对后茬小麦产生严重的影响,生产中应注意控制甲咪唑烟酸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