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肥对土壤供氮影响持续期长,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蘖肥对土壤供氮仅影响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穗肥对土壤供氮影响到抽穗至成熟期。不施基肥与施基肥相比。植侏各生育期吸氮量少;不施蘖肥与施蘖肥差异较小,仅影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到拔节期的吸氮量;不施穗肥的植株拔节到成熟期吸氮量下降;而不施粒肥仅影响抽穗至成熟期的吸氮量。基肥施用量在保证N-n叶龄期达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吸氮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均增加;产量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产量在9000~10500kg·hm-2的百千克籽粒需氮量集中在1.9~2.2kg。在本试验条件下,镇稻88、武运粳7号、8优161、常优1号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而武育粳3号、8优父、扬稻6号、扬籼4号、两优培九、汕优63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则显著下降;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产量在9000~105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都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84–1986年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试验结果:亩产400–450公斤,植株每亩总吸氮量15公斤左右。各生育期植株含氮率为:出苗至分蘖期5%左右,拔节期3%左右,孕穗期2.5%,灌浆期1.8%左右。小麦一生应在分蘖至越冬始期和拔节孕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前者约占总吸氮量23%,后者占33.6%。吸氮强度:每日每亩吸氮量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大,依次为返青至拔节和分蘖至越冬始期;氮的相对积累速率则以分蘖至越冬始期最高,其次是拔节至孕穗期。土壤氮素供应量为18–20公斤/亩;土壤供氮与植株吸氮比值:分蘖期最高为11–12∶1,拔节后为1.6–1.8∶1,孕穗期为1.2∶1。土壤供氮与生育进程之间呈4次方程,据此可求得各生育期土壤供氮指标和补差施氮量。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不同类型土壤基础供氮能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近年来江苏省广泛种植的19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在11个县市区196个田块进行试验,研究江苏省不同类型土壤基础供氮能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础产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佳实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类型土壤基础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不同土壤基础产量及其土壤基础供氮量(全生育期植株总吸氮量)变异范围都很大,但不同土壤基础产量和土壤基础供氮萤呈极显著正相关。获得相同基础产量时不同类型土壤基础供氮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100kg基础产量需氮量呈粳稻大于籼稻的趋势。不同基因型水稻100kg基础产量需氮量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江苏省196个田块士壤碱解氮含量与基础供氮量呈现出线性正相关的趋势(R^2〈0.4000),但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添加不同腐殖酸量的腐殖酸尿素(1~5型腐殖酸尿素,其对应腐殖酸含量分别为1%~5%),研究其对土壤供氮特征及东北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尿素有利于叶片氮素积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产量,3型腐殖酸尿素处理产量最高,达13620.84kg·hm-2,与普通尿素相比增产37.05%,3型腐殖酸尿素减量10%的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提高1764.86kg·hm-2。腐殖酸尿素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与普通尿素相比分别提高3.75~7.56mg·kg-1和8.39~15.76mg·kg-1;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尿素,表明施用腐殖酸尿素能够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施用腐殖酸尿素显著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减量施用3型腐殖酸尿素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与普通尿素相比提高27.91%;H3型腐殖酸尿素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率最高,与普通尿素相比分别高出169.42%和37.07%;腐殖酸尿素处理与普通尿素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范围为15...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对花生结瘤与供氮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氮肥的施用量对花生根瘤的形成和发育有不同抑制作用。亩施氮2.5kg时,单株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比亩施氮0kg显著减少(P<0.05),根瘤形成时间推迟。随着施氮水平拉高,抑制作用加强。 花生植株氮素营养随不同施氮水平发生相应变比。苗期、花针期,植株含氮量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成熟期,植株含氮量随施氮水平提高而下降,而随植株根瘤数和根瘤干重增加而提高。结荚期为花生植株含氮高峰期,随后下降,但苗期施氮高时,植株含氮高峰则提前于花针期,随后迅速下降。 花生荚果产量以 NZ;最高,N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氮肥增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时,产量保持不变或有减少趋势。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从苗期到收获期,施氮处理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稳定"的变化趋势,而60~120 cm土层硝态氮在春玉米生长后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氮量24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40kg·hm-2时,土层中累积的硝态氮存在着较大的淋溶风险。综合考虑产量、氮肥效率和环境效应,179~209 kg N·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相似文献   

8.
有机高氮肥的施用对菠菜生长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高氮肥的施用对菠菜生长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种有机高氮肥分别单施和配施,菠菜产量和累积吸氮量均较高,与单施尿素的处理相比,菠菜生长后期的长势更加旺盛,吸氮速率增加的更快;施用有机高氮肥能改善土壤氮素供应状况和供氮过程,在菠菜生长后期(播种后28~42d)为菠菜提供了充足的矿质氮;播种14d后,有机高氮肥的施用能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幅度大于单施尿素处理,因此提高了土壤的供氮能力。上述结果表明,施用有机高氮肥有可能获得与施用化肥相当的产量,这为生产有机食品专用肥料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于冬小麦种植来说,要保证基肥的有效性,才能提升其产量和品质,另外,也要对氮肥利用率进行集中管理,确保管控措施贴合实际种植条件。该文在新疆额敏县建构五种氮肥施加计划,分别设置相应的试验,并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平衡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产显著,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说明合理的氮肥管理有助于改善群体质量和促进水稻优质、高产。结合生产实际,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淮北生土地区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淮北生土地区,以镇稻88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氮、磷肥处理,研究其对该区水稻产量形成、群体动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适当增加施氮总量和生育前期的施氮比例以及生育中期施磷均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增加施氮总量,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增加生育前期的施氮比例,既增加粒数又增加粒重;相同施氮比例,生育中期施用磷肥,可提高粒重;通径分所表明,单位面积穗数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首要因子。②肥料运筹对水稻前期生育进程的影响较小;增加施氮总量和前期施氮比例,对技节后群体的扩大和技节至抽穗期氮家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生育中期施用磷肥,主要促进出穗后群体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转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并能降低垩白率 ,提高碾米品质和稻米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水稻对氮钾两元素的需要要相近。为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氮钾肥配施比例似以1:1为宜;但为了提高当季作物施钾的增产效应,氮钾配比可乐用1:0.4~0.5。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受到氮钾肥配比的影响:N>K,有利于地上部生长;K>N,则有利于地下部生长。过量施氮对根系生长不利。氮钾供应状况影响稻株中的养分平衡,提高氮钾施用水平,稻株中氮钾的浓度随之提高,但钙镁的浓度下降,钾镁的拮抗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武育粳3号(粳)和汕优63(杂交中籼)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旱秧本田期氮素营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稻旱秧本田期植株含氮量、吸氮量、根重和根系伤流强度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杂交稻施氮量过多,生育后期植株含氮量、根系伤流强度下降,吸氮量降低;与湿润秧相比,旱秧拔节前和抽穗后根系活力具有明显优势,植株含氮量高,吸氮量多,但拔节至抽穗根系活力较低;旱秧返青至N-n叶龄期具有明显的分蘖优势,N一n叶龄期之后分蘖消长速度低于湿润秧,茎蘖动态表现出速发稳降的特征;在适宜的施氮水平下,旱秧比湿润秧产量高,在穗粒结构上表现为穗数多、德型大、千粒重偏低的特点,提高千粒重是进一步发挥旱秧增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供氮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水培条件下 ,设计 0、1 4、2 8、42 mg/kg4个供氮浓度 ,研究其对扬稻 6号不同生育时期、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依对氮素反应而言 ,根系性状可分为 3大类 :第 1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的性状 ,如每株不定根数 ;第 2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显著下降的性状 ,包括每条不定根长、不定根粗、不定根重和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等 ;第 3类根系性状 ,在一定的氮素供应范围内 ,其生长量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但供氮浓度进一步增加其增幅变小 ,如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2抽穗期根系性状中 ,每株不定根数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有效分蘖期 ,再次为拔节长穗期 ;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拔节长穗期 ,再次为有效分蘖期。3无效分蘖期是影响每株根干重、不定根数和不定根总长度生长的主要生育阶段 ,根系增加量的不同是由其生长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6.
结实期土壤水分与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结实期水分胁迫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处理的叶片水势在白天明显低于对照(非胁迫处理),但早晨和傍晚的叶片水势在2种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说明胁迫处理植株的叶片水势在晚间得到恢复。水分胁迫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植株衰老加快,而抽穗期施用氮肥处理植株衰老延缓。水分胁迫处理促进了茎鞘储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输出。产量以及大多数米质指标在土壤水分胁迫与非胁迫处理澡无明显差异,抽穗期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重施穗肥对杂交水稻的产量和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水稻不同品种(组合)进行了连续8年的施肥技术的研究,结果如下:重施穗肥与常规施肥比较,大穗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杂交稻增产的幅度(10%~21.5%)较常规稻品种大,但穗数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重施穗肥可降低无效分蘖率,增加成穗率,提高单位面积上总颖花数和实粒数。抽穗至灌浆期间,重施穗肥较常规施肥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1.2,叶片含N率提高11%~15%,光合速率增高7%左右,干物质生产量增长14.4%。稻株对穗肥中N的吸收利用率较基肥和分集肥中N分别高出22.3%和14.6%,而且穗肥中N向穗部的转运率较基肥和分蘖肥中N分别提高9.2%和11.0%。  相似文献   

18.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迟熟中粳稻品种和杂交中籼稻汕优组合 ,进行穗肥施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施用穗肥 ,利于控制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适宜值、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 ,利于提高有效、高效叶面积率 ,增加根系活力 ,提高颖花根活量 ,最终提高结实率和实粒数 ,获得高产。在当前推广品种中 ,在取得适宜穗数条件下 ,迟熟中粳稻在倒 3叶 1次施肥或倒 4倒 3叶分次施肥 ,确保提高群体质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东部地区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素营养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东部地区,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全N量和有机质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有效穗数,相关系数达0.96。分蘖期土壤NH_4~ —N如能保持在1.50~1.70mg/100g土以上,功能叶片游离氨基酸不低于80mg/100g鲜样,每公顷有效穗即可达到225万,产量可超7500kg。土壤NH_4~ —N与植株功能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相似,与功能叶片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相反。说明功能叶片游离氨基酸、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能指示土壤氮素水平,反应水稻的氮素营养生理,可用于指导施肥。  相似文献   

20.
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三元化成复合肥磷酸二氢钾铵对莴笋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供应复合肥时,莴笋植株吸收养分总量随供肥量的加大而增加。其中,N,K养分的增加尤为突出,最高增量达56.52%和45.79%,P的增加量较小,仅为1.90%。供肥量过大,反而抑制养分的吸收。植株养分主要分布在茎叶中,其NPK分别占总吸收量的92.57%~95.86%,89.03%~93.64%和90.47%~95.54%,并呈植株生长量越大,根系养分比率越低的现象。等量养分复合肥比单质NPK肥的供肥能力、养分有效性及营养效应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